春秋鲁国风云

第665章 鲁用田赋(2)(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

冉求满以为把孔子的国老地位给搬出来,一定可以打动孔子,至少孔子会给点面子,就鲁国推行田赋一事说几句,那自己也算交了差。

毕竟,用田赋,确实要比用丘赋公平一些,也更有利于此时的鲁国国家利益。

谁知,孔子把脸板了起来,看着冉求,冷冷道:“丘再声明一次:关于赋制,丘不懂,请勿来问丘!”

要知道,冉求可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在冉求面前,不需要什么谦虚,自称可以是“为师”、“余”、“吾”等,而自称名“丘”,则是将冉求当成了纯粹的场面上的人,即外人!

冉求顿时汗就来了!

这里,我们就来说说春秋时期相关的税和赋。

在春秋时期,与缴纳相关的,往往是“税”、“赋”、“役”、“贡”等。

税,是百姓承受的主要负担,是根据所耕种土地的数量而缴纳的地租。

春秋时期,经济主要的还是靠农业生产,故此税指的是地租,往往用粮食缴纳。从字形来看,“税”字由“禾”字和“兑”字组成,意味着主要以谷物缴纳。

赋与税不同,赋平时是不用缴纳的,唯有在国家有战事了,百姓需要向国家贡献一定的车、马、牛或者劳动力等。所以,和平时期,百姓是没有这个负担的。从字形上看,“赋”字由“贝”字和“武”字组成,与战争有着直接的联系。

此外,还有役。这个役,也称徭役,即统治者无偿征调百姓从事劳务活动,主要是力役和杂役,铺路、修堤、建房、筑城、挖河等。

这个役往往也是临时性的,除非国家有需要。到了春秋晚期,尤其是战国及以后,增加了军役。

对了,在春秋时期,还有一种需要缴纳的东西,叫贡。这其实是一种下级对上级自觉的供应,如鲁国每年应向列国诸侯联盟盟主进贡,或者说列国诸侯应该向天子进贡。

在日常生活中,家臣也往往在特殊时候,如过年过节,向自己的家主进献财物,这也叫贡。

这一次,季孙肥改革的是赋制,而不是税制。理由很冠冕,因为这本就是从鲁国的大局着想的。

进入到公元前五世纪以来,鲁国几乎三天两头有军事行动,而赋本就是与战争有关系的。

而且,鲁国早就实行初税亩了,即已经实施了按田纳税的税制。但赋制仍停留在以丘缴赋,这是不公平的。

丘,指的是居民点,以丘缴赋,就是每丘要出马、牛多少这样的方式。但丘是有大小的,有的大丘拥有数百户人口,而有的小丘可能连百户都不到。这样一来,按丘缴赋就太不公平了。

民不患贫但患不均,一个不公平的政策,老百姓也是反对的。季孙肥并非是一个愣头青,他早就作了调研,所以推出了以田缴赋的政策。

也就是说,不管你这个丘大小如何,大家就按你这个丘拥有的实际田亩来计算应缴纳的赋,这便是鲁国历史上的“用田赋”制度。

对老百姓来说,只要你国家推行的政策是公平的,那不管是否对百姓有利,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

自古以来,民不跟官斗。当然,到后世就不一定,但现在是春秋,老百姓绝对的没有什么话语权。

但这个制度几乎可以说是符合鲁国利益,因为国家的军事行动需要越来越多的赋,而用田赋可以增加赋,这就解决了鲁国频繁参与战事而赋不足的实际问题。

而整个鲁国,几乎是被三桓瓜分的,三桓尤以季氏一家独大,所以这个政策的推行,季氏家族得到的实际利益是最大的。

老百姓不会有意见,国家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季氏自己得到了更大的利益,你说这样的政策是不是好政策?

至少季孙肥认为是好政策,连冉求都认为是好政策,甚至这个下午,极有可能是冉求对季孙肥提出的!

既然是好政策,那推行起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在推行之前,拿着这样一个好政策,去咨询一下国老孔子,是眼下季孙肥能够拿得出的直接得到孔子认可或到可能高度评价的施政措施!

季孙肥有意将孔子拉进自己的朋友圈,从冉求、端木赐、有若等孔子弟子的身上,季孙肥看到了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这股政治力量如果能够全部为季氏所用,那季氏就有可能直接取代公室,一屁股坐到鲁国国君那把椅子上去!

所以,冉求非赏奇怪,为何这样一个好政策,老师居然一问三不知!

冉求沉默了,他看得很清楚,老师也许不是单纯地从治政的角度去看问题,而是赤裸裸地对季氏表示不满。

而且,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不满体现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就是反对对方所支持的!

老师呐老师,您就这点胸襟么?

见冉求如霜打的茄子一样,孔子叹了口气,对冉求道:“子有啊,刚才你所问的,是代表季氏,那我所答的,是让你回复季氏的话,你就按我所言回复季氏吧。

但我为何要反对搞什么田赋制度?并非是我单纯地反对季氏,而是赋税制度乃国之根本,轻易不应动之。若不得已修改赋税制度,唯有减轻赋税之举,方是利民之举。

君子行事,应依礼而行。治理民众,何为依礼?尽量慷慨地给予百姓福利,而不是想方设法去增加百姓负担。所以,我认为,田赋是增加了百姓的负担,而不是增加了百姓的福利,还不如原来的丘赋。

田赋之举,非礼也。季氏贪得无厌,哪怕今日一时满足了所需之赋,过不多久又会感觉用度不足,势必再增加百姓负担!

我之所以说对此事不懂,是因为堂堂一国执政上卿,居然连周公之法都不去学习之、践行之,那又何必来咨询我呢?”

冉求回报季孙肥,这下把季孙肥给气得胡子乱颤:好你个孔老二,果然是头白眼狼!回到鲁国,不先来拜会老子,却先去见国君!若没有老子同意,你一个流浪汉能被荣尊为国老?如今给你脸,你不要,那就走着瞧吧。

走着瞧的第一个结果就来了,原本欲给予孔子千石俸?的事,就暂时拖了下来!

鲁哀公拿着自己亲手书就的关于给予孔子的诏书,看了又看,苦着个脸,叹着个气,心头对季孙肥愤恨不已。

但鲁哀公也只能是愤恨而已,根本不可能有实质性动作。而且,季孙肥又没说不给,他只是说关于给予国老何等薪酬,需要集体研究决定,只是缺乏必要的依据,这事有点难办而已。

孔子见国君迟迟没给自己厚禄,心下也对季孙肥不满。但你一介布衣,虽贵为国老,但这个国老仅仅是个虚衔,又能奈季氏如何?

孔子只好郁闷。

但孔子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孔子了,他有大把的事可做,这是在卫国时,他已经在筹划的一项重要事项:继续讲学,着手着书!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刘甸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穿越到汉桓帝刘志私生子刘甸身上,并绑定了争霸系统。各个时代并不安分的开国之主,正史中的文臣武将,野史演义中人物,江湖中的侠剑客,齐聚汉末,掀起东汉末年的诡异乱斗。
柏路松芯
我有无敌舰队
我有无敌舰队
关于我有无敌舰队:古有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为大秦、保社稷。今有我王新打破百年之不变局,合并华夏神州,引领炎黄再临世界巅峰。唐朝末年,各地节度使佣兵自重,割据地方,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十国末年,分裂本应被大宋一统,但历史被神秘力量所改变,大宋并未出现,华夏大地依旧四分五裂。王新魂穿百年来到这个世界,灵魂附身落难世家少爷身上。在这个恶意满满未知世界中,看他如何用科学
晓小锋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