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国风云

第555章 蒲邑再历难(1)(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

在继续讲孔子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交代一下相关史料中存在的逻辑问题,这也涉及到了【大智若愚】这个成语。

史料记载,孔子在匡邑受匡人围困数日,幸得颜回请出卫国大夫宁武子,宁武子亲至匡邑,向匡人解释,这才脱困。

但是,宁武子是卫文公、卫成公时期的卫国大夫宁俞,离现在已经一百五十多年了,怎么可能?

想当年,由于卫国在晋楚城濮大战时站队楚国,结果楚国兵败后,卫国遭到了晋国报复。晋国先君晋文公当时欲杀了卫成公,宁俞不避艰险,周旋其间,最后保住了卫成公之命。

宁俞因机智果敢、忠心护主而受到后世高度评价。孔子曾高度评价过宁俞,曰:“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所以,成语愚不可及,本是一个褒义词,相当于大智若愚之意。

但显然,孔子过匡邑受困之时,宁武子宁俞已经不在人世了。

笔者认为,孔子之所以能够脱困,是颜回发现自己老师陷入困境后,急赶回都城帝丘,找了颜浊邹求助。

颜浊邹去求见了卫灵公,卫灵公本就有意要重用孔子,故派人前来。这才有了后面据浦邑作乱的公叔戍知道卫灵公又欲重用孔子,故在浦邑拦下孔子一行人,警告孔子不得回卫国一事。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大家也就姑妄听之即可。

现在,还是继续讲我们的孔老夫子吧。

此时的孔子,带着他的一众弟子们,还在公叔戍控制下的蒲邑。但是,孔子已经决定要离开蒲邑了,他们的目标,当然是既定的陈国。

卫国这一场对君夫人南子的未遂自杀事件,结果是蒯聩逃亡去了晋国。

那作为蒯聩亲信的蒲邑大夫公叔戍就紧张了,他已经做好了反叛卫灵公追随蒯聩的一切准备,那就反了吧。

蒲邑公然反叛卫国。

孔子不可能安全地呆在蒲邑了,他决定去陈国。

公叔戍听说孔子要离开蒲邑,立即命城门守卒拦截,不许放一车一人出城。

公叔戍虽不敢明目张胆对孔子动手,但他绝不容许孔子返回帝丘。

因为消息传来,国君已经决定重用孔子,听说给予孔子的待遇已经定下了:卿大夫级别的俸?。

你孔仲尼口口声声说要去陈国,陈国这种连三流都算不上的国家,你真会去?骗人吧。

孔子反复解释,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在公叔戍的授意下,城门守卒就一个态度:不许出城!

一方要走,一方拦着,双方情绪很快就涨了起来。

终于,仲由再也不想按孔子不要与这些大头兵起冲突的叮嘱,咣地一声拔出剑来,双目圆睁,怒声道:

“自盘古开天以来,从未听说此等无理更无礼之事。既不能以圣贤之理解决问题,那就问问这把剑吧。由之剑,已久不沾血矣,今日看来是渴了!”

仲由挥动佩剑,朝着蒲邑士卒冲了上去。

冉求、公良孺见仲由动手了,也不再多话,拔出佩剑也冲了上去。

蒲邑城门守卒哪敢放他们走?见仲由等人居然拔剑相向,也不甘示弱,领头的大喝一声,命令士卒散开,将孔子等人团团包围。

端木赐见事至此,急对颜刻道:“趁着混乱,等会你驾车冲出去,看他们谁敢对老师动粗?”

突然,城门处传来一声怒喝:“哟,一群儒生也居然玩起刀剑了?这里是老子的地盘,谁敢动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有无敌舰队
我有无敌舰队
关于我有无敌舰队:古有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为大秦、保社稷。今有我王新打破百年之不变局,合并华夏神州,引领炎黄再临世界巅峰。唐朝末年,各地节度使佣兵自重,割据地方,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十国末年,分裂本应被大宋一统,但历史被神秘力量所改变,大宋并未出现,华夏大地依旧四分五裂。王新魂穿百年来到这个世界,灵魂附身落难世家少爷身上。在这个恶意满满未知世界中,看他如何用科学
晓小锋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铠甲:开局拥有四大终极铠甲
铠甲:开局拥有四大终极铠甲
关于铠甲:开局拥有四大终极铠甲:因为过度劳累导致加班猝死,穿越到铠甲勇士的世界,成为苏启强的儿子,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京都的太子爷。苏宇在所有的选择中选择了摆烂,在水木大学当起了保安,但老天不如愿,四大终极铠甲召唤器蜂拥而至,躺平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亲爱的异能兽哟,你要的是帝皇铠甲召唤器呢,还是雷霆雅塔莱斯召唤器呢,亦或者是修罗铠甲召唤器,当然还有捕王铠甲召唤器可以供你选择哦!“请选择你想要的召唤
秋枫落宇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