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风云

第173章 睿智的皇叔(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刘宋风云》最新章节。

拓跋焘恍然,只有长孙翰他们,他们其实也对那些僧人不满,不仅不用交税,还肆无忌惮的兼并土地,让魏国百姓成为了寺庙的附庸,这是对大魏朝廷的挑衅。

但是他们知道虽然寺庙做的过分,但是如今佛教在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所以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

很显然,崔浩的建议太急了,而且长孙翰看出崔浩也不是没有目的的,但是他不在乎崔浩的目的,他在乎的是魏国的稳定。

拓跋焘阴沉着脸,“难道他们跟贵族勾结到一起了?”

“不,他们只是利用贵族罢了,你正在气头上,听不下去别的,他们就怂恿贵族找我来劝你,贵族是想你收回圣旨,大臣们确是想暂时劝住你,然后从长计议。”

“可是皇叔,寺庙的存在已经威胁到大魏的稳定了。”

“但是事情不是那么解决的,欲速则不达,你和你父皇对于汉文化推崇,就应多学学汉人的办法。”

拓跋焘去醍醐灌顶,看着皇叔心中佩服不已,一番话让他看清了如今的形势。

崔浩急于推行道教,但是做法太急了,容易适得其反,贵族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长孙翰他们则是真正为社稷着想。

“皇叔,要不你还是回朝吧。”

“哎,臣也想为陛下分忧,奈何身体不允许了。”

其实拓跋焘不止一次派御医去给拓拔黎看病,但是他们都束手无策,只能用名贵的药材维持现状。

“皇叔要保重身体啊。”

“无妨,佛厘你已经成长起来了,困难只是暂时的,记住,我大鲜卑的勇士是永远不会屈服的。”

“侄儿谨记皇叔教诲。”

“好了,臣告退了。”

拓跋焘亲自将拓拔黎送出皇宫扶上马车,看着离开的马车,拓跋焘信心满满。

“传旨,召奚斤、长孙翰。”

拓跋焘决定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长孙翰和奚斤得知拓跋焘召见,心中窃喜,看来还是皇叔面子大啊。

也是毕竟人家是一家人,说话分量不一样,而且京兆王对于拓跋焘没有任何威胁,况且他已经时日无多了。

长孙翰和奚斤来到拓跋焘书房,拓跋焘将侍女和内侍全部打发出去。

“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朕召你们前来就是想知道关于寺庙的问题怎么解决。”

“陛下,臣以为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想要解决也不能操之过急,况且如今百姓大多信奉佛教,贸然打压会让百姓寒心,到时对大魏不利。”

奚斤也附和道:“陛下,臣也是这样认为的,限制佛教势在必行,但是也要扶植道教和其抗衡,让百姓有其他选择,也要搜集贵族和寺庙之间的证据,慢慢的解决。”

拓跋焘终于放下心来,看来崔浩确实有些着急,自己也险些被他带偏了。

“陛下,臣以为可以让崔浩负责推广道教,但是也要有一定限度,否则会重蹈佛教的覆辙。

“朕明白了,如此明日朕就下旨,开始扶植道教,但是不能完全放任其肆意发展,同时负责收集证据的事交给您们了,对于那些有触犯魏律的寺庙绝不姑息。”

“诺。”

拓跋焘采用长孙翰等人的建议一点点削弱佛教,但是却也为日后灭佛埋下了伏笔,这次表面看来佛教胜利了,但是却让拓跋焘惦记上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刘甸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穿越到汉桓帝刘志私生子刘甸身上,并绑定了争霸系统。各个时代并不安分的开国之主,正史中的文臣武将,野史演义中人物,江湖中的侠剑客,齐聚汉末,掀起东汉末年的诡异乱斗。
柏路松芯
我有无敌舰队
我有无敌舰队
关于我有无敌舰队:古有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为大秦、保社稷。今有我王新打破百年之不变局,合并华夏神州,引领炎黄再临世界巅峰。唐朝末年,各地节度使佣兵自重,割据地方,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十国末年,分裂本应被大宋一统,但历史被神秘力量所改变,大宋并未出现,华夏大地依旧四分五裂。王新魂穿百年来到这个世界,灵魂附身落难世家少爷身上。在这个恶意满满未知世界中,看他如何用科学
晓小锋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