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晋

第78章 鹰击长空9(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归晋》最新章节。

邺城城门虽然宽阔,但也容不下八百人同时进入。

战斗一触而发,两军在门洞内展开亡命厮杀,利器入肉的声音和士兵死前发出的惨叫与哀嚎,让那些还没反应过来的民众连滚带爬的向四方逃散。

秦军一时难以掌控城门,这便给了燕军机会,城上的数百守军举起弓弩立刻在城头向着下方还未进入门洞的秦军发射箭矢。

八百陷阵死士,有三分之二的人难以越过前方两军力战而拥堵不堪的门洞,他们瞬间便成了城头士兵的靶子,一轮箭矢下来不少人中箭倒地。

张标用圆盾替旁边一名士兵挡住迎面射来的利箭,同时对左右高声大喊:“用马匹作掩护,只要夺取城门,邺城便是我们的!”

战马在这个时代远比人命要金贵的多,一户贫困人家的性命加在一起也不如一匹战马值钱。但钟荣并不在乎这些,马没了可以再养再去抢,这些士兵才是他真正的财富。

秦军的陷阵死士借着战马掩护不断向城门冲去,守门的一校燕军也纷纷从城门后方涌来。

宽逾两丈的门道,双方的士兵越聚越多,许多燕军被军官召集过来,脸上尤带着茫然与慌张。

虽然将夺门的秦军堵在门道内,但一个问题在所有人的脑海中不断萦绕,那就是……秦军为何会突然来到邺城,前方的大军难道战败了吗?

但军官的阵阵呼喝与前方如狼似虎欲夺门而入的秦军,不会给他们思考这些的时间。

整个门道内两军的武器拼命朝对方身体招呼过去,人命便如割草一般陨落,尸体随处可见,一滩滩鲜血逐渐汇集。

见秦军的步伐正在一点点的向前推进,已经越过城门将整个门道的大半占据。

燕军的一名军司马(四百人主)对手下屯长大吼道:“快去落千斤闸!”

屯长想也未想,带了十几人向门道一侧的耳室钻去。

千斤闸,作为保护城门最后也是最坚固的一道防线,可以有效的阻挡敌人攻破城门,一旦落下就连撞木擂车也难以将其撞开。

大多数的千斤闸,一般都是包裹着一层厚铁皮的实木闸门,岂止千钧之力。

当然也有全铁或是全铜的闸门,但驱动所需的人力太多且操作台只能设立在城头上。一旦日久,其配件在日晒雨淋下很容易发生腐朽,维修困难。

所以后来的雄城一般都使用极为坚硬的木材,外覆一层厚铁皮,其操作间则设于门楼下方。

伴随着沉重的绞盘转动,如铁锈般机栝碰撞之声隐约可闻。

城门靠前的凹槽内,铁皮与城砖摩擦的声响尤为刺耳。

“敌人在落千斤闸!”

所有人都明白一旦千斤闸落下,他们此行便宣告失败。

但那刺耳的声音并未随着秦军的惊慌而停止,仿佛死神与绝望的脚步,正一点点向他们逼近。

张标被挤在人群中间进退不得,绝望之下他将手中的兵器一扔。

“扛住千斤闸……”

骤闻西门之变,邺城的守军一定正在飞速赶来,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已有数名汉人举手向闸门托去,附近的两胡士兵却迟疑了。

这邺城如此雄伟,他们区区五六千人,如何拿下?

缓缓落入手中的重量又何止千斤,将几名汉兵的身体向下方压去,但他们却狂吼着利用肩膀与身体的力量硬生生承住了头顶的巨力。

这是何种意志?

就连屡经战阵的两胡士兵,也被震在原地。

有人忍不住抢上前去,帮忙扛起闸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