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最新章节。
“妈妈!”叶铭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叶昭牵着两个孩子站在晨光里,“今天能去看奠基仪式吗?”
沈秀兰看了眼手表,快步走出厨房。她身上还系着沾着油渍的围裙,发梢带着炒料的香气。
“这就走。”她解下围裙挂到墙钉上,露出里面那套特意为今天准备的浅灰色西装套裙。
叶昭伸手替她理了理衣领,指尖掠过她微汗的鬓角:“紧张吗?”
沈秀兰轻轻摇头,眼角却微微发亮。三个月前,这片土地还只是规划图纸上的一个构想,如今却要破土动工。
黑色的桑塔纳驶出城区,开往北郊的项目地块。
张建国早已带着工程队在现场等候,十几名退伍军人穿着统一的工作服。
“沈总。”张建国递来一顶安全帽,黝黑的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所有手续都齐了。”
沈秀兰接过沉甸甸的文件夹。
地块四周已经拉起红色警戒线,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挂着横幅。
台下整齐摆放着二十把折叠椅,邀请的嘉宾陆续到场。
九点整,市建委的王主任亲自到场。他握着沈秀兰的手时略显惊讶:“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许可证了。”
“多亏您的指导。”沈秀兰微笑着引他入座,手心微微出汗。
仪式开始,沈秀兰站在话筒前。风吹起她额前的碎发,她握话筒的指节有些发白。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她的声音起初有些紧,但很快沉稳下来,“今天,我们不仅是在为一座住宅小区奠基,更是在为燕京市民打造一个温暖的家。”
她讲述设计方案时语速加快,眼睛亮得惊人。
轮到破土环节,工作人员递来系着红绸的铁锹。
沈秀兰握紧锹柄,铁器沉甸甸的重量让她心头一震。
泥土被铲起的瞬间,鞭炮声震天响起,红纸屑纷纷扬扬落下。
仪式结束后的当天下午,工程就全面启动。
沈秀兰站在临时指挥部里,墙上挂着放大后的规划图。
外面传来推土机的轰鸣声,沈秀兰走到窗前。
只见土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平整,退伍兵们拉着皮尺测量,动作干净利落。
傍晚时分,临时工棚已经搭建完成。
空地上立起一根旗杆,明天开始这里会升起国旗和兴兰的司旗。
回城的车上,经过西单店时,她特意让司机停下,火锅店门口排着长队。
她走进后厨,厨师长高兴地汇报:“今天顾客反映特别好。”
工程进展神速,一周后,地基开挖已经完成。
沈秀兰每次到工地,都能看到新的变化。
八月最后一天,突然下起暴雨。沈秀兰冒雨赶到工地,看到退伍兵们正在给基坑覆盖防水布,浑身湿透却井然有序。
张建国跑来汇报:“抽水泵已经全部启动,不会影响地基质量。”
沈秀兰望着雨幕中忙碌的身影,突然对助理说:“去订五十套雨衣雨鞋,再让食堂准备姜汤。”
暴雨持续了三天,工程一刻未停。
中秋前夕,沈秀兰在工地召开第一次全员大会。
站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她望着下面一百多张黝黑的面孔。
“十月底前,我们要完成地下工程。”她的声音清晰有力,“春节前,主体结构封顶。”
台下静悄悄的,只有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她接着说:“这不是普通的工程,是兴兰集团第一个自主开发的楼盘。每一块砖,每一根钢筋,都代表着我们的信誉。”
月光洒在初具雏形的地基上,沈秀兰独自走在工地上。
高跟鞋陷在泥土里,她却走得很稳。
远处,推土机的灯光划破夜色,夜班工人正在加班平整道路。
冷藏车的引擎声在兴兰中央厨房后院轰鸣,白色车厢上印着深蓝色的燕京冷链运输字样。
沈秀兰站在装卸月台前,看着穿白色工装的操作员将一箱箱贴着封条的菌汤底料搬进车厢。
冷气从车厢缝隙里漏出来,在地面凝成薄薄的白霜。
“温度恒定在零下十八度。”运输公司老板赵志成递过监测记录本,“到津门后会有签收单回传。”
沈秀兰的指尖划过记录表上的数字。这是她考察的第七家运输公司,也是唯一拥有进口三菱冷藏车的企业。
三辆冷藏车虽然都是五年车龄,但保养得如同新车,轮胎纹路清晰可见。
“赵老板当过兵?”她注意到对方整理文件时习惯性的动作。
“兰州军区汽车连,运输兵。”赵志成挺直腰板,“退伍后用安置费买了第一辆二手冰柜车。”
正是这个细节让沈秀兰最终拍板。她需要的不只是运输工具,更是能把冷链当做军事任务来执行的合作伙伴。
三天后,第一辆测试车凌晨四点从中央厨房出发。
沈秀兰亲自跟车,坐在副驾驶座上查看路线图。
老师傅老马开车稳当,过减速带时几乎感觉不到颠簸。
“这趟活儿比运海鲜精细多了。”老马在京津塘高速上保持匀速,“沈总放心,赵队长特意交代过,这批货比军需还重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晨曦微露时,冷藏车抵达津门筹备处的临时仓库。
沈秀兰跳下车厢,第一时间检查温度监测仪。
她蹲下来摸了摸底料箱外的霜粒,颗粒均匀细腻。
“成了。”她轻声说,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散开。
正式签约那天,沈秀兰带来厚达二十页的运输协议。
赵志成逐条审阅时频频点头。
“就该这样。”他掏出钢笔在乙方处签字,“部队送补给也是按秒计算的。”
首批三辆冷藏车完成改装,加装了双温区控制系统和备用电源。
沈秀兰特意要求在车厢内壁加装货架固定装置,避免运输途中箱体移位。
试运行周的最后一天,暴雨倾盆。老马开着第三辆冷藏车在积水路段熄火,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呼叫备用车。
沈秀兰站在雨幕中的仓库门口,看着重新启程的车队尾灯,红色光晕在雨水中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