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最新章节。
十一月的寒风吹过新铺的柏油路面,卷起几片枯叶。
沈秀兰站在商业街入口处,手指轻轻整理着脖间的驼色围巾。
她望着眼前崭新整齐的两层商铺,青砖灰瓦在冬日阳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
“秀兰,剪彩仪式还有半小时开始。”张建国穿着笔挺的灰色工装,胸前别着兴兰建筑的徽章。
他身后的十二名退伍军人组成的物业管理团队,正以标准的军姿站立。
沈秀兰点头,目光扫过商铺玻璃门上贴着的红色剪纸。
她记得三个月前这里还是棚户区的杂乱景象,现在却成了燕京市第一个配套商业区。
“供暖都试过了吗?”
“全部调试完毕。”张建国翻开手中的笔记本,“每户独立供暖,管线都做了保温处理,昨天最后检查时,室内温度都能达到二十度以上。”
远处传来汽车引擎声。三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商业街,在中心广场停稳。
市建委的王主任率先下车,随后是几位穿着中山装的领导。
沈秀兰迎上前去。王主任热情地握手:“沈总,真是大变样啊!上次来还是工地,现在居然这么漂亮了。”
领导们沿着商铺缓步参观。张建国紧随其后,不时回答关于施工细节的提问。
剪彩仪式设在商业街中心的广场上。红色绸带横跨广场,两旁站着整齐划一的物业团队。
沈秀兰站在主位,右边是市领导,左边是张建国和他的核心团队。
摄像机闪光灯不时亮起。当剪刀落下时,广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王主任接过话筒:“今天,我们见证了燕京市城市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兴兰公司不仅高质量完成了商业街建设,更难得的是,他们组建了一支优秀的退役军人管理团队,这是军民共建的典范工程!”
沈秀兰微微颔首。她注意到张建国站得更加挺直,他身后的队员们眼神坚定,但嘴角都带着不易察觉的笑意。
仪式结束后,领导们参观了物业办公室。墙上挂着详细的区域平面图,每户的管线走向都用不同颜色标注得清清楚楚。
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值班记录本和应急处理手册。
王主任翻阅着值班记录,转头对沈秀兰说:“你们这个管理模式很好,应该推广。特别是这个24小时响应机制,很值得学习。”
午后阳光斜照进办公室,沈秀兰站在窗前,望着已经开始有居民逛的商业街。
几个孩子在新铺的广场上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晒太阳。
张建国轻轻敲门进来:“秀兰,这是商业街的竣工资料。”
他将厚厚一叠文件放在桌上,“所有验收文件都齐了,工程质量评定全是优。”
沈秀兰翻开第一页,看到建设银行的贷款结清证明。
她计算着这个项目的收益:不仅还清了贷款,公司账上还多了八十多万的流动资金。
更重要的是,兴兰这个牌子在建筑行业打响了。
“队员们适应得怎么样?”她合上文件。
“都很好。”张建国脸上露出自豪的神色,“我们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晨会布置工作,晚会总结。
现在已经有三个物业公司来打听我们的管理模式了。”
沈秀兰走到窗前,指着一家正在装修的店铺:“那是第几家租出去的?”
“第二十一家。”张建国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个退伍兵开的文具店,说是看中我们这里的管理规范。”
夕阳西下时,商业街亮起了路灯。崭新的灯柱沿着街道延伸,每家店铺的招牌在灯光下清晰可见。
沈秀兰独自走在街道上,手指拂过冰凉的铁艺长椅。
她想起前世这里始终是杂乱的棚户区,直到九十年代末才被改造。
而现在,整齐的商铺,规范的管理,还有那些退伍军人挺直的身影,都在诉说着不一样的故事。
回到物业办公室,张建国正在给队员们开晚会。
十二个汉子坐得笔直,认真听着队长总结今天的工作。
见到沈秀兰进来,所有人齐刷刷起立。
“坐吧。”沈秀兰摆手,“我就是来看看。”
张建国继续他的总结:“明天重点检查供暖管道,特别是12号到15号商铺,小王负责跟进装修商户的消防整改……”
沈秀安静地听着,注意到每个队员都在认真记录。
当她起身离开时,张建国送她到门口。
“沈总,”这个硬汉的声音有些低沉,“谢谢您给我们这个机会,我的这些战友……都说得找个像样的工作养家。”
沈秀兰望向街上渐渐多起来的行人,轻声说:“是你们自己挣来的。”
她坐进车里,最后看了一眼亮起灯火商业街。
路灯下,兴兰商业街五个大字格外醒目,照亮了回家的路。
腊月三十的傍晚,院子里飘散着浓郁的火锅香气。
北屋正房的八仙桌上,紫铜火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周围摆满了切得薄薄的羊肉片、冻豆腐、白菜和粉丝。
叶昭系着围裙,正往锅里下虾滑,动作干净利落。
叶妍穿着崭新的红色棉袄,帮着摆放碗筷。小凯和团子兄弟俩抬着一筐煤进来,给屋里的炉子添火。
橘色的火光映在玻璃窗上,与门外挂着的红灯笼相映成趣。
“开饭了。”叶昭解下围裙,招呼大家入座。
火锅的热气模糊了每个人的面容。沈秀兰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泛起暖意。
去年这个时候,她还在为保住四合院和存折奔波,如今一家人却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
“妈,尝尝这个。”叶妍夹了一筷子羊肉放到她碗里,“爸爸调的麻酱可香了。”
沈秀兰尝了一口,芝麻酱的醇香在舌尖化开。
她抬头看向叶昭,他正低头给孩子们盛汤,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
“秀竹来信了。”沈秀兰从口袋里取出信封,“她在深圳一切都好,还说那边年味儿比咱们这儿还浓呢。”
团子凑过来看信纸上的照片:“小姨穿得真时髦!”
照片上的秀竹站在霓虹闪烁的街头,穿着一件米白色风衣,笑容明媚。
“明天初一,你们都有什么打算?”叶昭给每人杯子里倒上橙汁。
小凯第一个举手:“我和同学约好去逛厂甸庙会。”
“我温习功课。”叶妍小声说。
团子扒拉着碗里的粉丝:“我跟大哥去庙会。”
火锅吃到一半,叶昭忽然起身去里屋,取出几个红包。
“压岁钱。”他递给三个孩子,最后递到沈秀兰面前,“你的。”
沈秀兰愣了下,接过厚厚的红包。指尖触到里面硬硬的,不像是纸币。
打开一看,是两把钥匙和一张存折。存折上写着叶昭的名字,余额五千三百元。
钥匙是四合院大门的和正房的。
“这是……”沈秀兰抬头。
叶昭低头涮着一片羊肉:“我的工资和奖金都在里头。院子早就该过户给你。”
火锅的热气氤氲上升,沈秀兰觉得眼睛有些发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