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辽国公》最新章节。
			     朱植在金州港口只歇了半盏茶的功夫,便翻身上马,对指挥使道:“不必备宴,直接去盖州。”
 亲兵们不敢耽搁,迅速整队,三十余骑踏着码头的碎石路,朝着盖州方向疾驰而去。
 沿途尽是荒地,偶见几处新开的田垄,田边竖着木牌,写着“辽东新学垦殖处”。
 风里裹着沙砾,打在脸上有些疼,朱植拢了拢衣襟,这才真切尝到辽东的寒意——比应天的风烈,比北平的风糙,带着股子野劲。
 行至午后,远远望见盖州的城墙,青灰色的砖石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城头的“盖州卫”大旗猎猎作响。
 离城门还有半里地,便见一队人马立在道旁,为首那人一身玄色劲装,腰悬佩刀,正是常孤雏。
 他身后跟着盖州知府、卫指挥使等大小官员,个个躬身垂首,神色肃穆。
 “末将常孤雏,率盖州官吏,恭迎辽王殿下!”常孤雏见朱植到了近前,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如钟。
 身后官员齐刷刷跟着跪倒,黑压压一片。
 朱植翻身下马,扶起常孤雏,目光在他脸上停了停——这人比传闻中更显刚毅,眉眼间带着边将的悍气,手掌粗糙有力,握着时像攥住块铁。
 “常将军不必多礼,本王初来乍到,往后还要仰仗诸位。”
 常孤雏起身道:“殿下客气了。盖州已备下薄宴,为殿下接风。”
 他说话时眼神直视朱植,不卑不亢,既无谄媚,也无疏离。
 朱植点点头,与他并肩往城里走。
 盖州城不大,街道却干净,两旁的房舍多是砖石所砌,少见江南的木楼。
 路上的百姓见了仪仗,纷纷驻足行礼,眼神里有好奇,也有敬畏。
 “殿下,辽东不比江南,百姓多是军户或流民,性子直爽,却也认规矩。”常孤雏边走边介绍,“城西是工坊区,蒸汽机就在那里;城东是新学学堂,学子们此刻怕是还在上课。”
 朱植听着,偶尔问两句工坊的产量、学堂的人数,常孤雏都答得条理分明,显然是做足了准备。
 他心里暗暗点头——此人果然干练,难怪父皇如此倚重。
 到了卫所衙门,宴席已摆好,都是些本地菜肴:炖得软烂的鹿肉,腌渍的海鱼,还有黄澄澄的粟米饭。
 常孤雏举杯道:“殿下一路辛苦,末将以这杯辽东烧,敬殿下。愿辽东在殿下与末将手中,愈发安稳。”
 朱植举杯回敬:“常将军说得是,安稳二字,便是本王与诸位的本分。”
 酒液入喉,烈得烧心。
 朱植看着满座官员,又看了看身旁目光沉静的常孤雏,忽然觉得皇太孙那句“好好相处”,或许并非难事。
 至少此刻,盖州的风虽烈,却带着股踏实的热乎气。
 接下来的几日,朱植当真没急着处理政务,每日清晨换了身寻常布衫,带着两个贴身随从,慢悠悠在盖州城里晃荡。
 刚拐过街角,就见一队身着统一服饰的差役正在指挥交通,手里举着红、绿两色木牌,红灯一亮,马车便乖乖停在白线后;绿灯举起,行人沿着划定的步道有序穿过街面,竟无半分拥堵。
 朱植站在一旁看了半晌,见连孩童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忍不住点头——这般井然有序,倒比应天某些街巷还规整。
 往前走不远,脚下踩着的水泥路平整光滑,雨后也不见泥泞,比石板路更显利落。
 路边每隔几步就有个青石砌的水槽,里面盛着清水,旁边还放着木勺,供路人解渴。
 街角的公共厕所收拾得干干净净,门口挂着“便后冲水”的木牌,这在别处可是少见。
 他走进一家杂货铺,见货架上摆着包装整齐的肥皂、印着“盖州工坊”字样的铁制农具,甚至还有装在玻璃瓶里的果酱。
 掌柜是个瘸腿的老兵,见他面生,笑着搭话:“客官面生得很,是从南边来的吧?咱盖州这些年变化大着呢,都是常将军带着大伙干的。”
 朱植顺着话头问:“常将军还管这些琐事?”
 “咋不管?”老兵掰着手指头数,“路是他带人修的,厕所是他让人建的,就连这肥皂配方,都是他让人从书本里翻出来的法子。前阵子还办了夜校,教咱认字算账,说‘百姓明事理,日子才能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