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官居一品养黛玉》最新章节。
苗姨娘顾不上与母亲多说,径直快步回到内室,反手就将房门轻轻掩上。早已等候在房中的少年甄密站起身,轻声唤道:“娘。”
苗姨娘一把拉住儿子的手,上下仔细打量,这一个月来,甄应嘉一直在,她心中悬着的那块大石始终不敢落下,此刻终于得了机会,压低声音,迫不及待地问道:“密儿,快告诉娘!这三年,你可曾忘了娘的叮嘱?甄家……甄家那些见不得光的生意,你可有沾手?一丝一毫都不行!”
甄密看着母亲紧张的神色,连忙摇头,声音虽轻却清晰:“娘,您放心,儿子一直牢记您的话。在父亲派来的人面前,儿子只表现得胆小怯懦,体弱多病,终日只知读书习字,或是摆弄些花花草草。父亲的人几次暗示想让我接触些外头的‘营生’,我都借口身子不适或愚钝不堪推脱了。那些生意,儿子一点都没碰。”
苗姨娘紧绷的心弦这才稍稍松弛了些,长长吁出一口气,抚着胸口道:“好,好!没碰就好!那些都是要人命的勾当,沾上了,这辈子就洗不干净了!”
她顿了顿,又转向一旁跟进来的苗父,“爹,咱们这边呢?银钱往来可还干净?”
苗父面色凝重,低声道:“都按你当初叮嘱的。虽然甄家派来的那几个管事,对咱们明面上这兰花营生并不上心,只当是个幌子,但爹一直用心经营,账目清晰。咱们日常一应开销用度,包括下人月钱,走的都是明面上卖兰花赚来的银钱,绝不动他们暗中运来的那些不明不白的银子一分一毫。只是……”
他迟疑了一下,看向女儿,眼中带着探询和忧虑,“丫头,你如此谨慎,甚至不惜……可是听到了什么风声?甄家……是不是要出事了?”
苗姨娘走到窗边,警惕地看了看窗外寂静的院落,这才回身,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沉重:“爹,女儿在金陵时,虽深处内宅,但也隐约感觉到,树大招风,甄家这些年太张扬了。老爷他有些事情做得太过。如今京城局势不明,太妃娘娘年事已高咱们不得不早做打算。从今往后,咱们就只是本分的兰花商人,与那金陵甄家,再无半点干系!至少,明面上必须如此!至于哥哥嫂嫂……”
苗姨娘轻轻叹了口气,眉宇间笼着一层化不开的忧思。
她低声对父母说道:“哥哥和嫂子他们是家生子,身契都捏在主子手里,如今想让他们也脱身出来,怕是难如登天。强行要走,反而惹人怀疑,招来祸端。”
她顿了顿,试图宽慰自己,也宽慰父母,“不过,若甄家真有树倒猢狲散的那一日,按律法,多半是抄没家产,主要追究主子们的罪责。像哥哥嫂子这样只是本分做事的奴才,朝廷通常不会过于为难,多半是发卖或由新的主家接收。到那时……咱们再想办法,看能不能托人把他们买出来,哪怕多花些银子也好。”
她的话语里带着不确定的渺茫,目光投向窗外遥远的南方,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金陵城里的兄嫂。
“只盼着……若真有那天,咱们的动作能来得及。这金陵到赣州,山高水长,消息传递不易,一旦有变,只怕……”她没再说下去,那种无力感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唯一让她感到一丝慰藉的是,当初安排儿子甄密来赣州时,她坚持让哥哥的长子,她的亲侄儿,以“陪伴表弟”的名义一同跟了过来。“好歹……哥哥家的血脉,算是留下了一支。”这略带残忍的庆幸,已是她在惊涛骇浪中能为娘家抓住的最后一根浮木。
小小的赣州府宅院内,空气凝重。苗家三口人相对无言,却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决绝——必须牢牢守住这片好不容易得来的、看似平静的方寸之地,与那个显赫却危险的甄家,彻底割裂。
---
京城。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宫中那位历经三朝、地位尊崇的甄老太妃,终究没能熬过这个寒冬,薨了。
国丧之仪,瞬间席卷了整个京城。
敕谕天下:凡有诰命在身者,皆需入朝随班,按爵位守制。天下臣民,凡有爵位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百姓,则三个月内不得婚嫁。
林家上下,从老夫人张氏,到有县主封号的黛玉,或因诰命,或因爵位,无一例外,每日皆需身着素服,入朝随祭。天色未明便需起身,在庄严肃穆的灵堂前跪拜、举哀,直至午后未时)以后,方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府。
如此二十一日,风雨无阻。
这还仅仅是开始。二十一日后,老太妃的灵柩需请往离京往返需十来日路程的孝慈县先陵。灵柩抵达后,还需在陵寝停放数日,方能正式入葬地宫。前前后后,又需耗费近一月光阴。
林家在京的两处宅邸,无论是身负官职、需参与丧仪诸多环节的林淡,还是同样有品级在身需随祭的林清,皆是早出晚归,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无暇顾及府中庶务。幸而府中有能力出众的许娘子和管家平生内外操持,一切井井有条,倒不需他们额外分心担忧。
相比之下,荣国府的情况则有些微妙,甚至带着几分尴尬。
贾琏因先前犯错被夺了官位,连带着王熙凤的诰命夫人身份也随之失去。按制,他们夫妻二人反倒无需日日入朝随祭。这本是“因祸得福”的清闲,却让一贯要强的王熙凤心里很不是滋味。看着别家命妇车马往来,她只能憋在府里。
贾母年纪大了,按品级大妆、日日跪祭实在吃不消,但必要的场合仍需出席。贾琏这个没了官职的孙子,便成了随行照料祖母的最佳人选,时常陪着贾母往来于府邸与丧仪场所之间。如此一来,府中大小事务,便全落在了王熙凤一人肩上。
再说王熙凤,自打知道了薛家所谓“进京待选”根本就是个借口,实则是在金陵惹了麻烦、家中生意又日渐凋敝,才上京来投奔姨母、寻求庇护的真相后,她和贾琏就存了撵人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