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历代风云五千年》最新章节。
赵满拿起竹简,眯着眼一片一片看。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照在竹简上,那些歪歪扭扭的数字像是活了过来。他看了半晌,把竹简往怀里一揣,没说好也没说坏,只道:“先回家,把驴拴好。”
进了院子,赵满才把竹简往桌上一拍:“你以为这爵是好得的?”他声音陡然拔高,“你哥在北地,去年冬天守雁门关,冻掉了半截脚趾头,才保住个公士爵。你倒好,在城里舒舒服服卖粮,缴点税就想跟你哥平起平坐?”
赵壮脖子一梗:“爹,俺缴的税也是给国家用的!军粮不够,士兵们咋打仗?俺多缴十石糙米,说不定就救了哥他们一命!新法说了,纳税够数就能得爵,凭啥俺不行?”
“凭啥?就凭你是个商贩!”赵满气得发抖,“自古商为末,农为本,兵为上。你哥拿命换爵,俺种地缴粮是本分,你倒好,投机取巧!”
“俺没投机取巧!”赵壮也急了,“俺这粮铺,起早贪黑,收粮时怕遇着粮贩子压价,卖粮时怕遭官吏刁难,三年来从没缺过一两税,这爵是俺应得的!”
父子俩正吵着,王二掀帘进来,手里拎着半壶酒:“赵老哥,我就知道壮儿能行!刚听里正说,县府要统计够条件的商贩,你家壮儿准能上榜!”他凑到赵满跟前,“老哥,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你想,壮儿得了爵,往后在城里做生意,官吏不敢随便刁难,进货走官路还能省运费,这粮铺生意不就更红火了?”
赵满没理他,盯着赵壮:“你真想得这爵?”赵壮梗着脖子:“想!”“得爵之后呢?”“把粮铺开大,多缴点税,给爹换个宽敞的院子,给哥在咸阳置套房!”赵壮说得斩钉截铁。
赵满看着儿子眼里的光,那光和当年赵勇要去从军时一模一样。他沉默了半晌,拿起桌上的旱烟袋,吧嗒吧嗒抽起来。烟雾缭绕中,他缓缓道:“要申报就去报吧。但你记着,这爵不是荣耀,是担子。你哥的爵,担的是保家卫国的担子;你的爵,担的是诚信纳税、不欺百姓的担子。要是出了差错,不光你丢脸,你哥在军中都抬不起头。”
赵壮眼睛一亮:“爹,您同意了?”赵满哼了一声:“我可没同意,是新法同意的。”说罢起身往灶房走,“留这儿吃饭,让你娘杀只鸡。”
王二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我就说赵老哥明事理!壮儿,等你得了爵,可得请俺们喝喜酒!”赵壮连连点头,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屋里,落在那堆竹简上,暖融融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时的咸阳宫,秦王正站在廊下,听御史汇报新令推行的情况。“关中各地,百姓对连坐令多有顾虑,但对市井爵反响热烈,商贩们都在查纳税记录。”御史递上卷宗,“渭北有农户赵满,其子赵勇在北地为军爵,次子赵壮在咸阳经商,纳税已过百石,有望成为首个‘耕、商、军’皆有爵的人家。”
秦王接过卷宗,翻到赵壮的纳税记录,嘴角微微上扬:“朕要的,就是这样的人家。让天下人知道,无论种地、当兵、经商,只要为秦出力,朕就不会亏待。”他望向窗外,晨雾早已散尽,咸阳城沐浴在阳光下,街道上车水马龙,一派生机勃勃。
新令如风吹过关中,虽带起些微尘,却也吹开了无数人心里的希望。赵壮不知道,他的名字很快会传遍秦国,而他的故事,将成为新法深入人心的第一颗种子。
第577集:账册与心秤(上)
赵壮回咸阳后,心里像揣了团火。他把三年的纳税竹简仔细用布包好,藏在粮铺的柜子里,每天都要拿出来看几遍。布铺掌柜隔三差五就来打听:“壮儿,县府的告示贴了没?”赵壮总是笑着摇头:“还没呢,叔,不急。”
可他心里比谁都急。夜里守着粮铺,他总想起爹的话——“爵是担子”。他开始琢磨,这公士爵到底意味着啥。免半额徭役,意味着每年能少出二十天的力,能多跑几趟粮路;见县尉不拜,意味着再去缴粮时,不用在县府门口跪半个时辰;免坊门税,一年能省下不少钱。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好处,可除此之外呢?
他想起刚开粮铺时,有个老吏来买粮,仗着自己是官身,非要按半价算,赵壮不依,被他指着鼻子骂“商贾卑贱,也敢跟官爷讨价还价”。那时候他就想,要是自己也有个体面身份,是不是就不用受这气?如今真要得爵了,他却又怕了——怕自己担不起这份体面。
这日清晨,他去渭水边接粮,见几个船夫在议论:“听说了吗?城西的张屠户,为了凑够纳税额,把家里的牛都卖了,就为换个公士爵。”“还有南坊的盐商,去年明明只缴了八十石税,硬是托人改了账册,说缴了一百一十石。”
赵壮心里一沉。他靠在粮船边,看着浑浊的渭水,想起自己的账册。元年春天,他收了一批陈粮,本想掺在新粮里卖,能多赚点,可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对不住买粮的百姓,第二天还是把陈粮低价卖给了酿酒的作坊。那年的春税,他缴的全是新粮,比市价高了两成。
“掌柜的,该卸粮了。”伙计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赵壮点点头,指挥着把粮搬上岸。他看着那些饱满的粟米,突然想通了——这爵不是靠账册上的数字换来的,是靠这三年里没掺过一次假、没少缴过一粒粮换来的。就算没有市井爵,他也该这么做。
正想着,县府的小吏来了,在粮市的告示栏上贴了张新告示。赵壮挤过去一看,是申报市井爵的流程:需持三年纳税凭证、户籍文书,到县府户曹登记,经核验无误后,由廷尉府发放爵证。
“开始了!”人群里一阵骚动。赵壮深吸一口气,转身回铺子里取竹简。布铺掌柜追上来:“壮儿,我跟你一起去!我那布铺去年缴了八十六石税,再加把劲,说不定明年也能够上!”赵壮笑着点头:“好啊,叔,咱一起去。”
县府户曹门前,已经排了长长的队。赵壮排在中间,听见前面的人在吵架。一个穿绸缎的盐商把账册拍在桌上:“我这账册上明明写着一百零五石,你们凭啥说不够?”小吏冷冷道:“我们查了库房的记录,你去年实际只缴了七十四石,这账册是后改的。按新法,欺瞒纳税者,罚粮五十石,永不许申报爵位。”
盐商脸涨得通红,骂骂咧咧地被赶了出去。赵壮心里一凛,幸好自己的账册都是真的。轮到他时,他把竹简递过去,小吏一片一片地核对,又对照库房的记录,半晌才抬头:“赵记粮铺,赵壮,三年合计一百三十二石,无误。你在这儿签字画押,等着领爵证吧,大概七日后来取。”
赵壮在文书上按下指印,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走出县府,布铺掌柜迎上来:“咋样?”赵壮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