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393集:秦国盛世(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历代风云五千年》最新章节。

秦颂:盛世华章

咸阳宫的铜钟在晨曦中轰鸣第三响时,廷尉李斯正站在章台宫的丹陛之下。他望着阶上那道明黄色的身影,恍惚间想起二十年前初入咸阳的情景。那时的咸阳城还带着些许草莽气,宫墙的砖石缝隙里甚至能找到未清理的尘土。而此刻,琉璃瓦在朝阳下流淌着温润的光泽,宫阙连绵至渭水之畔,空气中弥漫着新麦的清香与铜器的冷冽。

“君上,陇西大捷的文书已至。”李斯躬身递上竹简,目光掠过新君嬴驷的鬓角。这位年仅三十的君主已在朝七年,褪去了少年时的青涩,眉宇间沉淀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他指尖划过竹简上“拓地千里,西戎臣服”的字样,忽然抬头望向殿外:“卫鞅公若在,当饮此杯。”

李斯心中微动。七年前,正是这位君主顶住朝野压力,延续了卫鞅变法的火种。那时旧贵族磨刀霍霍,关中大旱颗粒无收,六国在函谷关外虎视眈眈。嬴驷身着布袍亲赴田间,用卫鞅留下的《垦草令》召集流民,以军功爵制激励士卒,硬是在废墟上重建了秩序。如今关中沃野千里,亩产已远超六国,粮仓里的粟米堆积如山,连孩童都能背诵《商君书》里的短句。

“传旨,”嬴驷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令陇西郡守迁关中百姓三万户实边,按卫鞅公之法划分田宅。另,命乐府作《西戎破》,以纪此战。”

旨意传出时,咸阳城的早市正热闹非凡。卖浆的小贩高声吆喝着,摊位上的陶瓮里盛着清澈的甜浆,那是用新收的黍米酿的;铁匠铺里火星四溅,工匠们正打造着新式的铁犁,这种犁铧比旧式的木犁效率高出三成,是工部根据墨家弟子的图纸改良的;书肆前围着一群士子,他们手里捧着的不是竹简,而是轻便的帛书,上面抄录着法家的新论,旁边还摆着几本农家的《泛胜之书》——如今在秦国,农家、墨家的技艺与法家的制度同样受人尊崇。

“听说了吗?陇西又打了胜仗!”一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啃着麦饼,声音洪亮,“我那堂弟在锐士营,上次书信来说,他们用的新弩能射六百步,穿甲如破纸!”

“何止啊,”旁边的文士推了推木簪,“昨日廷议,君上要在陇西设学宫,教西戎子弟学秦话、习秦法。照这样下去,不出十年,西戎之地便与关中无异了。”

汉子咧嘴一笑:“这都是卫鞅公的法子好!你看咱这日子,三年前还在啃糠麸,如今顿顿有麦饼,年底还能分到帛布。我家小子明年就能进乡学,学认字,学算术——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正说着,街面上忽然一阵骚动。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通路,一队身着黑色甲胄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甲叶碰撞发出铿锵的声响。他们腰悬长剑,背负长弩,脸上带着久经沙场的风霜,却眼神明亮——这是刚刚从函谷关换防回来的锐士。路边的百姓纷纷驻足,有人捧出家里的酒浆,有人塞给士兵麦饼,孩子们则围着队伍雀跃地奔跑,模仿着他们的步伐。

这种场景,在秦国已司空见惯。自卫鞅变法以来,军功爵制让普通士卒有了晋升的阶梯,而“兵民合一”的制度让军队与百姓血脉相连。去年楚国来犯,关中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运送粮草,连老妇都背着粟米往前线赶,只因他们知道,这支军队保卫的不仅是秦国的土地,更是他们自家的田宅与安稳。

此时的章台宫内,一场关乎天下的议事正在进行。地图上,代表秦国的黑色标记已从关中延伸至河西、巴蜀、陇西,像一头展翅的雄鹰俯瞰着中原。

“君上,”上将军嬴华指着地图上的韩魏边境,“两国近来频繁会盟,似有联合抗秦之意。臣请命,率五万锐士屯驻函谷关,以震其心。”

嬴驷却摇了摇头,手指点向地图上的鸿沟:“韩魏不足惧。孤意,当先通鸿沟水道。”

殿内众人皆露惊异之色。李斯却眼前一亮:“君上英明!鸿沟若通,可连黄河、淮河,漕运粮草至中原如履平地。届时不仅军粮无忧,更能以秦之粟米、铁器换取六国的丝绸、玉石,不动刀兵而屈人之兵。”

“正是。”嬴驷站起身,目光扫过众臣,“卫鞅公教我们强根固本,如今根基已牢,当学水之德,利万物而不争。传旨,命水工郑国主持鸿沟疏浚,许韩魏以粮食、铁器贸易之利。”

消息传出,六国震动。韩国朝堂上,大臣们争论不休:“秦国此举,名为通商,实为渗透!其铁器、粮食涌入,我国农夫谁还肯种本土之田?”

韩王却看着案上秦国送来的铁犁样品,沉默良久:“可秦法确有可取之处。你看秦国,二十年前与我韩国力相当,如今却……”他叹了口气,“传旨,命公子入秦为质,学习秦之制度。”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魏国、赵国。赵国君主甚至下令,在邯郸仿照咸阳设立“军功馆”,将有功将士的姓名刻于石上,这正是效仿秦国的“勋功碑”。而在楚国,屈原等大夫正力主变法,他们的奏疏里频频出现“循秦制”“设县制”的字样。

秦国的影响力,已如渭水般渗透到天下的每一个角落。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威慑,更是制度与文化的吸引力。在咸阳的“招贤馆”里,每天都有来自六国的士人求见,他们带来了各国的典籍、技艺,也带走了秦国的法令、农书。一位来自齐国的稷下学士在信中写道:“秦地虽无稷下之盛,然其务实之风,法令之明,实乃天下楷模。”

秋分时,咸阳举办了盛大的“朝会”。不同于周天子召集的虚有其表的会盟,此次来的都是主动归附的诸侯与部族首领——西戎的十二部君长、巴蜀的王公、甚至连远在东海之滨的莒国也派来了使者。他们带来了各自的贡品:西戎的良马、巴蜀的蜀锦、莒国的海盐,而嬴驷回赠的,则是秦国的铁制农具、《田律》竹简与新式的纺织机。

仪式在雍城的祭祀广场举行。嬴驷身着玄端礼服,手持玉圭,站在历代秦君的宗庙前。当他宣读“协和万邦,以安兆民”的誓词时,远处传来了隐约的歌声。那是关中的农夫在田间劳作时唱的歌谣,曲调质朴,歌词却清晰可闻:

“卫鞅制法,利我田畴;

新君继之,四海同流。

粟米满仓,甲兵皆休;

日月所照,莫非秦土。”

歌声里,李斯忽然注意到,嬴驷的眼角有泪光闪动。这位铁腕君主此刻的神情,竟像个得到了认可的孩子。他想起二十年前,卫鞅被车裂时,百姓们不解其法,旧贵族弹冠相庆;而如今,连孩童都在传唱变法的功绩。

散会后,嬴驷独自来到卫鞅的衣冠冢前。冢前的松树已亭亭如盖,石碑上“商君之墓”四个大字被风雨打磨得愈发温润。他放下手中的酒爵,轻声道:“先生,你看,这盛世如你所愿。”

风穿过松林,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是卫鞅的回应。远处,渭水汤汤东去,岸边的稻田里,新稻正泛起金黄的波浪。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卫鞅播下的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而新君正带着它,走向更辽阔的天地。

夜色渐浓,咸阳城的灯火次第亮起。从宫城到闾巷,万家灯火如繁星落地,映照着百姓们安宁的睡颜。更夫敲着梆子走过,声音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夜——半——三——更——,国泰——民安——”

这声音,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成为了那个盛世最生动的注脚。在卫鞅的奠基与新君的开拓下,秦国不仅成为了军事上的强国,更成为了制度与文明的标杆。它像一座灯塔,照亮了乱世中的前路,让“大一统”的理念,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照进了天下苍生的心中。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八零奶爸:我承包了村里的荒地
八零奶爸:我承包了村里的荒地
一句话:重生年代宠妻护女无上限加种田暴富。自己拔了氧气管的苏建国睁开眼回到了八几年,拥有未来几十年记忆的爱梅集团董事长苏建国上线。这个时侯老婆女儿还好好的没被人逼死。这个时侯爹娘没被他给气死哥哥没有为了找他被人拐去贩卖了器官……重生在正当时。苏建国对着前世最大的遗憾只有一个字儿——宠!护!宠媳妇宠女儿,往死里头宠,护家人,护哥哥,往死里头护!
黑桃小十一
万道皆为我用
万道皆为我用
关于万道皆为我用:第一次上网的林天,竟然加了一位仙人为好友,还和三个兄弟拜他为师。可惜仙人深受重伤,只剩一缕残魂。还未传授一招半式给林天,就已陷入沉睡。幸好还有师傅储物戒里的一页神秘金纸,自动认林天为主。就看林天等人如何从灵气枯竭的地球去到灵界,再从灵界飞升仙界。。。。。。最后终于得知神秘金纸的来由。男主,女主,男配角,女配角等等三观都很正,没有那种水水地无脑喷,反派不多,也是智商正常之人。主角
龙凤成翔
都市之不死仙主
都市之不死仙主
茫茫宇宙,星罗棋布,多的是不可思议的有序文明。这是一个仙帝转世的故事。
不言非语
只想躺平却被迫带领全民走向飞升
只想躺平却被迫带领全民走向飞升
我欲成仙,快乐齐天!某年某月某日,地球上空惊现苍茫古钟。古钟破碎,神只降临,仙界之门显现。要想推开仙门,必须构建天梯。而孕育天梯的关键,便是国运。天降霞光,选中无数天选之子穿梭万界,掠夺异界气运,孕育天梯。直至推开仙界之门,举国飞升。………………若干年后,华夏天选之子朱武玄站在仙门前面,犹豫不决。“推还是不推,真是让人脑壳疼……
溪西45
分手后,和前男友他弟假戏真做了
分手后,和前男友他弟假戏真做了
【暗恋+白月光HE+双洁+有嘴】程蕴和时修谈了三年。本该到了结婚的时候,可是却因父母不同意被迫分开。半年后没等来复合的消息却先等来了他的婚讯。难受得她夜里一个人江边买醉,没想到却遇到了时修的表弟,池竞。程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一喝酒就成了变态,竟然把池家太子爷亲了!而且还被拍到了网上,为了不赔钱,程蕴只能和池竞假扮男女朋友。明明说好了热度一降就分手,可是为什么某人像蛇一样就缠了过来?!车里男人目光寸
橘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