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最新章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这些游击队中,绝大多数是红三军的地方工作队发动和组织起来的。地方工作队深入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组织起一支支英勇的游击队。但也有少数游击队是当地穷苦农民主动要求建立的,他们渴望摆脱压迫,追求自由和幸福,自发地组织起来投身革命。1934年6月下旬,红三军刚刚离开沙子坡不几天,马家庄农民汪岱廷怀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主动前往枫香溪寻找红军,请示成立游击队的事宜。贺龙军长亲自接见了他,被他的热情和决心所打动,当即批准了他的要求,并给他写了一张表示支持的字条。汪岱廷如获至宝,回来后把贺军长的字条给穷苦农民们传看,大家深受鼓舞,情绪高涨,几天之内便建立了一支一百多人的游击队。这支游击队在汪岱廷的带领下,积极开展游击活动,为保卫家乡、打击敌人做出了重要贡献。
陡溪茶元农民张羽乔、张羽林、张着礼等人于7月上旬到白石溪投奔红三军。红军干部了解他们的来意后,布置他们回来暗中组织游击队。他们满怀使命感,回来后积极串联了茶元、杨柳、干木堆、道坨、梨子树等地的四十余个农民。8月中旬,红三军派了一个班前来参加他们游击队的成立大会,红军任命张羽朋为大队长,该游击队属川黔边独立团领导。二六军团会师后,张羽朋领导的游击队编为黔东独立师川黔边独立团第三连,张羽朋任连长。在后来的战斗中,他们跟随部队转战各地,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游击队的装备极为简陋,只有少数人拥有枪支,且每枪仅有几发子弹,多数人只能扛着梭标、马刀和火枪等简陋武器。然而,尽管装备如此之差,他们的纪律却相当严格。红军要求各地工农武装,必须牢牢记住“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的宗旨,时刻保持坚定的立场,做到公私分明,绝不允许违犯纪律,贻害人民。人人几乎都会唱《红军纪律歌》,每逢行军打仗,队伍开拔之前照例要唱这首歌,歌词如下:
服从革命命令,听从官长指挥,虽再艰难困苦,坚定革命意志。以求得最后胜利,无有命令誓不退却。
严守阶级纪律,拥护工农利益,虽再饥寒交迫,不要扰害贫民。我们都是工农出身,不要忘却阶级纪律。
打土豪要归公,严禁私自没收,无论一行一动,牢记团体利益。刻苦自励,严格遵守,时常注意不要贪污。
红军工农武装,工农革命先锋,发展群众斗争,组织最为紧要。组织严密指挥统一,严防富农混入组织。
我们目前任务,实行土地革命,铲除封建势力,杀尽土豪劣绅。许多工农尚未了解,努力宣传扩大影响。
对于那些不服教育,执意违犯纪律者,一经查实,立即严肃处理。罗南溪乡游击中队长杨通茂因受贿包庇土豪劣绅,严重违反了革命纪律,被红军处决于来安营;红花园乡游击中队长吴德高,风谷岭乡游击中队长杨秀章,也因贪污问题而被撤职。正是由于红军、游击队纪律严明,执法如山,才赢得了黔东人民的衷心爱戴和热烈欢迎,人民群众纷纷支持和拥护他们的革命行动,为他们提供物资和情报等支持。
同时,红三军和各级政权还特别警惕土豪劣绅和反动官吏及其代理人混入游击队。徐汉章曾混入印江游击队并窃取了中队长职务,充当反动派的奸细。他的行为严重危害了革命队伍的安全,后经查出,被特区政府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为了支援战争和打土豪的需要,旧坝区大多数乡都分别成立了担架队,运输队。担架队和运输队基本上都由自卫队员充任,他们不辞辛劳,默默奉献,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其次,官塘区也积极参与其中,沙子坡自卫队曾多次参加红军打土豪,搞给养的活动,他们勇敢地与土豪劣绅作斗争,为红军筹集物资。此外,自卫队还担负了站岗、放哨、侦察敌情,为红军战士和游击队员代耕田地等任务。自卫队在从沙子坡到消水坑一线设立了哨棚七个,一旦发现敌情,便以放鞭炮、鸣锣为号,或以放倒“消息树”、收拢“消息伞”等方式传递情报,确保苏区能够及时掌握敌人动态,做好防御准备。有一次,敌侦探马龙头潜入苏区活动,被了望哨发现,锣声敲响后,自卫队迅速行动,立即四面包围,成功活捉并处死了马龙头,消除了潜在的威胁。女自卫队员任修福,以卖黑豆子和葵花子为掩护,先后深入到敌占区域的毛寨、板溪、杉树侦察敌情。有一次贺军长曾问她怕不怕,任修福坚定地回答说:“年轻八轻的怕哪样!”贺军长连声称赞:“好、好,积极、积极!”为了让参加红军、游击队的人员安心在外打仗,免除后顾之忧,自卫队还实行了代耕制度。如自卫队员张华安就负责为张华阳和王理树代耕十五挑面积的田土,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战斗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自卫队实行大队、中队、分队、班的序列编制,一般一个乡编为一个中队,各级组织人数不等。据现有资料记载,旧寨坝区四坳口乡自卫大队第一中队,全中队共七十一人,编为三个分队,六个班,他们在保卫家乡、维护苏区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在尚未建立乡级民主政权,但红军势力已经影响所及的地方,也有建立自卫队的情况。比如何家乡天池坪,就曾由黔东独立团团长秦贞全批准,建立了天池坪自卫队,队长由神坛佛主李天保担任。尽管这一地区民主政权尚未完全建立,但红军革命思想的传播,已让当地群众认识到组织起来进行自我保卫的重要性。天池坪自卫队成立后,便在当地开展站岗放哨、维护治安等工作,成为革命力量在该地区的延伸。
印江各地的游击队,曾配合红军主力,在黔东战场上纵横驰骋,英勇打击敌人,奋力保卫苏区。沙子坡汪岱廷所在的游击队,曾先后参战六七次。例如,在配合红七师攻打德江宛平三角山时,游击队充分发挥熟悉地形的优势,提前为红军侦察敌情,引导红军主力顺利进军,在战斗中,队员们冲锋在前,与红七师紧密配合,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协助红九师痛击木黄民团张鹏飞时,游击队员们充当先锋,巧妙地扰乱敌人的防线,为红九师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参加攻破松桃玛瑙山战斗时,他们不畏艰险,与红军战士并肩作战,为攻克这座坚固的堡垒贡献了力量;与红七师一道大败国民党学生军于沙子坡,极大地鼓舞了苏区军民的士气。
罗南溪游击大队,在川黔边独立团的指挥下,先后参加了二战木黄、周攻玛瑙山、强攻大冉家祠堂、攻袭沿河,转战梵净山等系列战斗。在大石墩战斗中,敌人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势,顽强固守,我军正面进攻几次都未能奏效。关键时刻,有一个游击队员机智勇敢地从另一个山头迂回到敌人背后,突然开火,打得敌人顿时乱了阵脚。我军乘势强攻,终于取得了胜利。有一次,印江一支游击队与敌人在板溪王家岭背后的半山腰发生了遭遇战,扛红旗的队员走在最前面,敌尖兵突然逼近身前,持枪喝令,情况万分危急。这个队员急中生智,敏捷地把大旗一晃,蒙住了对方的脑袋,敌人赶紧乱抓。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手起刀落,将敌人砍杀在地。
在保卫黔东特区的斗争中,印江不少的游击队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1934年8月,沙子坡游击大队分队长孙志安、李华周带领十七名队员到毛寨打给养,归途中在消水坑休息时,被保董何祝彬及其民团鸣锣包围,全部被捉。当天便被毛寨民团杀害了五人,分别是分队长李华周(官塘人)、队员黄朝廷(小郎坝人)、唐开林(花园冉家堡人)、尹之和(桂花人)、陈老二(竹园青杠林人)。有的队员还被处以酷刑——上刁杆,不两天饱受折磨的十余个队员又被解送思南。最后只剩下官塘李伯陶侥幸生存下来,其余的人都先后死在敌人的狱中。兰克乡游击队中队长郑少南、队员杨正准去安家坝打给养时,途中遭安永成匪队伏击,当场牺牲。瓦房游击分队长陈发荣,在长担土作战不幸牺牲。生基湾游击队员宣再青,在保卫特区政府的瓦杨坝战斗中,英勇献身。喻家岩游击队员王国为,于1934年9月的一天为喻家岩区革命委员会执勤警戒时,不幸被反动民团袭击,以身殉职。至于在红军主力转移湘西以后,被地主清乡队残酷杀害的游击队员,为数更多。他们为了革命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印江独立团始末
印江独立团是在六井溪、沙子坡等地的游击队不断涌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六井溪一带神坛较多,当地农民多为“神兵”,因此在六井溪一带的游击队中,“神兵”加入的比例不小。1934年7月,由红三军地方工作队张均望同志具体协助,军部参谋长汤福林主持,在印江县胡家坝土豪胡天长家院坝召开了印江独立团成立大会。当时,胡家坝的院坝里人头攒动,红旗招展,各地游击队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独立团下辖两个中队、四个分队和一个特务队。此外,六井溪、沙子坡、喻家岩三个游击大队也由印江独立团统一调度,一时间,独立团人数一度达到500余人,成为黔东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革命武装力量。
印江独立团团长兼政委由红三军地方工作队张均望同志担任。张均望曾先后指导过旧宗坝、官塘两个区的政权建设和武装建设,在当地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威望。他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组织群众参与革命斗争,为地方政权和武装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副团长由宁国学担任。宁国学系印江县宁家坪农民,又是神坛佛主,在六井溪一带的10几个佛主中,其威望和办事才干均属上乘。由他担任副团长,自然便于对独立团中的“神兵”进行领导,能够更好地团结和发挥这部分力量的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印江独立团成立后,曾先后参加过多次战斗。在打击白军、镇压土豪劣绅、保卫苏区的斗争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34年10月上旬,谷子已经收割完毕。印江独立团一部决定前往下六井溪一带打给养,以解决部队的物资短缺问题。第二天,印江独立团一行200余人(其中战士一百二、三十人,运输队员八十余人),由张均望、宁国学带队,浩浩荡荡向杨家坪进发。当独立团满载而归,顺坡而下,行至烂坝沟时,突遇敌情。只听见一阵锣响,周围山头到处呼应,枪声喊声连成一片,原来是黔军李成章旅戴玉堂团某部与当地民团,企图把我军围歼于烂坝沟。烂坝沟地势险要,四周环山,我军处于不利地形。面对敌人的突然袭击,独立团奋起英勇还击,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但由于敌人兵力众多,且占据有利地形,更兼我军子弹奇缺,我军伤亡较大,牺牲了40多人。张均望团长亲自断后,掩护大队撤走。后来,两军短兵相接,张均望奋力杀敌,不幸中弹,壮烈牺牲。他的牺牲激励着其他队员继续奋勇战斗,最终突出重围。
印江独立团在烂坝沟战斗之后,红三军便将印江独立团编入黔东独立团,由秦贞全团长统一指挥。后来又随秦团长一道,在红军主力转移湘西以后,仍转战在梵净山麓,坚持黔东根据地的最后斗争。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保卫黔东根据地的革命成果,进行了最后的努力。
印江独立团从7月下旬成立,到10月编入黔东独立团为止,历时3个来月。它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却在黔东特区的斗争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印江独立团的战士们,凭借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为黔东地区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