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

第四十一章(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最新章节。

其实,李武并未尽述其意。

他甚至认为明朝后期的败落,或因八股取士所致!

即便未言明更深层原因,朱棣已听得冷汗直冒。

此前,他只觉八股文利于选官。

如今方知,八股文暗藏诸多弊端。

“受教了!”

朱棣恭敬点头。

若九七

水五六

小三二

说四一

群零

忽而疑惑。

取消八股文缘由明白,然奏章余下内容仍不解。

朱棣在书房踱步,片刻后皱眉问李武:

“奏章废八股外,还提诸多事,如同乡文人不宜过密,同地不得为官;科举主考官须每年轮换,且由皇遴选;为官者禁商……”

“先生所提多涉文人,对大明其他问题一字未提。”

“朕不解,先生为何专对文人?”

“文人虽惹人厌,也不至于大奸大恶,纵欲为,亦无力为之。”

“稍加约束即可,何必如此苛责?”

听毕朱棣之言,李武无奈。

奏章改革措施本已妥协。

如张居正后续的一条鞭法,原欲加入,恐急躁作罢。

不想朱棣仍未领悟,未见问题根源。陛下,

李武轻叹一声,神色间带着几分无奈,“您想得还是太过简单,未能真正领会我的意思。”

作为一国之君,朱棣无疑是出色的。他文韬武略,几乎无所不能,唯有远见与大局观稍显不足,这是他在历史上的短板。

朱棣最着名的决策莫过于重用太监。朱元璋深知宦官乱政的危害,曾严禁太监干政,甚至禁止其识字。然而朱棣继位后,不仅废除了这些限制,还赋予太监更多权力。

历史证明,朱棣低估了宦官的力量,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若他知道后来明朝的命运,恐怕会悔恨不已。

朱棣同样高估了自己对文官集团的掌控能力。他认为文官虽然强大,但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看着李武,朱棣眉头紧锁,“朕或许未能完全理解您的意思。但目前大明的政策基本沿袭洪武年间的规制,建文帝并未作太大改动。您奏折中提及的内容,大多也是太祖亲自定下的规矩。”

“若按您所言进行改革,就意味着彻底**太祖留下的政策。”

“如此一来,文官集团固然会被削弱,但打压过猛会引发强烈反弹。尤其是一些大家族,必然会带头反对。您的政策虽直击要害,却也可能招致整个官场的敌视。”

“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引发**。”

“若真发展到那种地步,即使有我在,恐怕也难以收拾残局。”

李武平静地看着他,听着他的话,内心毫无波澜。

他淡然回应道:“陛下的顾虑,我自然明白。然而,奏章上的事仍需照做。”

此言一出,朱棣顿时陷入沉思。

李武看透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问道:“陛下是否不信于我?”

朱棣连忙摇头,却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李武并不意外,主动替他解围:“陛下是否担忧我的策略虽有利,却也可能带来隐患,因此不愿轻易推行?”

一针见血。

朱棣顿时有些窘迫,但他并未多言,坦然承认:“果然瞒不过先生。其实,我也确实在思考如何压制文官集团。”

于是诚恳请教:“烦请先生指点迷津。”

李武笑着答道:“这些问题,本该由陛下自行领悟。但我既然被问起,自当效劳。”

说罢,语气转为郑重,直视朱棣问道:

“自太祖扶持朱允炆登基,清除淮西武将后,武官势力便大幅衰退。即便陛下重振武备,朝中依旧以文官为主导。”

“如今,文官尚不足为患,只因陛下坐镇。然而,一旦陛下驾崩,倘若文官联合成党,而新帝又昏庸无能,届时谁来制约这群文臣?”

……

这段话掷地有声,对朱棣而言犹如晴天霹雳。

但他心中仍有疑虑:“先生是否过于忧虑?文官纵使勾结,又怎能撼动大明根基?”

李武神情冷峻,“很遗憾,他们确实能做到。”

“陛下或许认为,只要皇权稳固,便可掌控全局。但陛下是否想过,皇权仅是大明大厦的一部分?”

朱棣满腹疑惑:“那些只会读书的文人,难道还会涉足商业吗?”

...

李武轻叹一声道:

“陛下,谁说您非得入商籍才能赚钱?”

“罢了,仅凭此恐怕陛下难以理解。不如让陛下见识一下大明的未来如何?”

话毕,朱棣大吃一惊。

“大明的未来?怎、怎么才能看到?”

“简单,闭上眼便可。”

李武说完,伸手轻敲桌面,发出两声脆响。

周围景象瞬间变化,朱棣瞪大双眼,满是惊慌。

“这是魇祷之术,不过是些法术罢了。”

李武话落,挥了挥手。

朱棣顿觉自己如幽魂般飘至一处似曾相识却完全陌生之地。

一座宏伟的大殿映入眼帘,一位身着龙袍的男子正激动地对文武百官说道:

“如今国难当头,恳请诸位捐些银两支持朝廷!”

百官窃窃私语,最终皆称家无余财,拿不出钱来。

画面切换。

北京城莫名陷落,那些曾声称囊中羞涩的官员们,如今被捆绑受尽折磨,只能从家中取出无数箱金银才勉强保住性命。

画面骤停。

朱棣陷入恍惚,发现自己仍身处李武的别苑。“李先生……”

朱棣神情恍惚,四处张望,感觉与现实严重脱节,脸色苍白,眼中透出少见的恐惧。

“陛下,请坐。”

李武面无表情,扶着摇晃站立的朱棣坐下,淡然问道:

“那魇祷之术对凡人来说负担不小,陛下可还好?”

朱棣咽了口唾沫,点点头,迟疑片刻后颤声问道:

“李先生,刚才我所见,究竟是何物?那皇帝是谁?城池又在何处?”

李武叹息道:

“陛下心中已有答案,何必多问?”

朱棣闻言,更加不安。

“城池虽陌生,但周围景物分明是北京城无疑……”

“李先生,你让我看到的是什么?为何北京城会沦陷?”

李武微微一笑:

“我给陛下展示的,正是大明的未来。”

话落。

朱棣踉跄一步,向后跌去。

李武迅速出手,隔空稳住朱棣,将他安置在椅上。

此刻,朱棣似从迷梦中清醒。

“那皇帝,可是朕的子孙?”

李武颔首。

“正是陛下后代。”

朱棣颤声问道:

“京城陷落后,他去了哪里?”

李武答:“群臣主张迁都南京,据守江南。但他并未逃离,最终于煤山自尽,以身殉国。”

“江山崩塌,大明就此终结……”

朱棣神情**,似陷入魔障。

这时,李武开口:

“臣之所以现身,非助陛下登基,而是改变未来。”

声音平静却充满力量,直击朱棣耳畔。

朱棣双目骤睁。

“未来可改?”

李武摇头。

“未知。然臣定竭力为大明开辟新局。此路逆天,艰难重重。”

“今日所为,仅为开端,今后阻碍将愈发繁重,令人窒息。”

“陛下,臣言已尽,想必君心已有决断?”

朱棣点头,咬牙问:

“先生能否再解惑一事……”

“我朝禁商,商人不得从政,为何文臣竟积聚巨富?”

“起初朕疑其受贿,细思之下,梦境中所见金银太过庞杂,仅靠此难以成事。”

“即便经商,众人亦难筹措如此财富,后世文人究竟有何作为?”

李武笑道:“君问得极妙。寻常商贾难致巨资,故臣曾问过陛下,若文臣勾结又如何?”

“一为乱政,把持朝纲;二则掌控盐铁外的大明经济命脉!”

“本应入国库的税银,尽入私囊,怎会不富甲天下?”

朱棣再度疑惑:“后世**难道未夺回这些命脉?”

听到这话,李武哈哈大笑。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总宪
大明总宪
嘉隆万变法方兴未艾,大航海的浪花却已然应面而来。一个幽灵,一个世家门阀的幽灵飘荡在九州万方的上空。翻开史书,一个个熟悉的人名正在逐渐与三国、隋唐交相辉映。谢迁,陈郡谢氏,谢安之后。王世贞,琅琊王氏,王导之后。陶大临,会稽陶氏,陶侃之后。袁炜,汝南袁氏,袁安之后。……那把锁在他们贪欲上的锁,正在被一把名为“心学”的钥匙所敞开。灭人欲从未锁住小民百姓,锁住小民百姓的从来都是饥馑。心学,注定只能成为士
凉拌的皮蛋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娘娘,您食欲不振,反胃呕吐,这是患了胃病。”“本宫再问一遍,本宫是患了胃病,还是有了喜脉?”医学泰斗秦炎穿越到离阳王朝,成为药藏局一名侍医,没想到开局就遭遇生死局。没有喜脉,那就死!面对诱惑与胁迫,秦炎果断选择奋起反抗。从降服德妃到拥兵百万,势力遍布朝野,庙堂江湖皆闻之色变。有人高举其是乱臣贼子大旗。秦炎笑了。“什么叫乱臣贼子?我秦家的种子洒在皇宫里,开出来的,就是我秦家的花朵。”女帝斜倚龙椅
勤奋婴儿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北宋靖康前后,风云变幻,先起江南民变,后遭金寇入侵。皇室蒙难,百姓涂炭。热血男儿,奋起抗争;红颜女子,痴情不变。恩怨情仇,一笑而泯。
卷毛狗狗
脑叶:都市核心
脑叶:都市核心
注意!作者抽风式更新,时灵时不灵这本书就是原着里插入了个主角,里面有没有改变原着内容的剧情,并且微群像,注意避雷!“这个地方烂透了……不过我也一样……建立了自己的团体,在后巷开设了公司,与首脑进行了交易,拥有着大量的人脉,甚至像是爱心援助一样帮助他人,当然不会这样简单……伪眼线、异界杀戮者、二十一世纪过来的疯子、老乡终结者、严重精神疾病拥有者、月老代言人等等等等,当然,这些称呼并不准确。不过提到
佚名anonym
斩神:买个奶茶都能穿
斩神:买个奶茶都能穿
关于斩神:买个奶茶都能穿:[原创主角+随便磕+正文无cp+番外写](想看和谁的,说一声,我写)(我发出来的画是我自己画的!!!)(由于粮太少了,于是被迫产粮)关于oriki带着“书穿越到斩神世界,还成了犹格·索托斯的代行者(代理人)折木北原想不明白,自己就是去给发小买一个奶茶的功夫,然后刷的一下,自己就穿了。不仅自己穿了,连带着某些人交给自己保管的“书也一起穿。但是折木北原敢肯定,自己穿越绝对和
烧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