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最新章节。
朱棣得知辽东有人来访,微微一怔,随即急切地叫人将他们带进来。
顾明等人跟随王府侍从来到朱棣的书房,朱棣早已按捺不住等待的焦虑,看到顾明等人准备行礼,赶紧制止。
“不必多礼了,你们去了辽东几个月,我一直盼着你们回来。”
顾明走上前,取出李武的书信交给朱棣。
朱棣接过信件,挥手示意其他人先退下,自己则专注查看信中的内容,之后再让他们详述情况。
朱棣展开信纸一看,发现篇幅颇长,有些出乎意料。
但越读越令他惊讶。
李武果然没让他失望。
信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记录了李武等人到达辽东后的经历,由于篇幅限制,无法详尽叙述,不过大部分关键事件都有提及,其中包括张琪之死,李武击杀张权及其子阿扎失里的经过,希望朱棣尽快上报朝廷,早做准备。
第二部分是李武对蒙古各部落的分析见解。
信中,李武详述了近期与蒙古诸部交往的感受。
他提到,尽管历经多次纷争,蒙古各部仍保持着团结之志;其中,额勒伯克意欲重振草原霸业,而阿扎失里势力渐强,备受诸部瞩目。李武最后建议,明廷应迅速出兵,击败阿扎失里部,使其他小部落相互争夺,削弱蒙古的整体实力。
此举亦可减少额勒伯克作为黄金家族领袖的影响力,表明击败阿扎失里同样能够撼动额勒伯克的地位。
朱棣阅毕信件后陷入沉思,顾明等人静静等待。
稍作思考后,朱棣针对信中模糊或未明之处向顾明一一询问。
顾明坦诚作答。
待朱棣完全理解后,他示意众人退下,深吸一口气,取来空白奏折,稍加思索便撰写了一份请求出征的奏章。
送交折子至应天府后,朱棣独自走到窗前继续思索。
未曾料到,李武初次担纲便表现如此出色。
朱棣认为才干不凡的察罕,在李武面前未能占得便宜,最终丧命于李武之手。
然而,这并非唯一令朱棣震惊之处。
最让朱棣震撼的是李武对蒙古各部深刻且独到的理解。
回想当初,道衍曾评价李武可为良将,但以现在看来,良将一词显得太过普通。
若得妥善栽培,李武或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帅。
身为藩王的朱棣本无需如此人才,但在年轻时他曾追随徐达、常遇春等贤才辅佐其父王,如今见到李武这般杰出之士助己,竟略感失落。
这种心境颇为复杂。
随后,朱棣摇摇头驱散这些情绪,想起即将到来的战事,内心激动不已。
在这热血之余,更夹杂着一丝冷峻。
李武是他器重之人,若有任何人因李武处决张权及阿扎失里之子之事寻衅滋事,休怪朱棣无情,即便是蓝玉亦然。
……
顾明离开燕王府后直奔清水胡同。
李武让顾明代为向家人报个平安。
原本李武想写封家书,但想到家人没人看得懂,只能作罢。
提起这件事,李武当上百户后,专门为了认字写字下了一番苦功。
幸亏他有前世的基础,认字不过是重新熟悉的过程,繁体字与简体字之间的联系也不算复杂。
只是毛笔字让他头疼了好一阵子。
即使现在,他的字也只能说是勉强过关,能写出来就行,至于好不好看,就随它去了。
即便如此,还是让张武他们佩服不已。
甚至有一次谭渊为此感慨,要是李武不是出生在军户家庭,说不定真能考个状元回来。
这话传开后,连朱棣都颇为认同。
毕竟没见过有人学了短短一两个月,就能达到李武这种水平的,说出来确实让人震惊。
这让李武有点不好意思。
但不好意思之后,他厚着脸皮跟张武他们吹嘘,说日后定给他们写首诗,保证能让一群读书人羞愧得抬不起头。
张武他们哈哈大笑,自然不信。
在他们看来,能写几个字、读几句话尚可接受,但要是真能作诗,那岂不是成了才子?
士兵之中还能出才子,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
此时,清水胡同,李武家中。
昨晚,小六哭闹着想哥哥,又惹得张玉清生气,以至于今天家里气氛依然沉闷。
小六也是个倔脾气,二贤让小六去安慰张玉清,小六却梗着脖子不肯动。
二贤叹了口气说:“你不知道自从大哥出差后,咱娘有多担心吗?你还要惹娘生气,谁不想大哥早点回来呢?”
“可去年过年大哥还回来了啊。”
小六不愿低头。
二贤见状,犹豫着要不要像李武那样摆摆姐姐的架子,但看到小六红着眼眶,心软地叹了口气。
归根结底,母亲和小六还不是想念大哥嘛,而且连她自己也在担心,这是大哥第一次不在家过年。
这时,小七奶声奶气地问二贤:“二姐,为什么大哥要去出差啊?我也想大哥。”
二贤温柔地说:“因为大哥扛起了整个家,要赚钱养家,给你买好吃的。”
“可为什么三哥不用去?”
小七眨巴着天真的眼睛,问出天真的问题。
这话一出口,旁边的老三脸上立刻泛起红晕,尽管他极力克制,没吐出一个字,但小七却已经蹬着小腿蹦跶到老三身旁。
“三哥,你快去把大哥换回来吧,只要大哥回来,娘就不会再生气了,你就别担心啦。”
老三吸了吸鼻子,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然而几次深呼吸后依然无济于事。
真是见鬼了,他要去找谁说理去?难道他真的愿意揽这些麻烦事吗?这一年到头,家里的重活哪样不是他在干?
站起身来,老三一把揪住小七的衣领,将他提溜起来,对二贤说道:“我和小七出去走走。”
奶奶的,大哥不在的时候,他老三就是一家之主!
虽然没什么权力可言,教训个小辈还是绰绰有余的。
屋外很快传来老三拍打小七屁股的声音,伴随着小七尖叫声一片。
……
------题外话------
感谢‘爱吃兽奶------------
一阵狗吠声掺杂着李武家里的喧闹飘荡而来。
顾明刚踏入清水胡同,听见这动静,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一丝笑意。
要是没去过危机重重的大草原,根本体会不到这种声音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既向往,又让人心安。
忽然背后有人呼唤他的名字。
顾明转过身,欣喜若狂:“张武你怎么在这儿?”
随即,他拍了下自己的脑袋,懊悔地说:“你看我这脑子,你和李老大的妹妹订婚了,现在李老大又不在家,你得多来帮忙才对。”
张武满心欢喜,完全顾不上听他说了啥,急切地问:“你们都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李老大呢?”
顾明摇摇头:“就我和另外两个人回来了,李老大他们还在辽东。”
张武疑惑地盯着顾明。
顾明贴近张武耳边低声说道:“我回来看看能不能给殿下报信,辽东出了状况,过不了多久我们可能都要过去。”
张武大吃一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顾明沉思片刻,答道:“你等等消息吧,我也不好说得太明白,不过提前做好准备总没错。”
张武会意地点了点头,知晓此事尚未公开,自然属于高度机密,即便顾明也不能随意宣扬,以免引起城中的议论纷纷。
“那么李老大他们呢?可还安好?”
张武随即转而询问李武等人的状况。
顾明稍作迟疑,开口说道:“我们尚无大碍,只是……”
说到此处,他难以继续,尽管他对张琪没有李武那样深厚的交情,但相处已久,也受过不少帮助,如今听闻张琪离世,心中难免感伤。
张武看出顾明的神情,便猜到他们此行定是历经坎坷,而军人的任务一旦出状况,通常预示着生离死别的可能。
张武轻叹一声,这本就是军人生活的常态,即使他们的目标是为了世间太平。
“罢了,咱们不说这个了。
一会儿叫上朱能他们一起喝酒吧。
哦对了,你来找李老大是不是要报平安?”
顾明点头应允。
张武笑着说道:“那还等啥呢?走吧走吧,我带你进去。”
说着便拉着顾明向前走去。
抵达李武家门口,张武无需他人通传,只与梁方、马仁打了招呼后,便径直走向中堂。
李武家正在修缮,目前尚未竣工,诸多地方堆放着建筑材料,虽已初步调整布局,但要彻底完成还需等到开春后再忙碌数月。
张武边走边喊老三的名字。
进入内室后,见老三正在教训小七,不禁莞尔道:“怎么回事?小七又淘气了吧?”
老三板着脸道:“该挨揍。”
话音未落,老三注意到跟随张武进来的顾明,立刻放下小七,兴奋地说道:“顾哥,你怎么来了?”
张武未等顾明开口,便笑着接话说:“给你大哥报平安来了。”
老三愣了一下,随即顾不上张武和顾明,朝屋内高呼道:“娘,姐姐,我哥有消息了。”
连喊三遍。
屋内才传来一阵嘈杂声响,紧接着全家老少呼啦啦地涌了出来。
顾明目睹这一幕,也觉其乐融融,家里支柱平安,家庭才能充满活力,这让他不禁想起自己的家,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待顾明将李武的情况详细讲述完毕,又耐心解答了张玉清提出的各种琐碎问题,诸如饮食如何、穿戴如何之类,张玉清昨日低落的情绪终于拨云见日。
张玉清敞怀大笑:“干脆别急着离开,我这就准备一桌饭菜,大家兄弟好好享用一番。”
张武笑意盈盈地推辞:“等大哥归来再说吧,今日我和几位朋友约好在外用餐。”
“也好。”
张玉清并未执意挽留:“到时可都要来家里啊。”
张武与众人回应后,随口寒暄几句,便招呼着老三一同出门。
刚至门口,二贤远远奔来喊住张武,示意有事相商。
张武微微一怔,在顾明戏谑的目光与老三不悦的神情下,憨厚地笑了笑,走向二贤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