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最新章节。
李清照听后愣了一下,赵明诚即将到来,她本应高兴,然而此刻心中却感到迷茫。
并非毫无波澜,李清照还是感到意外。
见徐悟锋注视着自己,她连忙回过神来,说道:“难道你要接受招安?”
徐悟锋摇头道:“不是我要招安,而是赵宋朝廷要招安。”
李清照略作沉思,说道:“朝廷此次招安,不过是担心你们四处流窜,表面上安抚,实则是为了集结兵力。”
徐悟锋颔首道:“李姑娘果然慧眼独具,一语中的。”
李清照莞尔一笑:“我算不得才女,只是会作几句诗罢了,何谈学问。
难道你不明白么?”
徐悟锋轻笑回应:“赵皇帝的心思可真深,仅凭一个节度使的虚职就想招安,恐怕不容易。”
李清照问道:“那么,你又希望如何?莫非真要皇帝封你为王?”
徐悟锋思索片刻,答道:“至少得让赵家人认个亲,这才能显示诚意。
听说那位荣德帝姬年纪尚小,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荣德帝姬名唤赵金奴,是赵佶次女,生母为显恭皇后王氏,与太子赵桓为同母兄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听罢此言,李清照的笑容略显尴尬,心中颇感不适。
她语气淡漠地回道:“你如今在大宋君臣眼里仍不过是乱匪,你以为皇帝会将公主许配于你?”
“我又不是赵佶,怎知他心中所想?”徐悟锋摊手笑道。
李清照摇摇头:“话不需多说,我先行告退。”
徐悟锋点头道:“也好,待赵公子到时,自会派人告知你。”
李清照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行礼离去。
回至家中,李清照陷入沉思,想到赵明诚即将来访,眉间微蹙。
……
东京城内,赵佶与众臣多次商议后,敲定了招安的具体方案,随即草拟诏书,命宿元景等人速赴京东。
宿元景不敢怠慢,接旨后便率王师中、赵明诚及随行官员,一路向东行进。
众人乘船经水路,未几便抵达广济军,晁盖早得消息,遣人护送他们前往青州。
宿元景虽曾游历山东,但此次肩负招安重任,重踏故土,却恍如置身异国。
昔日于广济军,宿元景初遇梁山将士,令其不得不承认,梁山士卒的气质非同一般,远胜朝廷禁军。
听闻梁山正在推行授田制,宿元景怀疑这是他们收买人心的新手段。
“唉!我大宋何以出现这般强寇!”宿元景暗自叹息。
赵明诚与王师中内心不安,二人曾亲历梁山兵锋,对梁山颇为忌惮,而赵明诚另有心思。
越靠近青州,想到李清照就在那里,赵明诚愈发焦虑,不知如何应对。
早先在广济军,提到赵明诚的名字,晁盖虽表面客气,却流露出轻蔑之意。
尽管细微,仍被赵明诚察觉,让他深感羞辱。
甚至,他还无意间听见两名梁山低级 ** 谈论自己弃城之事,称李清照嫁了个无用之人。
这让赵明诚更加愤怒。
梁山席卷胶东时,弃城的官员岂止他一人?王师中同样逃走,为何独针对他?
赵明诚满心怨恨,认为皆因李清照的名声惹祸。
此想法让他对李清照充满怨意,不愿再相见。
数日后,宿元景一行抵达青州博兴县,毕应元已在此等候。
毕应元仪表堂堂,年约三十,态度恭敬却不失礼节:“宿太尉,我是毕应元,负责接待,诸位一路劳顿。”
宿元景打量毕应元,问:“你之前也是朝廷官员?”
毕应元答:“曾在郓城县任押狱司狱官。”
赵明诚心中不满,心想:“一个小小的狱官,竟来做接待使,梁山用人实在随意。”
话未出口,赵明诚脸色骤变,神情紧张起来。
毕应元微微含笑,说道:“想必阁下就是赵明诚兄台吧?不知有何指教?”
赵明诚本想回几句硬话,却又忌惮对方身份,只好说道:“刚才身体不适,并无他意。”
毕应元并未深究,笑道:“原来如此,各位请随我去城中驿站安顿,明日一同前往益都。”
宿元景点头附和:“一切听从特使安排。”
众人跟随毕应元前行时,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渐近似雷鸣。
一支梁山马步军自前方疾驰而来。
首当其冲的是百人骑兵团,战马矫健,骑兵精锐,让宿元景眼前一亮,而赵明诚与王师中却不由心生紧张。
随后而来的步兵方阵,则更加令人震撼。
每一位士兵身高皆超七尺五寸,头戴铁盔,气势威严,仿佛近八尺的身量;铠甲明亮,兵器锋利,步伐如一,整齐划一。
五路纵队列阵而行,途中寂静无声,每人均目光坚毅,脊背挺拔,步伐沉稳有力,眉宇间透着凛然之气。
阳光之下,这支军队尽显威势,令旁观者无不赞叹。
盾牌手、长枪兵、刀兵、刀斧手……各队依次排列,旗帜鲜明,武器各异,但气韵相同。
宿元景等人远眺,只见旌旗连绵,兵甲如潮,好似无尽头一般。
那整齐的步伐、昂扬的斗志以及隐约流露的杀伐之气,让他们不禁瞠目结舌。
“此乃真虎狼之师也!”赵明诚低声感叹。
在古战场上,士兵的精神面貌常被视为军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如今这支梁山军士气高昂,原因在于他们近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军功田。
徐悟锋制定规则:正兵十亩起,预备役五亩起。
不少立下战功的老兵乐于以功换田,从而轻松增加几十亩良田。
可以说,这也是一种隐性的“耕战”体系。
但归根结底,只要军功仍能换取土地,而这份土地又切实得到分配,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便始终能得到保障。
军功田主要分布在胶东地区,包括登州、莱州、密州、潍州、青州等地。
梁山泊的老兵、新兵,无论是正兵还是预备役,所有军功田落实下来,总计约有三百多万亩。
一张张写有他们名字的土地契约,让梁山士兵的士气高涨至极。
这无疑是实打实的好处,即便获得军功田的士兵不幸阵亡,他们的家人也能因此受益。
如此一来,士兵们无形中更加维护梁山的统治,更愿意为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而奋战到底。
宿元景静静注视着这支军队,从头到尾未见队伍有丝毫混乱,也没有任何士兵随意喧哗,只听见整齐的脚步声。
就是这样一支“安静”的军队,却让宿元景心生畏惧,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透着一股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
宿元景也曾去过西北,见过童贯的常捷军和府州的折家军。
这两支军队确实英姿勃发,行走间自然流露出逼人的气势。
然而相较眼前这支军队,它们稍显逊色,前者如同海边坚毅的礁石,无论海浪多么汹涌,都无法动摇分毫。
旗帜绵延,密密麻麻的将士首尾相连,一眼望不到尽头,引来周围百姓的欢呼与喝彩。
梁山拥有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让百姓由衷感到喜悦,因为梁山占领胶东后,免除了所有的苛捐杂税,他们确实是直接受益者。
“这些人……”王师中望着这些百姓,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在他看来,贼寇占据山东,百姓不仅没有奋力反抗,反而为贼寇欢呼,这群人真是该死。
王师中未曾想过,身为登州知州的他自己,在梁山大军逼近时,只顾逃命,竟还有脸要求百姓抵抗!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当晚,宿元景一行人在驿站休息,次日清晨便启程前往益都。
黄昏时分,众人抵达城外,赵明诚却显得心神不定,目光游移,似是在躲避什么。
王师中问他:“德甫,你在看什么?”
赵明诚慌忙答道:“没什么。”
王师中忽然想起什么,笑着调侃:“你的夫人还在青州吧,该不会是在等她吧?”
赵明诚脸色微变,勉强笑了笑,确实被王师中猜中了心思,但他内心更希望李清照不要出现。
然而事与愿违,刚到城门口,他就看见了熟悉的身影——正是久候多时的李清照。
李清照接到徐悟锋的通知,得知赵明诚今日会到,便带着丫鬟前来城外迎接。
赵明诚一眼认出李清照,心中猛地一沉,身体僵住,暗自懊恼,为什么最担心的事偏偏发生了。
他迟疑片刻,走近宿元景低声道:“宿太尉,我夫人就在前面,在下能否与她交谈几句?”
宿元景点头道:“可是那李格非的女儿,昔日东京闻名的李易安?”
赵明诚急忙确认:“正是,只是几句,不会耽误太久。”
宿元景答应了:“去吧。”
赵明诚无奈,硬着头皮走向李清照,行礼后开口问道:“夫人,你近来可好?”
看着赵明诚的拘谨模样,李清照眉头微皱,责备道:“你离开快半年,竟连个消息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