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最新章节。
百姓宁愿隐忍盗匪侵扰,也不愿上报官府,这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呢?
昔日官府行事,动辄扰民。
一声令下,乡间百姓首当其冲,家畜被抢吃不说,还得供奉盘缠打发差役。
如若能捉拿贼寇倒也罢了,可那些捕盗之人,竟不敢下乡。
若是上级派缉捕人员,往往吓得狼狈不堪。
闻焕章对此心知肚明,他对当今赵宋官场的现状看得极为透彻,如同诸葛亮隐居隆中却洞悉天下大势。
说实话,闻焕章虽应允出山,但对此次征讨并不乐观。
高俅掌管禁军多年,京城附近的禁军早已腐朽不堪。
禁军如今的状况,固然与高俅有关,但更是历代积弊的结果,高俅只是其中最甚者。
以往几次征讨梁山,敢战之兵早已被他调走。
眼前这六万禁军,不过虚有其表,实质空虚。
不仅闻焕章如此认为,其他节度使亦持相同看法,唯独蔡攸自视甚高,在行军途中仍与美姬 ** 作乐。
……
济州城内,徐悟锋已集结七万主力大军,命史文恭镇守青州,同时派时迁日夜侦查官军动态。
不久,时迁带来消息:朝廷大军已至广济军,即后世的定陶,即将进入济州境内。
徐悟锋疑惑道:“以往官军总是行动迟缓,为何这次如此迅速?”时迁答:“昨夜我潜入官军大营,听见蔡攸训斥十位节度使,说东京的赵皇帝震怒,限期剿灭我们,拖延便要问罪。”
徐悟锋笑道:“杀掉一个高俅,赵佶就发怒,若再除掉蔡攸,岂不是要了他的命?速传令,召集诸将商议。”三通鼓响后,众将齐聚济州府衙。
待众人到齐,徐悟锋宣布:“刚接到时迁情报,蔡攸率领十二万大军已聚集于广济军,预计数日内抵达。”
李逵听罢,立刻嚷道:“正好!大哥,让俺当先锋,把他们打得落荒而逃!”
呼延灼摆手道:“切勿大意。
我早先在朝中时,便听闻十节度的大名。
个个都是沙场老手,屡立战功,远非高俅的禁军可比。”
山士奇插话道:“难不成他们的手下仍是当年草莽之人,无需轮替?”
呼延灼答道:“朝廷怎会让这些人拥兵自重?即便他们归顺已久,那些旧部也早已年老体衰。”
縻貹笑着接口:“如此说来,这几路节度的兵力,与其他禁军并无二致,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呼延灼正色道:“若论战力,单提荆忠、李从吉两路人马,便足以甩开普通禁军几条街。”
众人疑惑,呼延灼解释道:“荆忠和李从吉的部下驻扎西北,靠近河湟、吐蕃,皆属西军范畴。”
“当年王安石变法,针对宋朝‘兵将分离’的问题,推行‘将兵法’,每路设置数位节度使统领。”
“平日操练军队,战时领兵出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兵将不熟’的局面。”
“此法施行后,官军战力提升不少,在西部接连取胜。”
“然而,这场变法在赋税等议题上引发争议,最终失败,将兵法也因此受创。”
“如今这些节度使虽保留旧制,但京畿禁军依旧沿袭着‘兵将分离’的 ** 病。”
卢俊义点头道:“王焕、张开的河北边军,我也有所耳闻,确实比高俅的禁军强些。”
“但实则有限,久未历战,战斗力未必高出多少,绝不及我梁山精锐。”
李逵附和道:“几个老节度,有何惧哉?待他们上门,看我一刀一个,取他们项上人头!”
徐悟锋轻笑一声,说道:“十节度虽有名气,不过是因为没遇到对手。
如今梁山上下,尽是能征善战的兄弟。”
“那些节度使早已落伍,不足为惧。
这次大家齐心协力,定要一举击溃官军。”
项元镇若在此地,徐悟锋绝不会这般说。
鲁智深点头附和:“哥哥所言极是,我梁山兵强马壮,又有众多兄弟相助,这一战必让官兵吃尽苦头。”
众头领皆群情激昂,多次大捷让他们对官军毫无畏惧,即便十节度名声显赫,在他们眼中也不过 ** 。
徐悟锋转向一旁的时迁,问:“官军营寨防守如何?”
时迁答道:“十节度威名不小,确有过人之处,夜晚营地守备森严,探子伏哨远达五里。”
“营外障碍重重,鹿角埋设深密,铁蒺藜布满四周,巡逻士兵往来不息。
昨晚我潜入其中,费了不少力气。”
徐悟锋笑道:“既然如此,夜袭恐怕难以奏效。
也好,待他们进抵济州,我们再列阵而战。”
话说蔡攸率军抵达广济军,立刻发出多道指令,命王焕、张开率部迅速与主力会合。
王焕、张开领命后不敢迟缓,迅速召集部队,从大名府疾驰至广济军。
蔡攸首次领军,拿着令牌胡乱指挥,催促得王焕、张开紧赶慢赶,迫使二人每日加快行军步伐。
王焕、张开尚能忍耐,但下属士兵们却满腹牢 * 。
除杨温外,其余八位节度使均已到齐,蔡攸随即调动大军,直逼济州二十里扎营。
众人商议后决定,先让大军休整三日,再与梁山交战。
蔡攸初次领军,又不通军事,一路走来受了不少挫折,得知能休整三日,自是满心欢喜。
三天过去,八位节度使及众将领均已穿戴整齐,在帐外等候。
日头渐高,蔡攸仍未现身,众将早已等得焦急。
王焕抬头看了看天色,对守在大帐外的四位士卒说道:“请代为通报一声,今日乃出征之日。”
守门的士卒摇了摇头:“若无元帅命令,我等不得擅自进入大帐,请诸位将军稍作等候。”
王焕冷声哼了一声:“此时怎可拖延?军国要务,岂容如此轻慢?”
在十节度之中,王焕所统领的兵力虽非最强,但他年纪最长,资历最深,素来被视为众人的兄长。
尽管王焕年过六旬,早年却是个放浪形骸之人,人称“ ** 王焕”。
王焕本籍汴梁,因父亲去世,依附叔父定居洛阳。
有一年清明时节,游览陈家花园时,于百花亭邂逅上厅行首贺怜怜。
二人一见钟情,随即前往贺家宴饮,订下婚约。
然而半年后,财尽之际,王焕遭鸨母驱逐,而怜怜则被卖至西北边关将领高邈为妾。
怜怜通过售卖查梨条的王小二,悄悄联系王焕,赠送盘缠,劝他西进立功,以盼日后重逢。
王焕被说服,两人一同投奔绿林。
王焕少年时虽行为轻佻,却自幼习武,练就一身绝技,很快在绿林中闯出名号。
后受招安入仕,在西北战场上屡建奇功,获封节度使,可谓功成名就。
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劝道:“兄长,他们也非有意怠慢,还请息怒。”
近日,蔡攸携众多歌姬美妾,整日沉溺于营帐享乐,对军务全然不闻不问,全赖王焕等人支撑大局。
王焕也曾听说,有几名士卒无意间打扰了蔡攸的私会,遭到严厉惩罚。
他并不想因此牵连更多人。
然而蔡攸的营帐内定然不乏女子,王焕不便强行闯入,只能站在帐外高声说道:“末将王焕,拜见元帅。”
尽管年事已高,王焕嗓音依旧浑厚有力,这一喊震耳欲聋。
帐内,蔡攸正拥着一名美姬酣睡,突闻喧哗声惊醒,顿时勃然大怒。
蔡攸未听清前半部分,只听见后半句,立刻厉声呵斥:“大胆!何人在外喧哗,速速捉拿!”
“老将军,多有冒犯!”
守卫的士兵相互对视,虽心存疑虑却不敢违背指令,只能上前捉拿王焕。
众人未曾料到王焕一声高呼竟引发如此变故。
王焕性情刚烈,厉声质问:“我一心为国,有何罪过?”
蔡攸听闻是王焕,顿时醒悟,急忙喊道:“原来是王将军!我还以为有人擅闯中军大营,莫要对王将军无礼。”
蔡攸虽常于宫中装愚弄智,实则并非真傻,只是心思未用在正途。
蔡攸深知此次领军平定梁山匪患,关键在于王焕等节度使,故对他们并无官架子可言。
然普通士卒则不受此优待。
众人进帐不久,蔡攸亦整理仪容自屏风后走出。
蔡攸坐定帅案后,坦然道:“一路奔波劳累,不慎睡过头,望诸位将军海涵。”
见蔡攸态度谦和,诸将连忙回应:“岂敢,岂敢。”
王焕见状也出列拱手道:“适才末将莽撞,恳请大人宽恕。”
蔡攸微笑道:“老将军一心为国,乃我辈楷模。
今日之事皆因本官失察,误了时辰。
诸位现可商议,如何击溃梁山匪徒。”
韩存保提议:“匪徒现驻扎于济州,巢穴恐已空虚。
我军可先筹备船只,分兵两路。”
“一路牵制敌军主力,另一路由水路直取梁山,令其首尾难顾,必能一举剿灭匪患。”
“韩将军所言极是。”
蔡攸点头附和,又问:“杨温的军队到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