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最新章节。
高俅虽武艺 ** ,身为殿帅府太尉,麾下却多有骁勇之士。
如今连高封都被杀,高俅尚且束手无策,满朝文武自觉能力不及高俅部下,于是无人敢应诏。
宋徽宗久候无果,终于震怒:“不过一群草寇,你们这些将领竟无法制伏?朕养你们又有何意义?”
赵佶痛责群臣后,点名问高俅:“高太尉,你有何良策平定这伙叛匪?”
高俅跪地叩首,低声道:“臣不敢妄言。”
赵佶催促道:“但说无妨,朕赦你无罪。”
高俅犹豫道:“臣以为,暂且按兵不动较为稳妥。”
赵佶震怒:“放肆!区区叛匪,你竟要朕坐视不理?”
高俅急忙解释:“绝非置之不理,只是此匪狡诈,贸然出击恐难取胜。
臣需时日筹备精锐之师。”
赵佶冷笑:“这岂不等于纵容叛匪?”
随即转向蔡京:“蔡太宰,你有何见解?”
蔡京附和道:“高太尉所言甚是。”
赵佶气得脸色发青,又问童贯:“童爱卿,你怎么看?”
童贯也赞同道:“此事需从长计议。”
赵佶怒极而笑:“我大宋百万大军,对付一群草寇竟如此棘手?”
他瞪着高俅:“身为殿帅太尉,统率禁军,难道手中无兵可用?”
高俅叩首,勉强笑道:“陛下,修建延福宫时,曾有圣令调配禁军参与营建。”
赵佶恍然大悟,当初因人手不足,确实命禁军参与宫室营造。
如今艮岳工程,工匠大多仍是禁军,真正能作战的寥寥无几。
赵佶虽知高俅并非有意推诿,但也无奈苦笑。
赵佶心中虽不信大宋竟无可用之兵,但此刻有人主动请缨。
循声望去,竟是蔡京之子蔡攸。
赵佶激动道:“疾风知劲草,乱世识忠臣!蔡爱卿,你有何妙策助朕平定叛匪?”
众人见蔡攸站出来,还大肆夸口,声称要率兵剿灭水泊梁山,无不暗自发笑。
蔡京虽是奸邪之人,但他确实有才,只是用错了地方。
作为蔡京的长子,蔡攸的能力不及父亲的十分之一,实属不学无术。
然而,蔡攸擅长奉承,在赵佶还是端王时便与其结交,待赵佶登基后,他更是竭尽阿谀之能事。
如今,蔡攸身为镇海军节度使、少保,又兼任开府仪同三司,入宫觐见赵佶不受时间限制。
以蔡攸的身份地位,本应算得上朝廷中的重要人物,但他为了讨好赵佶,在宫中游戏时,或者被留宿赐宴之际,常与王黼一同换上短衣窄裤,涂脂抹粉,混迹于歌舞艺人之中,讲些市井间的粗俗言语,只为博取赵佶欢心。
这种行为简直毫无底线。
早年间,蔡京任 ** 后,蔡攸担任龙图阁学士,负责管理上清宝箓官事务,并参与编纂书籍和修订典章。
当时参与的有一百多人,皆是才智出众、学识渊博之人,唯独蔡攸表现愚钝,令许多人不服。
蔡攸从容说道:“这有何难,陛下只需派遣一支精锐之师,比如西北禁军,我保证能够平定那伙草寇!”
众大臣听罢,更加瞧不起蔡攸,以为他跳出来不过是妄言,原来只是提议调动西军!
若能调动西军,高俅怎会想不到?
赵佶转向童贯,问道:“童爱卿,能否从西军抽调兵力?”
童贯立刻回答:“陛下,如今西北战事紧张,若只调几千人,臣尚可尽力,若数目更多,则恐怕难以办到。”
赵佶心中明白,西北多年与西夏交战,西军轻易不能调动,不禁感到十分失望。
蔡京见儿子出丑,立即开口道:“陛下,梁山泊易守难攻,必须派遣精锐部队才能攻克。
目前西军无法轻易调动,若是派遣其他地方的禁军,需要精心挑选其中精锐之士,才有希望剿灭那些贼寇。”
此时,蔡京父子之间还未像后来那样因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两人关系依旧和睦。
蔡攸虽然常在宫中装疯卖傻,但这并非他真傻,而是故意为之,以取悦赵佶。
蔡攸虽无学识,却极聪慧且深具谋略,故而备受赵佶倚重。
听闻父亲蔡京之言,蔡攸恍然大悟。
原来朝廷无可用之兵将,难怪群臣皆主张暂不理睬那伙盗匪。
即便知晓蔡京所言属实,蔡攸心中仍感不悦,遂道:“难道真要放任这群盗匪?”
童贯开口安慰道:“陛下勿忧,区区盗匪不足挂齿。
待我平定西夏,再来剿灭他们。”
“当今国策在于联合金国灭辽,收复燕云故土,这般小寇何足道哉?”
赵佶亦觉童贯言之有理,想起兄长宋哲宗时,也曾有十节度之乱;再往前推,太宗初登基时,更有王小波、李顺作乱。
如此思忖,赵佶亦认为此事非大事,随即说道:“童爱卿所言甚是。
只是济州知州一职,该由谁接替?”
蔡京推荐道:“臣荐一人,乃海州知州张叔夜。
此人精明能干,若任济州知州,必能制衡贼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叔夜早年于西北立功,后出使辽国,射箭技艺超群,首中靶心。
归朝后绘辽国山川、城郭、服饰、礼仪等详图献给赵佶,堪称才智过人。
“准奏!”
赵佶点头认可,对张叔夜略有印象,知其为张克公之堂弟。
因张克公弹劾蔡京,二人结怨,张叔夜也因此受牵连。
赵佶对此事了如指掌,却乐见其成。
身为 ** ,最忌大臣抱团。
他手下诸臣虽有合作,却并非一心,不过暂时利益相同罢了。
蔡京与张克公积怨已久,推荐张叔夜出任济州知州,实则意在报复张克公。
蔡京补充道:“建议升郓州为东平府,另选贤能官员辅佐张叔夜,以防止贼寇坐大。”
宋徽宗略作思索,开口问道:“如此情况,何人可担此重任?”
童贯随即进言:“臣愿举荐程万里,此人现居东京,才智兼备,必能胜任。”
蔡京与童贯配合默契,显然事前已有商议。
宋徽宗目光扫过群臣,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王黼立刻表态:“臣无异议。”
其余如邓洵武、宿元景等人纷纷附和,即便心知这是蔡京设局,也只能默认。
宋徽宗颔首道:“既如此,便依议行事。”
稍作停顿,他续道:“虽暂且搁置不理,然此辈罪孽深重,非严惩不足以整肃朝纲。”
“高卿家,速觅良将,尽早平息乱局,朕方可安心。”
“臣领命!”高俅躬身答道。
---
梁山泊。
徐悟锋接到张三传来的消息,心中满是失落。
他原计划整顿兵马,再次与官军决一死战。
谁知因联金伐辽之事,朝廷对梁山采取了冷处理的态度,几乎不再过问。
徐悟锋无奈摇头,唤上陈兴、陈盛兄弟,径直前往后山,那里正是项元镇的住所。
寒冬已至,连日飞雪。
徐悟锋到达时,项元镇正在院内持棍习武,借以驱寒。
察觉到徐悟锋的到来,项元镇停下动作,热情相迎:“徐寨主光临寒舍,不知有何贵干?”
尽管身份为阶下囚,项元镇在梁山生活无忧,行动自如,全然不见囚徒之态。
故而,除去初见时的芥蒂,他对徐悟锋并无恶感。
徐悟锋取出一封书信递予项元镇:“这是我从东京得来的消息,节度大人不妨一阅。”
项元镇接过信笺,迅速浏览后,神色骤变——由起初的惊愕转为怒火。
“我虽败绩失责,朝廷欲治罪亦无话可说。
然若谓我通敌 ** ,更欲牵累家人,此乃恶意诬陷!”
项元镇紧攥着信件,几乎怒不可遏,目光转向徐悟锋,急切地问:“徐寨主,此消息是否属实?”
徐悟锋点头回应:“我于东京布下眼线,与高俅、蔡京府中之人皆有联络,此事绝无虚假。”
项元镇长叹一声,向徐悟锋拱手道:“我归顺朝廷以来,虽不敢言功劳显赫,但亦有所付出。
却因蔡京等人一语,不仅诬陷我通敌,还欲牵连我家眷!”
“恳请寨主相助,将我家小接至梁山,日后,我愿尽全力相报。”
徐悟锋微微一笑:“项节度何须如此客气,只管写信,我即刻派人前往迎接。”
项元镇再次行礼,感激道:“徐寨主大义,项某铭感五内!”
……
青州清风寨。
年末将近,花荣非但未得片刻安宁,反而愈发忙碌。
寻常百姓忙过年,周边贼寇亦如是,尤其在年节前后,贼寇更为活跃。
故而,花荣每日率军巡查清风镇四周,以防贼寇侵扰村寨。
这日,花荣午间返家,妻崔氏奉上茶水,刚饮一口,便有士兵来报:“知寨,外头有人携礼求见。”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