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最新章节。
这一消息很快传至郓州,陈文昭焦虑不安,董平也忧心忡忡,全城弥漫着紧张气氛。
郓州府衙内。
梁山军大举来袭,陈文昭闻讯大惊失色,急召董平商议:“董将军,此事该如何应对?”
董平心中暗咒梁山贼子,当初 ** 之举已料到后果,却未放在心上。
未曾想梁山竟以此为由发兵,他深知此事一旦公开,自己的名誉将毁于一旦。
“英勇双枪将”“万户侯”的称号恐成过往云烟。
这般恶名加身,不仅损害前程,还会得罪地方权贵。
董平满心怨恨,若非梁山军是他引来的,定会将其彻底摧毁。
听罢陈文昭询问,董平自信满满地答道:“大人无需惊恐,郓州城坚不可摧,区区草寇岂能撼动?”
"大人无需忧心,如今贼寇临近,局势虽危急,却也蕴含着良机。
贼人远离巢穴,正是剿灭他们的最佳时刻!"
"大人不妨撰写书信,派遣亲信连夜赶赴东京,告知蔡太师与高太尉,请求调派精锐部队前来救援。”
"同时,可通知附近州府发兵增援,再召集城内壮丁,共同守护城池。”
"还需备足檑木、炮石、强弩硬弓及毒汁灰瓶,凭借郓州城的坚固,定能无虞。”
陈文昭面无波澜地道:"贼寇势众,此前攻陷济州,我这郓州难道真能比济州更坚不可摧?"
董平急忙拱手道:"请大人宽心,末将并非虚言,若贼寇胆敢来犯,必竭尽全力固守,绝不让其逃走半分。”
董平内心焦急万分,梁山所喊口号几乎断绝了他的后路,只要守住郓州,后续之事尚有转机。
一旦失守,城破之时,他的性命恐难保全,这罪责也必将落在他身上。
陈文昭仅是一介书生,从未涉足军务,即便空谈兵法也力有不逮,听罢董平之策,也只能勉强应允。
尽管陈文昭心中恨不得痛斥董平,但当前情势下,若想保全城池,暂时仍需依赖此人。
董平继续说道:"贼寇攻陷济州前曾派细作潜入,末将认为还需派人彻查城中细作。”
陈文昭点头称是:"依你所言行事。”
随即,陈文昭下令,一方面招募壮丁协助守城,另一方面着手排查奸细。
后者自然容易应付,有了王定六相助,再花费些银两,便轻松过关。
然而前者成效甚微。
要动员壮丁参与守城并发挥作用,不仅要求主官德高望重,还需手下人拥有卓越的组织才能——既能冲锋在前,树立榜样,又要压制异己。
可惜的是,大宋承平已久,四百州郡中,超过九成官员缺乏这样的能力。
历史上,金兵两度南侵大宋,所向披靡,无数名城大郡相继失陷。
唯有太原,在被围困二百五十日后才最终沦陷,这与其说是金兵实力不足,不如说是知府张孝纯与守将王禀成功动员百姓顽强抵抗的结果。
此时的郓州正全力防御,而梁山大军已在城外布阵。
听到此消息,陈文昭忧心忡忡,急忙登上城头查看情况,却发现董平早已抵达。
众人注视着梁山营寨,整齐有序地展开,即便外行也能看出其中的严谨布局,其军事纪律甚至胜过官军。
面对强敌,陈文昭面色苍白,董平内心亦忐忑不安。
他与梁山已有两次交锋,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董平并非莽撞之人,多次失利后,深知梁山的强大。
若非郓州城尚存坚固的城墙作为屏障,他恐怕早已撤退。
城外,梁山兵马严阵以待。
忽闻一声马蹄声响,鲁智深策马而出,手持月牙铲,厉声说道:“城内诸位听好了!董平身为兵马都监,火烧扈家庄,致数百人丧生,此仇我梁山铭记于心。
若要保全性命,速将董平交出,否则定将攻破城池。”
“三日之内,若不见董平现身,休怪我们事先未提醒!”鲁智深嗓音洪亮,将董平的罪行一一揭露,虽相隔甚远,但城头众人听得清清楚楚。
董平听罢怒火中烧,几乎要冲出去与对方决斗,但想到梁山高手众多,恐难占得便宜,只能强压怒气。
鲁智深一番痛斥后,纵马返回本阵。
徐悟锋立刻挥了挥手,命令黑旋风再次出阵,继续辱骂董平。
李逵则更加直接,把董平的祖先都骂了个遍。
董平心中怒火熊熊,表面却不得不强忍住,以免当场发作。
梁山好汉轮番上前辱骂董平,不过短短半天时间,整个郓州城内的百姓便都知道了梁山来攻打郓州的原因。
……
顿时,全城百姓纷纷指责董平,连官员和士兵也暗地里对董平不满。
“董平这家伙太狠毒,在扈家庄 ** 烧庄,听说全村人都被烧死了!”
“没错,难怪梁山要讨伐他,换成我,我也接受不了这种残忍行为。”
“依我看,不如把他交出去,这样梁山或许会撤军。”
郓州城内,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官员士卒,都希望将董平交出去,以保自身安全。
就连陈文昭也有几分动摇,但他最终没有行动。
一方面,他不确定梁山的说法是否真实,一旦真的交出董平,若梁山反悔,谁来保护他守城?
另一方面,出卖同事给一群强盗,即便成功,也会遭到弹劾,他的仕途将毁于一旦。
徐悟锋见郓州无人应战,便派出邓飞、欧鹏等人,四处搜捕罪行严重的村民,尽数押至城内。
在郓州城外,徐悟锋搭建公审台,在陈文昭和董平面前,逐一审讯并处决那些被抓获的恶霸。
董平对此无动于衷,但陈文昭看得胆战心惊。
陈文昭虽早有耳闻梁山的审判方式,但亲眼目睹后,才真正感受到其威慑力。
“好一伙无法无天之徒!竟以私刑代替公法,扰乱秩序,迷惑人心,实在罪无可赦。”
陈文昭愤怒得浑身发抖,他决定回去后立即上奏朝廷,请求派遣精锐部队尽早剿灭这股匪患。
短短数日,时光飞逝。
正如徐悟锋所料,陈文昭并未交出董平。
若换作是他,他也不会轻易应允这种要求。
然而,徐悟锋并未停滞。
三天后,郓州城外的空地上竖起了五十座高达三丈有余的箭楼。
同时,他还指挥工程兵制作了许多木排,每块长约两丈。
这些木排拼接起来便可作为浮桥使用。
郓州紧邻济水,护城河宽约十丈,直接引济水为源。
若要填平河道,显然费时费力。
徐悟锋因此决定采用木排,既易制又低成本。
十丈宽的护城河只需五块木排,每块木排均有扣环,通过铁链相连,两端同样固定于岸边泥土中。
随后,在其上铺设一层竹排,不仅增强浮力,还能加固桥梁,便于士兵通行。
面对此情此景,陈文昭与董平亦不敢懈怠。
这三日间,他们全力筹备守城物资。
不过,滚木擂石、灰瓶金汁尚可准备,强弩劲弓却难以凑齐。
特别是神臂弓,堪称重要武器。
赵宋早有规定,战败时必须当场毁掉神臂弓以防落入敌手。
郓州禁军本就不多神臂弓,董平上次征讨梁山失败归来,大部分已被损毁,仅剩弓弦与零配件,梁山仅获得少量。
如今郓州守军手中已无完整神臂弓可用,董平思索片刻,即便没有神臂弓,还有普通弓箭以及床子弩呢。
于是董平带领众人搜遍府库,仅找到三具可用的床子弩,其余皆因年久失修,弩身被虫蛀坏。
这让董平愁容满面,如何守城?
清晨,天气晴朗,梁山兵马已在城外布阵。
五十座箭塔巍然矗立,距城墙约百步,每座可容纳十人,包括七名弓箭手和三名盾牌手。
徐悟锋瞥了一眼城池,挥手下令:“通知弓箭手发起进攻!”
“明白!”
陈盛领命后迅速将指令传下。
片刻间,号令兵挥舞旗帜,箭塔上的弓箭手纷纷拉满长弓,如满月般绷紧。
“发射!”
嗖嗖嗖——
箭矢如蝗群般呼啸而出,直扑城头。
凭借箭塔的高度优势,即便相隔百步,强弩手的抛射依旧精准地覆盖了整个城头区域。
瞬间,城墙上便传来一阵阵惨叫声。
董平有亲卫护卫,但见敌军箭雨倾泻而至,立刻高声喝令反击:“还击!弓箭手准备!”
藏身城垛后的守军急忙回射,然而士气低迷,连弓弦都无法完全拉开,射出的箭矢力道微弱,根本无法触及敌人。
这般僵持数日,郓州守军不仅未能占据上风,反而损兵折将,遭受不小损失。
徐悟锋并未急于攻城,而是以弓箭手对射削弱城内士气,而非单纯消耗兵力。
数日后,他的策略果然奏效,郓州守军士气一蹶不振。
尽管战损不过百余人,却已陷入彻底的低潮。
陈文昭虽多方安抚,为阵亡与受伤者提供抚恤和治疗,但全城上下依然笼罩在恐慌之中,士兵士气溃散,毫无斗志可言。
大宋久处太平,上下对军事训练重视不足,犹如温室里的花木,一旦遭遇战乱,顿时不堪一击。
就连时迁与杨林都觉得,继续这样下去,无需他们出手,城内守军恐怕几天内便会自行崩溃。
这几日里,董平拼尽全力防守,但形势越趋恶化,他愈发感到无助。
看着鸣金收兵的梁山队伍,董平稍感宽慰,但心头的压力仍未消散。
纵使贼寇未发起总攻,那种无形的压迫感却让他几乎窒息。
谢德登上城头,董平迎上前去,急切地问:“有援军的消息了吗?”
谢德摇摇头:“各州府的兵马还未到。”
董平听后心中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