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最新章节。
受伤者数量更多,若剔除轻微擦伤,重伤需特别救治的也不下百人,其中大部分因弩箭所致。
毕竟在当下的大宋军中,一营兵力中至少七成配备弓箭,而梁山泊亦不例外。
但从成果来看,这些损失微不足道。
青州、高唐、东昌三路联军共七千余人,即便撇开濮州援军不论,单这三路已让梁山泊面临严峻挑战。
此次行动显然由项元镇主导,如今重创三路敌军,无疑削弱了他的势力,以梁山泊当前实力,足以应对项节度。
此外,此役缴获的大量武器装备,足够武装数个营,主力部队的铁甲覆盖率已达三成以上。
徐悟锋并未急于追击逃散的秦明、黄信及青州残军,因山寨传来消息,项元镇即将抵达任城。
濮州方面,徐悟锋并不在意,其兵力不过千余,且多为地方武装,尚无动作。
唯独对濮州兵马都监梁横稍显重视,这位五旬老将性格刚毅,闻听梁山围困高唐州,欲率军救援,却被知州张觷劝阻。
张觷深知濮州非大州,自身兵力远逊高唐,更遑论对抗梁山泊。
眼下应固守城池,待项元镇大军到达后再行定夺。
即便要救援高唐,也该由大名府或东昌府负责,濮州相隔甚远,何必卷入是非。
梁横遭遇知州张觷的阻止,虽有几分不甘,但也明白对方所言有理,于是选择固守城池,静观事态进展。
另一边,蔡京与高俅欲对梁山泊采取行动,派遣五路大军出击,其中项元镇所率一路堪称主力。
当日接到军令后,项元镇送走使者返回书房,坐下后心中竟有些激动。
这并非因为他未曾经历过大事,早年受朝廷招安时,他与其他九位节度使屡建功勋。
若非如此,项元镇昔日流落草莽,在朝臣眼里不过是草寇而已,仅凭一封招安诏书就想成为节度使?当年招安实属机缘巧合,十位节度使中韩存保乃韩忠彦之侄,后者在哲宗朝任枢密院事;杨温则是杨家后代,即便杨家式微,依旧令人刮目相看。
这些人在绿林扎根壮大,朝廷一时无法剿灭,便遣使送来招安文书。
他们并无反意,既得诏书,自然欣然从命。
相较之下,方腊公开 ** ,即便朝廷也曾试图招安,无奈其志向坚定,终致失败身亡。
自从担任节度使以来,项元镇一直未获重用,主要原因在于文官集团的忌惮。
大宋以文制武,文官掌握实权,怎会轻易拱手让人?
狄青身为武将出任枢密院使,最终遭文官排斥,甚至传言其家中犬生角。
此事件后,文官更趋谨慎,唯恐再起类似情况,更何况十位节度使皆握兵权,一旦有人崛起,其余便可能结党营私,给文官造成麻烦。
童贯则不同,身为宦官,即便官至枢密使,也难以构成实质威胁,故文官对他颇为放心。
十多年间,项元镇驻守淮阳军,未曾真正动用过刀兵。
即便周边偶有匪患,也是属下负责平定,身为一军节度使,他怎可轻易涉险?
起初,项元镇以为此生不过庸碌度日,直至年迈体衰,便该退隐。
然而,梁山泊突然崛起的强寇却让朝廷再度想起他,命其率军征讨。
接到命令后,项元镇迅速整备大军北上。
刚入济州境内,便得知令人忧虑的消息:梁山贼寇已主动出击,接连挫败高唐、东昌及青州三路官军。
这些消息令项元镇震惊,他原以为凭两万大军足以困住贼寇于水泊之中,却没想到对方竟敢主动迎战,且展现出非同寻常的实力。
项元镇意识到,这批贼寇绝非寻常之辈,自己必须慎重应对。
作为曾经对抗西夏、辽人的将领,他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颇为自信,但如今面对这股新生力量,心中亦生警惕。
大军抵达任城县后,项元镇并未继续推进,而是在城外设营,并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在中军大帐内,项元镇环顾四周,沉声说道:“据报,贼寇已击溃三路大军,其势不容小觑。
诸位有何妙计?”
沉默片刻后,一名老将起身发言:“主帅所言极是。
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末将认为应先摸清敌情,再制定相应策略。”
老将庞毅,现任项元镇麾下都监,虽已年过六十,却身手矫健,胆略非凡,武艺丝毫不输年轻人。
众将领听后连连点头,庞毅所言句句稳重,如今敌寇击败三路大军,确实需谨慎应对。
众人虽如此认为,但内心仍轻视这群草寇,认为三路大军的失败源于无能。
项元镇亦无良策,便道:“依庞都监之见行事,我们从淮阳至此,士卒想必疲累,可在任城暂歇数日,再派人查探敌情,之后再做定夺。”诸将纷纷称颂项元镇英明。
次日,项元镇刚入任城,徐悟锋即获消息。
身为节度使的项元镇,历经西夏、鬼方、辽国之战,经验丰富。
即便多年未临战阵,徐悟锋也未轻视他,但亦不惧怕。
不论项元镇个人能力如何,仅看他麾下一万兵马,依照大宋惯例,各地军队定期轮换,以防武将专权。
因此,徐悟锋视这支军队与普通禁军相差无几,实力未必高出太多。
梁山聚义厅击鼓召集将领,徐悟锋调遣马步军共一万,其中千名骑兵全数出征,可见对项元镇的尊重。
大军于运河口登岸后,向任城县推进,至距县十里处抵达三口镇。
三口镇临河而建,规模不小,离任城仅十里,适合作为梁山驻扎之地。
梁山大军一到,镇上百余乡勇未作抵抗,直接散去,各自回家休息。
镇中乡绅富户恭敬迎接,送上牛羊米粮,颇有箪食壶浆迎接王师之意。
无奈之下,这些大户真是被吓破了胆。
梁山泊仅凭一万兵马,无需正面进攻,只需齐齐跺跺脚,就能让整个三口镇陷入混乱。
“我的天啊,之前听说梁山不过几千人,怎么突然间人数暴增了这么多?”有人疑惑地问。
“谁知道呢?我们又没去过梁山,光看现在这架势,怕是有上万人吧。”
“这群匪徒太过凶狠,如今出动了一万大军,我看那位项节度使这次恐怕悬了。”
“你再说他们是匪徒,信不信连小命都得搭进去?”
……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徐悟锋带着两营亲卫直接进驻三口镇。
镇上的刘大户主动腾出了自己的宅院。
这次,徐悟锋确实没 ** 任何人,一切全是刘大户自愿的。
尽管三口镇人口众多、面积不小,但要容纳一万名士兵仍显吃力,剩余的九千骑兵和步兵只好在外围驻扎。
刘大户家中,徐悟锋召集众人商议应对之策。
徐悟锋首先开口道:“我们此次出动一万人马进入三口镇,估计任城县的项元镇早已得知消息。”
“说到项节度使,他可是我们的前辈。
自接受招安以来,凭借战功坐上了节度使的位置,想必有些真才实学。”
许贯忠笑了笑,说道:“早就听说项元镇当上节度使近十年未曾带兵打仗,即便当年确有能力,如今恐怕也剩不了多少了。”
“况且,即便大宋的军队素质不错,就算是古时名将复生,恐怕也难以扭转这种局面。”
俗话说得好,兵弱弱一个,将弱弱一窝。
大宋官军长期未经历实战,即便将领再出色,受限于朝廷制度,武将难以培养出精锐部队。
即便培养出来,过几年又被调往别处,落得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结局,谁会愿意做这种傻事?
徐悟锋笑着点头道:“话虽如此,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毕竟对方是手握重兵的节度使。
在正式交锋前,我想先摸清对方的底细。”
旁边鲁智深问道:“寨主打算如何试探?”
徐悟锋略作思索,开口道:“项元镇既然得知我们前来,定已在任城周围有所安排,其主营设于城外,我打算派个人过去查看一番。”
徐悟锋意在观察项元镇及其部下的应对方式。
众人听闻此言,皆踊跃请缨。
徐悟锋微微一笑,“时迁兄弟已探明,项元镇麾下有一千余骑兵,若派步兵前往,恐遭骑兵纠缠,还是由林教头前去较为稳妥。”
“遵命!”林冲简短回应,随即起身领命。
与此同时,位于任城的项元镇同样忙碌。
他对这批梁山匪寇不敢掉以轻心,因他自己也曾是草莽出身,深知江湖险恶,若官军过于轻敌,必将自食恶果。
当前局势下,其余三路援军均已溃败,项元镇未敢贸然出击,只待制定妥善之策。
为防范梁山匪徒趁夜突袭,项元镇在任城周边部署了多支巡逻队伍。
据情报显示,这伙匪寇屡次以夜袭、伏击取胜。
今日又传来消息,梁山大军离开水泊,驻扎于三口集镇,人数或达万余。
此讯令项元镇大感意外,原以为梁山兵力不过四五千,岂料竟增至如此规模。
若按现有兵力对比,己方显然处于劣势。
看着手下表现出的轻蔑态度,项元镇无奈苦笑。
虽明知此战艰难,但迫于蔡京、高俅的压力,也只能迎难而上。
夜幕降临,半月当空,虽非满月,但皎洁的月光足以照亮四周。
林冲率领五百名骑兵,栾廷玉为副将,马蹄声清脆,谨慎前行至任城县。
此时宋军营外,各路巡逻队伍穿梭不息,项元镇治军严谨,使得巡逻将士丝毫不敢松懈。
不久,一骑快马冲破夜幕,疾驰向巡逻队伍,高呼:“前方发现敌情!有一支敌军骑兵正朝营地进发。”
“骑兵?!”众将士震惊不已,这股敌人竟拥有骑兵部队,实属罕见。
短暂的惊愕后,众人面露喜色,有人说道:“节帅果然料事如神,早已预见敌军来袭,令我们时刻戒备,今日定要让敌军尝尝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