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最新章节。
初夏的汴梁城闷热难当,理工学院的重建工地上,工匠们赤膊挥汗,将烧焦的梁木换成新砍的杉木。赵桓站在半完工的藏书楼前,指尖摩挲着怀中那本《天工开物》——这是毕昇在病榻上凭着记忆重新编纂的工艺大全。
"陛下,新制的活字已经刻好三千枚。"沈砚捧着木匣快步走来,官服后背湿透了一片,"按您吩咐,每个字旁都刻了拼音。"
赵桓取出一枚"宋"字铜活字,指腹抚过侧面细密的凹槽。这种将声韵学与活字印刷结合的做法,足以让识字效率提高数倍。但此刻他更关心的是另一件事:"《专利令》颁布后,民间反响如何?"
沈砚面露难色:"商贾们倒是欢欣鼓舞,只是..."他压低声音,"太学生们联名上书,说这是与民争利。"
"与民争利?"赵桓冷笑,"他们口中的'民',怕是那些囤积居奇的豪绅吧?"
正说着,韩世忠风尘仆仆地赶来,铠甲上还沾着河北的尘土:"陛下,边关急报!辽人在幽州建了座'百工院',专仿我朝新式军械。"
赵桓眉头一皱。这"百工院"的名字,明显是针对他的"天工院"。他展开韩世忠递上的密信,上面详细记载了辽国仿制的各种器械:改良云梯、铁臂弩、甚至还有...蒸汽机的雏形!
"查!给朕查清楚!"赵桓将密信捏成一团,"这些技术是怎么流出去的?"
"老臣抓了几个辽国细作。"韩世忠从怀中掏出本小册子,"据他们供认,是从明州、泉州的海商那里买的图纸。"
册子上记录着十几个商号的名字,其中"蒲氏船行"赫然在列。赵桓眼神一冷,这个蒲寿庚,果然贼心不死。
"传旨。"皇帝的声音如金铁交鸣,"即日起成立'市舶缉查司',所有出海商船必须接受检查。再拟一份《海商禁令》,凡私带大宋技艺出洋者,船货充公,全家流放琼州!"
这个惩罚比凌迟温和,却更让商贾胆寒——没了船货,比要他们的命还难受。
三日后,汴梁城南的校场上,赵桓亲自检阅了新组建的"专利巡防营"。这支由五百名识字的退伍老兵组成的特殊部队,将负责巡查各州县的作坊工坊,查缉技术盗窃。
"尔等记住。"赵桓站在点将台上,声音传遍全场,"每抓到一名窃技者,赏银二十两;每查获一张图纸,赏银五十两。但若敢栽赃陷害..."他指了指台下的刑具,"那具'专利枷'就是榜样。"
所谓"专利枷",是赵桓亲自设计的刑具——重达三十斤的木枷上,刻满了被盗技术的名称。犯人不仅要戴着游街示众,还要当众背诵《专利令》全文。
校场外围,几个穿着儒衫的士子愤然拂袖:"与民争利!有辱斯文!"但他们很快被百姓的欢呼声淹没——自从《专利令》颁布,民间工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种改良农具、织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离开校场,赵桓径直前往天工院新建的武备坊。这里戒备森严,进出都要经过三道搜检。坊内,岳飞正指导工匠调试最新式的"神机弩"。
"射程三百步,可连发十矢。"岳飞亲自演示,弩箭穿透了三层铁甲,"最妙的是机括用了特殊钢材,寻常铁匠仿制不出。"
赵桓满意地点头。这种掺了锰的合金钢,是他从《天工开物》中找到的配方,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没有详细配比根本仿制不了。
"边关那边..."
"已经按陛下吩咐,在雄州、霸州建了秘密军械库。"岳飞压低声音,"所有新式军械都拆成零件运输,到边关再组装。"
这个超前的主意让赵桓眼前一亮。看来岳飞不仅武艺超群,在保密方面也颇有天赋。
正说着,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杜丽娘带着两个女学徒,正与守门侍卫争执。
"怎么回事?"赵桓皱眉上前。
杜丽娘慌忙跪下:"陛下恕罪!民女是来送药的..."她举起手中的药箱,"岳将军的伤该换药了。"
赵桓这才注意到,岳飞胸前的衣襟已经渗出血迹。年轻将领却浑不在意:"些许小伤,不碍事。"
"胡闹!"皇帝突然发怒,"伤口感染会要人命的!"他转向杜丽娘,"从今日起,你专职负责天工院的医护。朕再调拨十个宫女给你打下手。"
少女激动得脸颊绯红,连连叩首。这个安排看似随意,实则意义重大——这是大宋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允许女子参与军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