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最新章节。
(1)奠基
宣德门外,三千禁军肃立,玄甲映着秋阳,肃杀如铁。
工部尚书程敏手持金锸,在选定的塔基处掘下第一铲土。土中混着朱砂、金粉,这是自古帝王祭祀天地的礼制,如今却用来安葬那些曾经被视为"粗鄙武夫"的亡魂。
"吉时到——"礼官高唱。
赵桓亲手将一块青玉镇石埋入基槽。石上刻着三百二十名阵亡将士的籍贯、姓名,由翰林院十八位学士连夜以正楷誊写,再由宫廷玉匠篆刻,每一笔都力透石背。
"此塔高三丈九尺,取'九重天'之意。"林妙展开烫金图纸,向百官讲解,"塔身用闽地花岗岩为骨,外层包精铁锻打的铭文板,水火不侵。"
她指向图纸细节处:"每块铁板内层都夹了鲛人胶,防锈防腐。塔顶设长明灯,灯油用南海鲸脂混合松香,可百年不灭。"
人群中,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兵突然跪下,额头抵着冰冷的石板,哭得浑身发抖。他们认得那些名字——是同袍,是兄弟,是曾经并肩杀敌、如今却只剩一个冰冷符号的至亲。
(2)铸铁刻名
军器总局的熔炉昼夜不熄。
五百名铁匠轮班锻造铭文铁板,每一锤都砸得火星四溅。林妙亲自监督合金配比——在精铁中掺入少量玄铁,使成品泛着幽蓝冷光。
"名字要先刻在陶范上。"她示范给工匠看,"凹槽深度必须一致,笔画转角要圆润,不能有毛刺。"
老匠人王铁头突然扔下锤子,扑通跪地:"大人,让老汉刻陈队正那块吧!他...他救过俺的命啊!"
林妙沉默片刻,将陶范递过去。老人粗糙的手指颤抖着描摹"陈大勇"三个字,眼泪砸在未干的陶土上,晕开一个个小坑。
另一边,翰林院的学士们正在校对名录。年过六旬的学士周延儒突然摘下官帽,对着名册深深一揖:"老朽惭愧,昔日总觉得武夫粗鄙...如今才知,是这些壮士用血肉托着大宋的江山。"
他的紫毫笔突然一顿——名册最后一页,赫然写着"凉州文书周明",是他离家出走投军的幼子。
(3)万民添砖
忠烈塔修建的消息传开后,汴京百姓自发组织起了"添砖会"。
卖炊饼的王老汉把积攒了三年的铜钱熔了,铸成一块铜砖,上面歪歪扭扭刻着"河西军赵二狗,娘想你"。天香阁的清倌人们连夜刺绣,将三百二十个名字绣在十丈素绢上,准备悬挂于塔内。
最令人动容的是那群河西遗孤。十几个半大孩子,最大的不过十二三岁,最小的才五六岁,每天天不亮就跑到工地,帮着搬运碎石。监工的官员要给工钱,孩子们却齐齐摇头:"俺爹的名字在塔上呢,这是给爹盖房子。"
十月十八这日,发生了一件奇事。
清晨开工时,工匠们发现塔基旁整整齐齐码着三十多块青砖,每块砖上都刻着名字。后来才知,是城郊义庄的仵作们连夜烧制的——他们把无人认领的阵亡将士也刻了上去。
"活着没享过福,死了总该有个家。"老仵作佝偻着腰说。
(4)暗流汹涌
周世昌府上,黑衣人正在汇报:"大人,查清了,那些铁板内层涂的是南海鲛人胶,我们的蚀铁散..."
"废物!"周世昌将密信扔进火盆,"赵桓这是要把忠烈塔铸成万年不坏的铁碑!"
他忽然阴冷一笑:"不过...塔越坚固,塌的时候砸得越狠。"
窗外秋雨渐密,一只信鸽穿过雨幕,爪上银环闪着冷光。
(5)长明灯火
塔成那日,汴京万人空巷。
赵桓亲手点燃塔顶的长明灯。灯座是用阵亡将士的刀剑熔铸的,灯芯浸过苏瑶调制的药液,火焰呈现出罕见的青金色。
"此灯不灭,英魂不散。"
他转身面对黑压压的人群,突然解下腰间玉佩,轻轻放在塔前。那是太祖皇帝传下来的龙纹佩,价值连城。
人群中顿时骚动起来。富商们争先恐后地摘下金玉,穷苦百姓则掏出仅有的铜板。不到一个时辰,塔前的祭品就堆成了小山。
夕阳西下时,守塔的老兵发现一个瘦小的身影。那孩子踮着脚,正努力把一串糖葫芦挂在最低处的铁碑上。
"爹,你最爱吃的..."孩子带着哭腔的声音消散在秋风里。
暮色中,长明灯的青焰越发明亮,仿佛三千七百双不瞑的眼,静静凝视着这座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