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民国宗师》最新章节。
在东北人的眼里,出了山海关以后,都是南方。
在上海人的心里,除了大上海,其他的城市都是乡下。
偏偏这颗远东明珠,都是由一个个乡下人一砖一瓦建起来的。
所以上海人最愿意接纳的,反而是那些看起来土里土气,实则身怀绝技的乡下人。
因为大家几乎都经历过刚从乡下来到夜上海的那个过程,所以很少会有人去会傻乎乎的难为一个陌生的乡下人。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眼前这个看着土鳖一样的人,下一秒会不会从皮袄里掏出一把枪,给你的脑门来一下。
这是一种身处乱世的生存哲学,也是在大上海生存的第一法则。
“迷踪拳,张金堂?请师叔稍候片刻,我这就把拜帖给我师傅……”
陈真看着手上略显单薄的拜帖,礼貌的对着眼前这个中年壮汉笑了笑,哪怕此刻已至盛夏,对方还穿着一身的大褂,依然不会失了礼数。
因为他此刻代表着的,是上海精武体操会也就是精武门的脸面。
“谢过小兄弟!”
中年壮汉身材魁梧,高大,比陈真175公分的身高还高出了一头,足有一米九,身体的宽度,也宽出来大概半尺,整个身体从厚度上看,也要厚出来一半,彷佛像一个小巨人。
南方人第一次见身材高大的东北人或是蒙古人时,第一印象大概皆是如此,尤其是清末民初的时候,南北两地身高和体型反差更为强烈。
哪怕陈真是天津人,也觉得这种体型有些太违规了。
“张金堂,青县的张师兄?”
经过根叔这么久的以毒攻毒,霍元甲的肺病渐渐有了气色,原本的黄面虎,面色却变得有些红润。
接过了陈真递过来的拜帖,霍元甲脸上露出了一丝惊喜,连忙将手上大枪丢进了兵器架,喊上哥哥霍元卿和两个儿子一同向门外跑去。
霍元甲与妻子王氏生有两子三女,两子名为霍东章及霍东阁,当精武体育会在上海立住脚后,便随着兄长霍元卿一同来到了上海习武,至于三女霍东清、霍东琳和霍东琴,则与王氏留在天津老家,与霍元武家一同照顾父亲霍恩第和自家的田地。
父母在,不远游,这个时代的人,若不是情非得已,很少愿意背井离乡。
若非上海精武门,经过与外国大力士的龙争虎斗之后,在国内的武术界声名鹊起,不仅受到了各地武术爱好者的拥护,更是接连开办了十几家地区分会,霍元甲甚至都不会给兄长霍元卿写信,让他带两个儿子前来上海。
接连开办的各地分会,自然需要多多的交流和武术教学,霍元甲坐镇上海精武门总会,自然分身乏术,不得不派出大徒弟刘振声、次徒陈真和四徒陆大安,乱流的多方奔走,可依然还是杯水车薪。
所以,霍元甲除了请兄长携二子来上海外,还写信给几个迷踪拳的宗师,邀请他们来上海共襄盛举。
而张金堂这位迷踪拳宗师,自然也在霍元甲的邀请之列。
事实上,张金堂这几年也早有南下之意,一接到霍元甲的来信,便索性直接入关南下。
然而,即便是早有心理准备,可当他第一眼看到精武门的规模时,心里也不由赞叹霍元甲师弟,当真是经营出了一番好大的基业。
这个时代的武人,能够选择的事业自然脱不开武术,要么融入当地武门,开馆教拳,要么加入镖行,走镖护院。
而张金堂则选择了后者,虽然常年奔波四方,但在东北武林却也闯下了‘镖神’的赫赫名头。
这次来上海,虽说是受霍元甲邀请出关南下,去看一看更热闹的繁华世界,帮他支撑一下精武门,但也不无给自己寻一处适合开馆教拳,顺带着养老的地方。
东北毕竟是苦寒之地,冬天的环境之恶劣,对于超过了四十岁以后的人,便十分的不友好。
尤其像张金堂这种常年游走于生死之间的武者,身体上的暗伤几乎越来越多,即便现在还不怕那酷寒的影响,可一旦过了巅峰时期,便会悉数上身。
至于之前想的开馆和养老,哪里比得上如今精武门偌大的名声,便是各地分会里的英才,恐怕都教不过来,至于买田置地的念头,何处不可安家?故土虽好,却终究不及都市繁华。
这也是张金堂离开青县以后,闯荡了这么多年江湖的心得。
若非之前连年的战乱,让大批的关内人纷纷闯进了关东山,恐怕现在那看似多的人口,也剩不下多少。
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和平时期,关东山上的好汉子便纷纷南下,认祖归宗,买田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