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三百零二章 遇事不决.......(7.4K)(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

“......”

实验室内。

看着一脸兴致勃勃的巴贝奇和阿达,徐云无奈的摇了摇头。

心中暗叹一声,带着二人朝桌边走去:

“请随我来吧。”

结果刚一靠近桌沿,巴贝奇的目光便被桌上的真空管给吸引住了。

半个多小时之前。

巴贝奇正和阿达在阁楼里搞研究呢,阿达的丈夫勒芙蕾丝伯爵便带着基尔霍夫出现在了门外。

随后基尔霍夫以金主爸爸代言人的身份,向巴贝奇和阿达下了个主人的任务:

肘,跟我去学校!

不过由于时间较为紧张。

基尔霍夫只是简单的提及了小麦的思路,大致就是有这么一根特殊的真空管可能替代齿轮云云。

说完,他便带着巴贝奇和阿达赶向了实验室。

因此巴贝奇只是大致知道实验室里有这么一根可能帮助到他的试管,但具体模样、原理他就不太了解了。

不过另一方面。

作为与电子元件日夜接触了整整快三十年的零件专业户,巴贝奇对于各类元件的敏感度却很高。

因此在见到电子管的一瞬间。

巴贝奇的心中便冒出了一股莫名的预感:

这东西对自己一定有大用!

一旁的徐云则朝小麦丢了个眼神,那意思很明显:

你自己搞出来的事儿自己去解释。

小麦见说点点头,来到了巴贝奇身边,说道:

“巴贝奇先生,我听说您设计的分析机,使用的是齿轮来存储数据?”

巴贝奇抬头看了眼小麦,虽然此前他和小麦未曾谋面,但有个道理他还是懂的:

能和法拉第高斯韦伯三人一起做实验的绝非常人。

不是关系亲近的血缘后辈,就是潜力无限的未来新星。

因此他对于小麦有些突兀的问话并不生气,而是客气一笑,耐心的答道:

“没错,我和阿达设计了一种密齿类齿轮...哦对了,我现在就带着它呢。”

说着巴贝奇便从身后解下了一个背包,从中翻找了起来。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

巴贝奇为了能够找到感兴趣的投资人,基本上和后世90年代推销光盘和墨镜的小商贩似的,随时随地都带着一些零件样品,目的就是为了能更详细的解说自己的发明。

过了大概十多秒钟。

巴贝奇从中取出了一枚齿轮,递到小麦面前,说道:

“这位同学,就是这个,有点重,你拿稳了。”

小麦顺势接过齿轮,认真打量了起来。

这是一枚标准的铸铁齿轮,看上去大约有巴掌大小,上头密密麻麻的分布着细小的齿孔。

在小麦观察齿轮的同时,巴贝奇也主动解释道:

“一枚齿轮有118个齿,可以存储十个五十位的数字,每七个齿轮组成一个数轴后,便可以进行十位数以内的计算。”

徐云轻轻扫了他一眼,没有拆穿他的谎言。

巴贝奇口中所谓的“进行十位数以内的计算”,实际上指的是加减法,并且最多只能包含三位小数。

如果讨论乘除甚至开方,五位数差不多就到顶了。

当然了。

这里是指目前已经完成的设备,而非预期——毕竟画饼是没有上限的,真要吹的话,说五十位数也没问题。

一旁的基尔霍夫则被这番话勾起了兴趣,这位也是个电路爱好者来着:

“巴贝奇先生,从做工上看,一枚齿轮的成本应该不低吧?”

巴贝奇从小麦手里取回齿轮,上下颠了颠,叹息道:

“没错,118这个齿数无法被360度整除,因此精度要求极高,甚至可以说没有真正的技术上限。”

“目前平均下来,一枚齿轮的成本需要0.2英镑左右。”

基尔霍夫张了张嘴,咂舌道:

“真贵啊......”

早先提及过。

这年头一枚英镑的购买力大约等同于后世的900块钱,0.2英镑差不多就是一百八小两百好说了。

而后世一枚160齿外径162mm的齿轮,售价也就30块钱上下,成本还要更低。

造成这种巨额支出的原因主要和如今的锻造工艺有关,所谓平均的制造成本,有相当部分都是模组的支出。

原始模组需要的工艺繁杂不说,缺乏大型压力设备的情况下,哪怕你锻造出了合适的模组也用不了多久。

如此反反复复,开支自然就大了。

这也难怪巴贝奇会连创业失败——克莱门特跳反固然是主因,但这些设备的支出也同样是个无法忽视的大坑。

例如巴贝奇到死都没完工的差分机2号,需要的齿轮数量足足有4300多个。

哪怕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工损,光齿轮的投入也要接近900英镑。

随后小麦又向巴贝奇请教了其他一些问题,心中大致有了底,便对巴贝奇说道:

“所以巴贝奇先生,在你的设计中,数据的存储...或者说交接,其实才是成本最大的环节?”

巴贝奇点了点头,又看了眼身边的阿达,叹道:

“没错,比起阿达的算法编写,数据存储无疑要简单不少——它只要有足够的齿轮就行了。”

“但另一方面,它却是投入最大的项目,并且稍一出错就会前功尽弃。”

小麦静静听完巴贝奇的话,轻快的打了个响指,对巴贝奇说道: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巴贝奇先生,我现在可以肯定,萧炎管一定能帮上您的忙!”

说完。

他便引动巴贝奇来到桌边,从中拿起了一根真空管。

准确来说。

是一根填充有水银的真空管。

接着小麦捏着管口末端,将它放到眼前,对巴贝奇说道:

“巴贝奇先生,您应该知道,声波在水银中的传播速度要比电信号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慢,对吧?”

巴贝奇点了点头。

比起徐云此前测算的光速,1850年的科技水平早就将声波研究了个透——即使在原本历史中也是如此。

此时的科学界不但知道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各有不同,还掌握了它们的具体数值。

例如空气中的速度比较慢,大约是一秒340米。

固体和液体中则比较快。

例如在铜棒中的传播速度是一秒3750米,水银是每秒1450米左右。

但再快的声波,比起电信号的传播速度都依旧要慢上十万八千倍。

眼见巴贝奇沟通无碍,小麦又继续解释道:

“既然如此,有个想法......”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根装有水银的萧炎管外部接上闭合导线,然后将多个萧炎管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接着以内外信息传播的时间差为原理,加上其他一些小手段,从而替代齿轮,达到信息存储的效果呢?”

巴贝奇越听眼睛瞪得越大,而一旁徐云的表情则是......

摆烂.jpg。

怎么说呢.......

从小麦之前说出那番话后。

徐云差不多就对现在的情景有了心理准备。

毕竟小麦的思路,明显就是奔着水银延迟线存储器去的。

没错。

水银延迟线存储器。

照前头所说。

如果将计算机史视作一位小说主角,那么存储器的发展史,则无疑是一位标准的女主——还是第二章就登场的那种。

除了最开始高卢人帕斯卡发明的“加法器”不需要存储之外(因为直接把答案写下来就行了),其余所有计算机的发展时期,都离不开存储器这玩意儿。

历史上最早的数据存储介质叫做打孔卡,又称穿孔卡。

它是一块能存储数据的纸板,用是否在预定位置打孔来记录数字、字母、特殊符号等字符。

打卡孔最早出现于1725年,由高卢人布乔发明。

一开始它被用在了贮存纺织机工作过程控制的信息上,接着就歪楼了:

这玩意儿曾经一度被作为统计奴隶人数的存储设备,大概要到1900年前后才会回到正轨——这里不建议嘲笑,因为统计对象除了黑奴外还包括了华人劳工。

到了1928年,IBM推出了一款规格为190x84mm的打卡孔,用长方形孔提高存储密度。

这张打卡孔可以存储80列x12行数据,相当于120字节。

打卡孔之后则是指令带,这东西有些类似高中实验室里的打点计时器,算是机械化存储技术时代的标志。

而打卡孔和之后,便步入了近代计算机真正的存储发展阶段。

首先出现的存储设备有个还挺好听的名字,叫做磁鼓。

最早的磁鼓看上去跟按摩棒差不多,运作的时候会嗡嗡直响,有些时候还会喷水——它的转动速度很快,往往需要加水充作水冷。

而磁鼓之后。

登场的便是水银延迟线存储器了。

水银延迟线存储器的原理和小麦说的差不多,核心就是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雪人迷踪
雪人迷踪
冬季,一场初雪后,郊外惊现怪异雪人,内部竟藏有男性尸体,死亡时间成谜,死者身上还有奇怪伤痕。紧接着,又有新的雪人出现,现场混乱且危机四伏。调查中,警队发现二十年前也有类似悬案,且新案死者竟与前案有千丝万缕联系。随着深入,警方察觉背后似有庞大科技势力操控,纳米技术、意识上传等诡异元素接连浮现。林深、苏晚晴等警察抽丝剥茧,在血色雪原中探寻真相,却发现真相远比想象的恐怖,而危险也正一步步逼近……
爱吃蓑衣米酒的清芷
交易吞噬星空
交易吞噬星空
在吞噬星空的宇宙中,科技与命运紧密交织。而林昊,作为两界交易者,将在这场星际博弈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国民农场
寰宇繁星
寰宇繁星
寰宇之中隐藏着未知的生命。出生在谜之星团的少年在事故中获得了无可匹敌的力量,但也将自己置身于斗争的漩涡之中。
叁旗
胜天之大夏再起
胜天之大夏再起
热血高燃,科幻未来,战死于疆场重生高三守护大夏。机甲、军事、政治、谋略、谍战、金融、群像、家庭、感情、生活,不无脑、讲逻辑,有完整的世界观。此生无悔入大夏,来世还是大夏人。钢铁巨舰划破浪涛,战机群撕开云层,大夏国以航母与战机的双重锋芒,在上一次逐角中强势登顶。当深蓝舰队震慑四海,当银翼战鹰俯瞰苍穹,那些被碾压的对手终于惶恐结盟——凯撒联邦就此成立。域外文明的神秘机甲技术如恶魔低语,悄然注入到凯撒
鬼书生
生育值0?毛茸茸兽夫皆顶级大佬
生育值0?毛茸茸兽夫皆顶级大佬
【穿书+科幻毛绒绒+多兽夫】穿成书中0生育值f精神力的炮灰废雌,为了改变命运,时岚跑到偏远星当起了监狱长。这里的监狱关押着精神力崩溃的顶级强者,前几任监狱长不堪重任跑得飞快,只留下满满加粗加红的监狱管理手册。她以为接下来的工作困难满满,但没人告诉她,监狱内都是一个个大型毛绒绒。一号监狱威风凛凛白狮,星际最受欢迎少将,表面温柔沉稳,背地里,“岚岚,可以多看看我吗?我也需要你的安抚……”二号监狱惊艳
青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