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的好大侄

第153章 晋王就藩(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朱元璋的好大侄》最新章节。

乾清宫檐角的铜铃在风中轻响,惊起几只寒鸦掠过宫墙。

朱文正与铁柱并肩走出殿门时,晨光正漫过奉天殿的琉璃瓦,将父子二人的身影拉得老长。

铁柱掌心的金印烙着龟纹,在初阳下泛着冷光,而腰间三叔的玉佩却还带着父亲昨夜为他系佩时的体温。

“疼吗?”朱文正忽然驻足,望着儿子额角未干的血痕。方才在殿内,铁柱磕头时过猛,青砖混着血迹,在额头上划出细碎的红痕。

铁柱摸了摸额角,牵强一笑:“不疼。”

“你小娘……”朱文正忽然转身,披风扫过铁柱手背,“她昨夜在佛堂跪了整宿,求菩萨保佑你平安。”他的声音低下去,混着宫墙下的风声。

铁柱喉头一哽,想起昨夜母亲替他收拾行囊的背影。檀香木箱里,叠着十二套常服,最底层压着个锦囊,里面装着他周岁时穿的虎头靴。

“父亲,”铁柱突然抓住朱文正的手腕,“皇爷爷允我以子礼侍奉您,是不是……是不是以后还能喊您父亲?”

“在晋王府,你是晋王朱赞煊。”朱文正转身走向宫门前的拴马桩,声音里带着刺骨的冷,“只有回到英王府,你才能是铁柱。”

铁柱望着父亲僵硬的背影,突然明白,有些话永远不能说出口。

回到英王府时,顾小曼正跪在祠堂前,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喃喃自语。

“娘!”铁柱慌忙扶住摇摇欲坠的母亲,触到她冰凉的指尖。

顾小曼抬头望着儿子腰间的金印,突然笑出声,又哭着将他搂进怀里:“咱们铁柱长大了,真的要去当晋王了……”

她的发间还缠着晨露,显然是天未亮就跪在祠堂。铁柱闻到母亲身上淡淡的艾草香,那是她昨夜替他缝制护心镜时,熏染了整夜的味道。

“娘给你备了些东西,”顾小曼从袖中掏出个锦盒,“里面有你小时候最爱吃的蜜饯……”

“够了!”朱文正突然出声,打断了她的絮叨,“他是去镇守边疆,不是去春游!”

他望着妻子通红的眼眶,突然转身走向书房,靴跟在青砖上敲出急促的节奏,“戌时三刻,带铁柱去校场。”

顾小曼望着丈夫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她抚上儿子额角的伤痕,指尖颤抖:“疼吗?娘去给你拿金疮药……”

“不疼。”铁柱抓住母亲的手,他突然想起七岁那年,自己在演武场被马踢伤,母亲整夜守在床边,用温毛巾一遍遍替他冷敷。

戌时三刻,英王府演武场。月光映着积雪,照得兵器架上的刀枪泛着冷光。

“晋陵有三宝:战马、海盐、高丽参。”朱文正突然开口,刀刃在雪地上划出深沟,“但最紧要的,是民心。”

铁柱握紧腰间的佩剑,剑柄上的缠绳是母亲新换的,带着淡淡的皂角香。

他望着父亲在月光下起伏的背影,突然发现,那个在朝堂上威严赫赫的英王,此刻只是个普通的父亲,在用自己的方式谆谆教导。

“明日起,你随我去火器营。”朱文正将断刀插进雪堆,刀身发出嗡鸣,“火枪要练到百步穿杨,骑兵阵图要烂熟于心。还有……”

他从怀中掏出一卷羊皮地图,边角已磨得发亮,“这是当年徐大将军手绘的高丽地形图,比《海东舆图》更详细完备,你要认真研读。”

铁柱接过地图时,注意到父亲指腹的老茧。这些年,朱文正总说庶子要比嫡子多吃十倍的苦,如今他终于明白,这苦,父亲尝过的比他要多得多。

雪粒子突然落下来,打在演武场的青石板上沙沙作响。

“父亲,”铁柱突然开口,声音在雪夜里格外清晰,“孩儿一定替父亲守好晋藩,父亲放心!”

“不是替为父守护晋藩。”朱文正打断他,声音冷得像淬了冰,“晋藩的使命,是替大明守好海东。而英王府的使命,是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雪越下越大,英王府的灯笼在风雪中明明灭灭。铁柱抱着锁子甲走过长廊,听见母亲房里传来压抑的啜泣。

他驻足片刻,终是没有推门而入——有些告别,早在他接过金印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三日后,晋陵使团即将启程。顾小曼站在王府门口,望着儿子骑在马上的背影,突然想起八岁那年,铁柱追着蝴蝶跑过庭院的模样。

那时的他,还不知道什么是藩王,什么是爵位,只知道娘亲的绣鞋上,永远沾着春天的花香。

“娘,别送了。”铁柱勒住缰绳,声音有些哽咽。顾小曼走上前,替他理了理披风,“到了晋陵,记得每月都要给娘写信,就写……就写那里的天气,有没有人欺负你……”

“顾小娘!”朱文正突然出声,打断了她的话,“孩子该启程了。”

“去吧,”顾小曼后退半步,强笑道,“娘等你凯旋。”

马蹄声渐远,顾小曼望着雪地里的车辙,突然想起昨夜在佛堂,她对着观音像发的愿——愿用自己十年阳寿,换铁柱一生平安。

香炉里的香灰簌簌而落,仿佛在回应她无声的祈求。

雪停了,晨光穿透云层,照在英王府的匾额上。顾小曼转身走向后院。她知道,在铁柱的人生里,她终将成为一个模糊的影子,但只要他能在海东站稳脚跟,只要晋藩的大旗不倒,这一切,便都值得。

而在千里之外的晋陵,十五岁的晋王朱赞煊,正望着手中的金印与地图,在心里默默记下每一处关隘。

他知道,从接过金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大明的万里江山。

雪后的长安,一片银白。朱雀大街上,有人指着远去的车队说:“那便是新任晋王了。”

声音里带着羡慕,带着敬畏。却无人看见,在英王府的角门后,一位母亲正贴着冰冷的砖墙,任泪水浸透衣襟——她知道,这一去,或许就是永别,但她更知道,有些路,必须由儿子自己去走。

风卷着雪花掠过宫墙,乾清宫内,朱元璋望着海东的方向,忽然想起朱棡阵亡前写给他的家信:“高丽可平,倭患可靖,唯愿后世子孙,莫忘开疆之苦。”

他摸了摸案头的金印,喃喃自语:“赞煊,莫要让咱失望……”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医学天才陈衍意外穿越大唐贞观年间,成了开国功臣之子。原主身世显赫——两位叔父为李世民战死沙场,父亲更在玄武门之变中为护长孙皇后殒命。念其满门忠烈,李世民登基后直接赐他县伯爵位。陈衍本打算躺平享乐,逛遍长安花楼,做条富贵闲鱼,谁料一纸赐婚诏书砸懵了他。皇帝竟要将高阳公主许他为妻!!不想成为千古绿帽王的陈衍当即就决定进宫退婚。可没想到,高阳公主却先一步带着皇室骄纵踹开伯府大门。两人一见面就势如水火,
抱星明月居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百姓的明义:现代小职员仨伢子吃夜宵喝多了穿到古代,无背景,无出身,无依靠,整一个“三无产品”,有的只有从后世带来的满身细菌抗体啥的,躲在自己的院子里谁也不理。“哈哈。我呼吸一口气都得离大家伙远点,别给你们整团灭了.....”老朱:“口气不小啊。拖出去砍了....”“朱大叔真会说笑,我这不是社恐嘛,我跟你讲啊,这社恐是病,我有病.....”老朱:“原来是个害人精....拖出去砍了....”“我有办
南明蓠惑
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
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
我靠打猎成为卧龙:野战兵王陈余重生异界,成了官府的一名小衙役。反贼当道,他本想靠山吃山,打猎养活自家美艳的小姨也就罢了。没想到无意中竟声名鹊起,引来各方大人物三顾茅庐。大景皇帝:先生之才,可拜王侯,请出山助朕平定逆贼。反贼女首领:请先生出山,与我共分天下。官府强行赠予的妻妾们:夫君有卧龙之才,何不问鼎天下?
水里捞鱼
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
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
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现代大学生,穿越成历史上被诟病耻笑的阿斗,怎么能甘心成为阶下囚,说着此间乐,不思蜀?既然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怎能让杀戮成性,世家无视百姓的曹魏得天下?不一样的刘禅要靠工业夯实基础,商贸富民,让大汉成为赢家!三造大汉,就从蜀汉开始!
作者山语清风
任务:从安陵容开始
任务:从安陵容开始
关于任务:从安陵容开始:慢穿,慢穿,慢穿。。。重要事情说三遍本书非无脑爽文,也并非那种主角凭借金手指一路大杀四方的类型,金手指没什么用,至少不能害人,都是主角自己害人。主角人设为白莲花加高级绿茶婊。升级宫斗文,也可以说是阴谋诡计版或者人均长脑子版。主角前期苟,所以出场不多,之后凭借各种小算计,步步攀登。作者给所有角色都安排了行为逻辑,就导致本文有一点偏群像,那些嫌弃啰嗦的就真的照顾不到了。最后最
吃不瘦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