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最新章节。
刘田很早之前就在图谱上看过古代手工制作笔墨纸砚的方法,他也琢磨了很长时间,只不过,制作的工艺非常精细,需要耗用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完整的做出来。
就光是墨,都需要长达一年半的时间才能成功做出来,这种墨并不是钢笔用的墨水,而是毛笔用的墨锭。
钢笔使用的墨水是利用现代化学工艺制作出来的,使用溶剂后,制作方便。
而墨锭则是纯手工制作,收集油烟,加上动物胶,凝固后,进行千万次的捶打后形成的固体。
使用时需要研墨,墨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全不是现代的墨水所能比拟的。
不光是墨,手工制作纸和笔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刘田将图谱所记载的制作方法公布出来,并且专门成立了造纸坊和笔墨坊,招聘工匠,专门制作笔墨纸砚。
学堂扩建完成后,招收8岁以上,15岁以下的学生,第一批入学的孩子一共有128人,每间教室分配40几个学生。
数巫和他的两个助手每人负责一间教室的教学任务,刘田并没有严格规定每天的教学时间,只要在一年内教会这些孩子数数和写字就可以了。
带回来的铜交给了挥,并让他负责安排招工去数部落开采运输铜矿石,制作排水管道的工作要提上日程了。
目前,华城内的各个作坊都归属于部落,开支用度自然也从公库里面支取。
支付工匠们的报酬,招募运输原料的工人等都需要支付薪酬,另外就是为建设华城而招募的劳工,这些零零总总的加起来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分户后,第一季粮食才刚刚种植下去,距离收获的季节尚早,无法收税,所以,公库里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依靠对外贸易。
鳄鱼池已经暂停捕猎,刘田决定禁捕一年,除非是发生重大危机,否则任何人都不允许去鳄鱼池中捕猎。
猎人们只能去其他地方狩猎,但狩猎本就不稳定,所以这一块的收入并不可观。
养殖的山羊和巨鼠,刘田也不敢过分宰杀,这些都是华部落的压箱底,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大动它们的。
华部落目前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对外贸易,利用陶器和铁制工具,从其他部落换来食物充实公库,用来支付各项开支。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分户后,刘田感觉压力倍增,以前所有的族人都在一起劳动,一起吃饭,大家要吃饱就一起吃饱,要挨饿就一起挨饿,但现在不一样了,分户之后,公库里有没有粮食,与族人们就没有多大关系了,他们也不会去管。
所有的压力现在都在刘田一个人身上了,不过,刘田也知道,部落初具规模,想要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分户,实现私有制,这是历史的规律,他必须要遵循这个规律。
去年的这个时候,刘田派了一批农夫去了周边的十几个部落,教会了他们种植粮食,在秋天的时候,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各个部落都收获了不少的粮食,然后用粮食来交换华部落的陶器,盐巴和铁器。
今年,刘田决定如法炮制,继续派农夫去其他部落,帮助这些部落扩大种植面积。
只要经过两年的种植和收获,刘田相信,这几个部落以后就不需要华部落的帮助,而能够自己种植粮食了。
各家各户都将粮食种了下去,今年粟米的种植面积比去年翻了一百番都不止,一是因为部落人数的增加,二是因为分户后,鼓励垦荒的政策,让农夫们有了十足的干劲,光是开垦出来的荒地就达到了六千多亩,加上原有的几百亩耕地,平均每一户的耕地面积达到了十亩以上。
等粮食都种下去后,油菜也到了收获的季节,榨油坊负责油菜的收获和榨油,然后再扩大种植面积,不过,这里的气候,油菜只能一年一季,油量并不多,菜籽油对于华部落来说也是稀有物,不仅不能对外贸易,就连对内,也是高价出售。
空出来的油菜地,施肥后,就接着种上野麻,对于刘田来说,耕地空着就是浪费,这时候种野麻,在秋季前还可以再收获一茬。
谷城外围,水稻种子开始发芽生长,由于谷城没有垦荒,长出来的水稻绿苗也不需要移栽,就任由它们自由生长,按照以往谷部落族人们的经验,这几千亩水稻即使靠天收,每年也能收获十几万斤粮食。
等到今年秋天,水稻收获后,就有足够多的种子,可以垦荒大面积推广种植了。
谷城已经建起了一百多座瓦房,已经有一小部分族人住进瓦房里了,不过,分户还没开始,要想所有谷城的族人都能住进瓦房,估计要等到秋天了。
与此同时,谷城内一些基础的配套设施也在慢慢建设中,最基础的像水井,陶器作坊,铁器作坊等这些手工作坊也建了起来。
另外就是,一部分族人被安排去垦荒,种植野麻。
因为织布很难很费时,麻布始终是紧俏商品,华部落不会对外出售麻布,野麻的生命力顽强,自然种植的越多越好。
华城的织布坊内,木工们已经造了十多架织布机,几乎是整天不停歇的织布,去年收获的野麻也还没织完。
不过,这并不影响野麻的种植,等谷城的织布坊建好后,就可以安排族人进织布坊织布做衣服了。
整个华部落,目前只有一小半的人有布衣穿,因为打败谷部落后,人口暴增,还有一大半的人没法穿上布衣。
不过,以后的布衣肯定是要用粮食或是其他食物来交换了,不可能还像以前那样分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