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最新章节。
大宁县,地处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东岸,总面积967平方千米 ,是临汾市一个别具韵味的县城。其地理位置独特,介于东经110°27′35″?111°00′32″、北纬36°16′27″?36°36′51″之间,北与永和县接壤,南同吉县毗连,东与蒲县、隰县为邻,西与陕西省延长县隔黄河相望。
一、乡镇简介
大宁县下辖3个镇、2个乡,每个乡镇都有其独特的地理风貌、产业特色和人文风情。
1. 昕水镇:作为大宁县的城关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交通便利,209国道穿镇而过,为城镇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镇内基础设施完善,商业繁荣,有各类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昕水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留存着一些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民俗活动。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办热闹的社火表演,舞龙舞狮、踩高跷等节目精彩纷呈,吸引着众多居民和游客前来观赏。当地的特色产业以农产品加工和商贸服务业为主,依托周边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了粮食加工、水果保鲜等产业,产品畅销周边地区。
2. 曲峨镇:位于大宁县中部,地势较为平坦,昕水河穿境而过,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曲峨镇是大宁县的农业大镇,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其中蔬菜种植规模较大,形成了多个蔬菜种植基地,产品供应周边城市。镇内还拥有一些小型的工业企业,如建材厂、食品加工厂等,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曲峨镇的文化活动丰富多样,民间艺术传承良好,每逢重大节日,村民们都会组织戏曲表演,蒲州梆子等传统戏曲在这里深受喜爱。
3. 太古镇:2021年由太古乡和徐家垛乡合并设立,地处大宁县北部。这里山峦起伏,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太古镇依托自然资源,积极发展林业和生态旅游业。镇内有一些天然的森林公园,吸引着游客前来徒步、登山、观赏自然风光。同时,当地还发展了林下经济,养殖家禽、种植中药材等,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太古镇的传统村落保存较为完好,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古色古香,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4. 三多乡:位于大宁县东部,以山地和丘陵地形为主。三多乡的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已发现有煤、煤层气等矿产。近年来,在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三多乡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矿业发展。农业方面,主要种植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这些农产品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三多乡的民俗文化独特,民间手工艺发达,如剪纸、编织等,手工艺品造型精美,富有地方特色。
5. 太德乡:地处大宁县南部,地形以黄土沟壑为主。太德乡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主要种植苹果、梨等水果,是大宁县重要的水果产区之一。当地的水果种植历史悠久,果农们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所产水果口感鲜美,色泽鲜艳。为了提高水果的附加值,太德乡还发展了水果加工业,生产果汁、果脯等产品。太德乡的乡村旅游也在逐步兴起,游客可以走进果园,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及历史人物
大宁县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旧石器时期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殷商、西周时期,这里是方国的辖地;春秋时属晋之屈邑;战国时期归魏之屈邑;秦统一后,属河东郡北屈县;西汉属司隶校尉部河东郡北屈县;新莽时期属兆阳郡北屈县;东汉属司肃校尉部河东郡北屈县。
三国魏时,大宁属司州平阳北屈县;西晋初属司州平阳郡北屈县;光熙元年(306年)被前赵占领,归属雍州平阳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历经后赵、前燕、前秦、后秦统治,均为北屈县地。北魏初期仍为北屈县,神?元年(428年)改为禽昌郡;太平真君二年(441年)又改为禽昌县,属平阳郡;正平二年(452年)设置京军县,随后设五城郡,改京军县为五城县,属文城郡,同时还设置了仵城县,不久后废除,大宁地域皆为其属地。
东魏时期,大宁属南汾州五城郡五城县;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此地归西魏,属汾州文城郡五城县;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在废仵城县西3里处设置大宁县(今大宁县南30公里的吉县县底),属南汾州,这是大宁作为县名首次出现,取义大吉大宁。北齐武成帝河清四年(565年),齐将段孝先在今大宁县城北筑浮图结,与北周对峙;北齐后主武平二年(571年),段孝先在姚襄城(文城郡西)击败周兵后撤退,北周大将宇文盛依托浮图结筑城,设置浮图镇(今县城);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周主攻克晋州,占领全境;六年平齐后,仍称大宁县,属汾州。
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大宁县治所从吉县境迁至现在的县城,属南汾州;大业二年(606年),并入仵城县。唐初复为大宁县,属河东道隰州大宁郡;武德二年(619年)设置中州,从大宁分出大义、白龙两县;贞观元年(627年),中州废除,重新设置大宁县,并将大义、白龙两县合并进来。北宋时,大宁县属河东路隰州大宁郡;金太宗天会五年(1127年),大宁县被金占领,属河东南路隰州;兴定五年(1221年)改属蒲州(今蒲县),同年蒲州废除,又重新归属隰州。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隰、吉二州被元占领,大宁县属平阳路隰州;太宗三年(1231年),并入隰川县;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重新设置大宁县,属晋宁路隰州。明朝时,大宁县属平阳府隰州;清朝初期属平阳府,雍正二年(1724年)改隶隰州。
民国元年(1912年),撤州后直属河东道,沿用清制;民国六年(1917年)改乡制为编村制;民国八年(1919年)改行区村制;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道后直接归省管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山西省第六专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大宁解放,属晋绥边区吕梁分区第九专区;1949年1月划归陕甘宁边区晋南专区;1950年1月,属山西省临汾专区;1958年6月7日,与隰县合并为隰宁县;同年9月25日,隰宁县与蒲县、永和、石楼合并为吕梁县;1961年,恢复大宁县,属晋南专区;1970年,属临汾地区;2000年11月,设立地级临汾市,大宁县由临汾市管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宁县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曹继祖,大宁县葛口村人,明朝末年解元。他才华横溢,着有《阜城寨赋》,并将其雕刻在闯王庙旁边的石碑上。当时,举人做县令是标配,以曹继祖举人的身份,只要稍加运作,便能成为异地知府。然而,他洞察明末官场黑暗,选择终生不入仕途。事实证明他极具远见,明末为官者,大多在闯王李自成称帝后集体入狱,遭受大刑,而曹继祖则得以保全,被称为大宁第一大智之人。
1935年7月,大宁县白杜村许建业在太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大宁县籍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他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为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地传播了革命思想,为后续的革命活动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大宁县罗曲村兔沟是八路军一一五师发起午城井沟战役的主要作战区域之一,也是八路军在黄河东岸阻击日军西犯的主要战场之一,还是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举行武装起义的地方。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抗争,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扞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赓所部第十一、十二旅在大宁游击队的配合下一举攻克大宁县城;1947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和太岳部队六十三旅发起晋南战役,大宁县从此全境解放。这些历史事件标志着大宁人民迎来了新的生活,摆脱了反动统治的压迫,为大宁县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三、必游景点
1. 黄河仙子祠:位于马斗关,始建于元大德元年,历史悠久,是了解黄河文化和地方传说的绝佳去处。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黄河仙子的动人传说,为这座古老的祠庙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祠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典型的元代建筑特色,斗拱飞檐,雕梁画栋,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依然保存完好。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周边的百姓都会前来上香祈福,香火十分旺盛。游客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深入了解黄河文化的内涵。
2. 二郎山:山势绵延起伏,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大宁县境内。山上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植被丰富,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这里还发现了恐龙蛋化石,为研究远古生物提供了重要线索,吸引了许多地质学家和古生物爱好者前来探索。秋季,二郎山的红叶如火,漫山遍野,层林尽染,景色十分壮观,是徒步探险和赏景的圣地。沿着山间的小路漫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
3. 双锁山:因两山对峙,形似两把锁而得名。这里流传着刘金定的传说,充满了历史韵味。山上古迹众多,有古老的庙宇、碑刻等,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双锁山的自然风光也十分秀丽,山峰陡峭,峡谷幽深,清泉潺潺。游客可以在这里登山揽胜,探寻历史遗迹,感受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之美。站在山顶,俯瞰四周,山峦起伏,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4. 昕水河一号公园:位于县城东街,是大宁县居民休闲散步、观赏水景的好去处。公园依昕水河而建,河水清澈,波光粼粼。河岸两边绿树成荫,花草繁盛,设有步行道、休闲亭、健身设施等,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清晨,人们在这里晨练、跑步;傍晚,一家人漫步在河边,享受着温馨的时光。公园内还经常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古刹、寺庙、道观、历史遗址
1. 普化寺:寺庙建筑宏伟壮观,气势恢宏。寺内殿堂林立,佛像庄严肃穆,香火鼎盛。普化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当地佛教信徒朝拜的重要场所。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古籍,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佛教法会,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加,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2. 芝麻滩旧石器遗址:这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期遗址,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工具、动物化石等,为我们了解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大宁县在旧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的空白,也为研究黄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3. 翠云山新石器遗址:是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遗迹。通过对遗址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翠云山新石器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大宁县的古代文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让我们对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民俗风情
大宁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黄河仙子的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深入人心。传说黄河仙子是黄河的守护神,她善良美丽,经常帮助沿岸的百姓,因此深受人们的爱戴和敬仰。为了纪念黄河仙子,人们修建了黄河仙子祠,并在每年特定的日子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吉亭云车是大宁县的一项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云车通常由竹、木等材料制成,造型精美,形如云朵。表演时,演员们站在云车上,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配以欢快的音乐和舞蹈,极具观赏性。吉亭云车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艺术表演,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都会有吉亭云车表演,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大宁县的民间手工艺也十分发达,剪纸、编织等技艺传承已久。剪纸作品造型精美,题材广泛,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民俗风情等,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编织工艺则以竹编、草编为主,制作出的篮子、席子、帽子等生活用品,既实用又美观,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民间手工艺不仅是大宁县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