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陛下,何故谋反!

第7章 土匪屠村(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锦衣卫:陛下,何故谋反!》最新章节。

按王直的说法是,喊外号显得亲近。

还给杨铁峰取了个“老铁”,给谢群取了“告发子”的外号。

当然,他们本人应该是听不懂这些。

假秀才左顾右盼,看见十步以内都没人,这才回答。

“偶尔有一些小道消息罢了,这风华镇啊,巡检是昌州知州家亲戚。

但是这里附近呢,一直在闹着匪患,官府倒是去剿过几次,都无功而返。”

“没剿成?这是为何?”

问完,王直自己都明白了,八成是有人通风报信。

假秀才一脸无奈,这事他心里门儿清。

去年一次剿匪,就是他带人协同。

手下的缇骑都把匪窝找着了,等到官军赶到的时候,却扑了个空。

后面陆陆续续又组织了几次。

要么抓到小猫三两只,要么就是扑空。

这就是有上面的官员养寇自重,跟这些土匪沆瀣一气。

留着这些土匪,偶尔打劫路过商队致富,关键时刻还能当把趁手的刀。

就在他俩勾肩搭背,嘀咕着什么的时候。

杨铁峰带着统计好的数据来了。

“大人,统计清楚了,一共死了一百三十七人,无一活口,钱粮牲口被全部洗劫一空。”

“经过初步验尸和痕迹探查,行凶者武器五花八门,刀剑枪锤棒,啥都有。

总人数不超过百人,有五匹马的痕迹。

应该是附近的土匪干的!”

假秀才听了连连点头,这不就跟他说的对上了嘛~

“那你能找到这群土匪吗?”

王直也不给假秀才瞎想的时间,直接抛出最关键的问题。

只要能找到这群土匪,给他们押进诏狱,剩下的都不是问题。

带着证据去抓人,那是衙门。

咱们这儿是锦衣卫,怀疑了就能抓!

更何况,到时候已经拿到了土匪的口供。

假秀才一脸犹疑,“真的要找?”

王直没好气地给了他一个“暴栗”,敢情他们还在怀疑自己。

怀疑自己惩奸除恶、奉公为民的真心!

自己绝对不是为了系统的奖励,绝对不是!

“那必须得找啊,就算他们与这案子无关,这匪,本官也剿定了!”

更何况,现在他们就是最大的嫌犯。

至于得罪他们身后的保护伞,王直会怕这个?

最好是别跳出来,不然连带着保护伞一起抓了!

“二狗子!去找尾巴!”

假秀才盯着王直,头也不转就喊着。

随后就看见一人,身穿农夫的粗布麻衣,身手敏捷地单膝跪在二人身前。

“是!小的,马上就去,天黑前必找到他们!”

说完,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

好家伙,这是同行啊,锦衣卫的缇骑。

一群武功不一定高强,轻功一定一流的探子。

“话说,你对风华镇锦衣卫的总旗了解多少?”

之前还没发现,这个假秀才简直就是个万事通和小智囊啊~

啥都知道一些,当个狗头军师还不错。

“他啊~早年可能还有股子雄心壮志,来了这风华镇后,也就跟巡检那帮人玩儿到一起去了。

好像李百户还拉拢过他...”

“李百户是谁的人?”

王直又发现了新的华点。

反倒假秀才有点语塞,背后抖落自己上司的上司的老底,怎么想怎么不对~

“直说吧,没事儿,我背景比他硬!”

王直也适时给假秀才打上一针强心剂。

可不比他硬嘛~我背后是大夏皇帝!

“三皇子!”

......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秦明穿越大周,成为了一名猎户,深山打猎肉满仓,领着全村奔小康,在这充满了战乱,饥荒,苛捐杂税的乱世,秦明却一步步站上了皇城之巅……
刀削面加蛋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关于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李客,原本只是一名在职场中饱受摧残的普通打工人。却意外,进入到了大唐贞观初期,李世民庶长子“李恪的身体里。继承了杨隋与李唐、独孤氏三大世家的血脉,同时还是两大王朝融合帝脉的拥有者。他要怎么面对一水的顶级文臣武将。千古一帝天可汗李世民,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还好,拥有金手指的他,对中华5000年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看他如何灭突厥,克吐蕃,攻薛延陀,击败高句丽。这
才拥佳人
火影之看我平民家族干翻整个忍界
火影之看我平民家族干翻整个忍界
一代奠基,二代扩张,到了第三代,木夏家族的势力早已渗透忍界每一处。当各国影发现平民忍者们开始掌握只有大族才有的秘术,当战争的胜负不再由血统决定,木夏家的家主已站在权力巅峰。三代人的时间,他们用智慧、谋略与永不低头的意志,将无名草根的故事,写成了统治世界的传奇史诗
尔滨暖阳阳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撤出洪湖的红三军,由川入黔,在黔东创建了以印江为中心的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本书根据部分史料加走访撰写而成。
南岳清水湾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在风云诡谲的大明,土木堡之变阴霾未散,北京保卫战一触即发。卫长国、郭一平临危受命,携手于谦等志士。朝堂之上,他们排众议谋良策;战场之中,整军备战强敌。烽火肆虐城墙,看这几位英雄如何力挽狂澜,让大明于生死边缘重焕生机,逆转国运。
孙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