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为大隋延运三百年》最新章节。
长安城外,寒衣军大营。
“主公!” 沈墨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急迫,“突厥绕关,其意昭然!乃欲趁我主力尽在长安城下,直取腹心!若让其与长安守军内外呼应,或纵兵劫掠关中,则我军危矣!秦将军以命换来的时间…所剩无几!”
杜衡腰间金算盘急响,语速飞快:“我军主力若回师阻击突厥,长安李世民必趁势反扑!若先攻长安,则突厥铁蹄将踏破关中,生灵涂炭!此乃两难之局!”
躺在软榻上、脸色苍白如纸的红绡,挣扎着开口,声音微弱却清晰:“颉利…贪婪无信…然…畏威…甚于怀德…其弟突利…早怀异心…或可…以力慑之…以利诱之…迫其…退兵…”
林天生的背影剧烈地起伏了一下。他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双眼的怒火——那是失去秦狰的锥心之痛,是对李世民引狼入室的滔天恨意,更是对突厥背信弃义的凛冽杀机!
林天生将这块冰冷的血玉紧紧攥在手心。玉佩的棱角硌得掌心生疼,那暗红的血渍仿佛带着萧后指尖的温度和江都之夜的腥风血雨。一个极其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瞬间成型!
“备马!” 林天生的声音低沉而果决,打破了帐内的死寂。
“主公?!” 众人皆惊。
“本王要…单骑…会一会颉利!” 林天生抬起头,目光扫过帐中诸人,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就在…渭水之滨!”
“单骑会颉利?!” 杜衡失声,“主公!万万不可!此乃龙潭虎穴!颉利狼子野心…”
“正因为是龙潭虎穴,才需本王亲往!” 林天生打断他,眼神锐利如刀,“秦狰以独臂镇关,阻十万铁骑!本王若连直面颉利的胆气都没有,如何对得起他的英魂?如何统帅三军?” 他扬了扬手中紧握的血玉,“此玉,便是本王破局之刃!”
“沈墨!” 林天生目光转向谋士。
“臣在!”
“即刻飞鸽传书苏烈!命其率潼关所有可战之骑,轻装简从,星夜兼程,直插渭水北岸!不必接战,只需大张旗鼓,列阵耀武!让颉利看看,我寒衣铁骑,犹有余力!”
“杜衡!”
“在!”
“你玄武部所有能动用的商队、眼线,即刻散播消息:突利可汗已接受我‘龙鳞券’,愿以突厥王庭金帐所在草场为质,换取寒衣阁开放盐铁茶马之利!将此‘密约’,务必‘泄露’到颉利耳中!”
“红绡!”
红绡挣扎着想要起身:“主公…朱雀部…”
“你好好养伤!” 林天生语气不容置疑,“但你的‘雀眼’需紧盯长安!若李世民敢趁本王离营之机异动…格杀勿论!”
命令如疾风骤雨般下达!整个寒衣军大营瞬间高速运转起来!林天生则褪下王袍,换上了一身毫无纹饰的素白劲装,只在腰间悬了那柄伴随他扶灵西征的素槊,怀中紧揣那枚萧后血玉。他翻身上了一匹通体雪白、神骏非凡的西域骏马(杨昭生前所赠,名“照夜玉狮子”)。
“主公!末将愿随行护卫!” 众多将领纷纷跪地请命。
林天生勒住马缰,目光扫过一张张焦急而忠诚的脸,缓缓摇头:“此去,非为厮杀,乃为…刑玉立誓!人多无益,反显怯懦。尔等各司其职,守好大营,静待本王归来!” 说罢,他一夹马腹,白马长嘶一声,化作一道离弦的白色闪电,单人独骑,冲出大营,朝着渭水方向绝尘而去!
渭水之滨。
初冬的渭河,水流平缓,泛着清冷的波光。北岸,十万突厥铁骑的营帐如同黑色的森林,绵延十数里,旌旗蔽空,人喊马嘶,杀气腾腾。颉利可汗的金狼大帐,就矗立在河畔一处高坡之上,俯瞰着南岸。
南岸,一片空旷。唯有一人一骑,白衣素马,静立河边。寒风吹动他素白的衣袂和散落的发丝,身形挺拔如松,与北岸喧嚣庞大的军阵形成鲜明而孤绝的对比。正是林天生!
突厥哨骑早已发现这胆大包天的不速之客,飞报颉利。很快,突厥军阵中门大开,颉利可汗在众多王公贵族和精锐狼卫的簇拥下,策马来到河岸,隔着百步宽的河面,与林天生遥遥相对。
颉利身材高大,面容粗犷,身着华丽的貂裘,眼神如同鹰隼般锐利而贪婪。他看着河对岸那孤身一人的白衣身影,脸上露出一丝轻蔑与玩味的笑容:“林天生?你就是那个杀了本王爱将阿史那咄苾的寒衣阁主?好胆色!竟敢单骑来见本王!是来投降,献上长安和玉玺的吗?”
林天生神色平静,目光越过河面,直直刺入颉利眼中,声音清朗,如同金玉交鸣,清晰地传遍两岸:
“颉利可汗!本王此来,非为献城,更非投降!”
“只为问你一句:背信弃义,引狼入室,侵我疆土,戮我子民!这笔血债,你突厥王庭…可还得起?!”
“哈哈哈哈!” 颉利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狂笑出声,声震四野,“血债?草原的规矩,强者为尊!本王十万铁骑在此,长安指日可下!关中沃土,尽入我囊中!你拿什么跟本王谈血债?!”
林天生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他缓缓抬起右手,手掌摊开。一枚半圆形、浸染着深沉暗红血渍的玉佩,在冬日的阳光下,流转着妖异而悲怆的光芒!
“认得此物吗?” 林天生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穿透灵魂的力量,“此乃萧皇后血玉!承载先母遗魂,见证大隋国殇!更浸染着潼关之下,我寒衣大将秦狰不屈的英魂之血!”
他目光如电,死死锁定颉利,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渭水河面,激起无形的惊涛骇浪:
“今日,本王以此玉为质,暂寄于可汗之手!”
“但,你给本王听清楚——!”
“他日,此玉重归中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