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最新章节。
那妇人见到石娃,不但不惧,反生怜爱之心,轻轻将他抱起。说也奇怪,石娃在她怀中,竟发出细微的咕噜声,如寻常婴儿满足时的呢喃。
“师父,这孩儿虽异于常人,却也是条性命,为何被弃于此?”妇人问道。
慧明和尚叹气道:“阿弥陀佛,此子来历不凡,乃是一段因果的产物。”便将兰妃偷观音像、生下石胎的事简要说了一遍。
妇人听罢,泪如雨下:“孩儿何辜,竟受此罪?若师父不弃,我愿带他回家,好生抚养。”
慧明惊讶道:“女施主不惧他异相吗?”
“世间万物,各有其形。这孩儿不能视、不能言、不能听,已是不幸,我怎能因他相貌怪异而嫌弃?”妇人轻轻抚摸着石娃光滑的面庞,石娃似有所感,周身泛起微微暖意。
丈夫见状,也点头道:“既然娘子有意,我们便收养了他吧。虽不能承欢膝下,但也是一份善缘。”
慧明见二人诚心,便应允了:“此子非凡胎,不食人间烟火,需以诚心善念滋养。二位既有此心,或是一段缘法。”
夫妇二人将石娃接回家中。丈夫姓陈,是个落第秀才,以教书为生;妻子姓周,温柔贤淑,绣工精湛。家中虽不富裕,却也和睦温馨。
石娃来到陈家后,周氏日夜不离身旁,虽知他无耳不能听,仍常对他说话唱歌;虽知他无目不能视,仍常抱他出门晒太阳;虽知他无口不能言,仍常轻抚他面庞,如对常儿。说来也怪,在周氏全心全意的爱护下,石娃的身体日渐柔软,不再如先前那般僵硬如石。
一日,周氏梦见一尊观音像,眼中流泪,泪滴落在石娃脸上,竟化出五官来。醒来后,她将梦境告诉丈夫,陈秀才道:“或许是观音指点,我们该去落凤坡的观音庙看看。”
次日,夫妇二人带着石娃来到落凤坡的送子观音庙。只见庙门紧闭,香火冷清。推门进去,但见殿中观音像虽与原来那尊形似,却少了几分灵气。
周氏将石娃放在蒲团上,自己跪在观音像前虔诚祷告:“大慈大悲观世音,信女周氏不敢有所求,只愿这孩儿能得平安。若他真有灵性,恳请菩萨指引明路。”
话音刚落,忽听“咔嚓”一声,那观音像的右眼竟裂开一条细缝,从中流出一滴浑浊的液体,正落在下方石娃的脸上。
奇迹发生了,那液体触及石娃面庞,竟慢慢渗入石肤,原本光滑无面的石娃脸上,渐渐浮现出淡淡的五官轮廓。
周氏又惊又喜,连连叩拜。回家后,她更加细心照料石娃,每日用清水轻轻擦拭他的面庞。说也奇怪,石娃的五官一日比一日清晰,月余后,竟完全显现出来,成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婴儿。
更奇的是,石娃虽然依旧不能视物、不能言语、不能听闻,却能通过触摸感知外界。周氏握他的手,他便微笑;陈秀才将他抱起,他便手舞足蹈。
一晃七年过去,石娃长成了一个清秀的孩童。他虽残疾,却异常聪慧,通过触摸,能知物之形状;通过振动,能感音之高低。陈秀才教他认字,将他的小手放在字上,一遍遍描画,石娃竟能记住字形,以石子在沙盘上写出来。
周氏的绣活也因石娃而精进。石娃常以小手触摸她的绣品,感知图案,然后在她手心画下新的图样,这些图样别致新颖,深受欢迎。陈家的生活因此渐渐改善。
这年冬天,兰妃在冷宫中病重。自被打入冷宫,她日夜受良心谴责,神智渐失。临终前,她忽清醒过来,请求见一见自己生下的那个石胎孩子。
皇上念及旧情,准其所请。陈秀才夫妇得知消息,犹豫再三,还是带着石娃进了宫。
冷宫中,兰妃瘦骨嶙峋,奄奄一息。见石娃进来,她挣扎着起身,颤抖着伸出手:“我的孩儿……”
石娃虽不能视不能听,却似有所感,慢慢走到床前,将小手放在兰妃手上。
一触之下,兰妃泪如雨下:“是我错了,我不该强求,更不该偷走观音像……苦了你了,我的孩儿……”
石娃静静站着,面上无悲无喜,唯有眼角渗出一滴清泪——这是他出生以来,第一次流泪。
当夜,兰妃薨逝。说来也怪,就在同一时刻,寂照寺中那对从宫中带来的石眼,竟也化作了粉末。
陈秀才夫妇带着石娃出宫,回到家中,依旧过着平静的生活。石娃长大后,成为一位有名的工匠,他雕刻的作品,尤其是观音像,栩栩如生,仿佛注入了生命。
有人说,他能通过触摸感知石头的灵魂;也有人说,他的指尖有观音的祝福。每每有人问起他的身世,石娃只是微笑,在沙盘上写下四字:“石本无心,泪自有情。”
落凤坡的观音庙后来重新修缮,又换了一尊新的观音像,虽也灵验,却再没有清水变浊的异象。老庙祝临终前,将“石泪”的秘密告诉了接班人:“那原是观音石像吸取天地灵气,凝结而成的石精,强求得来,反受其害;以善心待之,自有福报。”
而关于那尊化为齑粉的观音像和它流下的石泪,至今仍在民间口耳相传,成为一段劝人向善、莫要强求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