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最新章节。
其实从润田机第一次在武安城的田埂上试验,喷出带着水汽的白雾时,赵诚就早已有所预料。
这种足以颠覆时代的技术,必然会引来无数人觊觎,偷学仿制是迟早的事。
毕竟蒸汽机的基础原理并不算什么藏着掖着的秘密。
只要有心观察,看一眼铁龙马奔驰时喷出的白色蒸汽,瞧一瞧润田机运转时炉膛里跳动的橘红火苗,再联想到日常生活里水壶烧水、蒸汽顶开壶盖的景象,稍微聪慧些的人,都能隐约猜到蒸汽生力的核心逻辑。
若再肯花些心思追本溯源,找一个普通水壶,在壶嘴上接一段木质曲轴,观察蒸汽推动木质曲轴转动的模样,甚至能摸索出热能转化为动力的初步规律。
至于动力传导的机关,比如如何将蒸汽推动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驱动车轮、齿轮的旋转运动,对于浸淫机关术数百年的墨家而言,也算不上什么难题。
他们精通齿轮咬合、曲轴传动的技巧,只要见过成品运转的模样,仿造出类似的传动结构,不过是时间问题。
真正能卡住所有人的,是看似不起眼的两个核心:钢材的材质,以及火温的控制。
从理论上讲,蒸汽机的力量上限,几乎完全由这两点决定。
只要汽缸所用的钢材足够坚韧,能扛住更高压力的蒸汽而不炸裂。
只要炉膛里的火温足够高,能让水更快汽化、产生更强的蒸汽压力,那么蒸汽机的动力就能无限提升。
别说驱动铁龙马,就算拉动万吨巨轮、带动大型机床,也并非不可能。
可这两点,恰恰是这个时代不可逾越的鸿沟。
墨阁之中的墨官为了这两点,不知道炸炉了多少次。
就连赵诚,都被禽滑厘追着问到头疼不已,才终于想起来一丁半点有用的信息。
禽滑厘再拿着这些有限的信息,入魔一般投入研究。
他们反复调整冶炼工艺,升级鼓风,选铁矿,定比例……
终于钢材材质提高了,又要追求更大的动力。
于是又转头研究木炭的烧制工艺。
从选择坚硬的青冈木,到控制窑内的通风量,再到延长焖烧的时间,一点点调整参数,终于烧出了燃烧更充分、温度更高的无烟硬炭。
可新炭的温度一上来,刚改良的钢材又扛不住了,又要去再次改良钢材……
赵诚根据回忆提出许多要点,再由禽滑厘着手试验。
如此循环往复,经过漫长的炸炉和经费的无限燃烧,最终找到一条路线,能够将火温和钢材达到标准,才有了墨阁现如今的规模。
所以最核心的东西,还是钢材和火温。
这一部分的工艺,墨阁可以说是跨越了千年。
公输策只拿了蒸汽机回去,那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让墨家的人仅仅能够看到成品,却搞不明白原理。
按照那种成品去做,怎么也弄不出来的,结果只能是急得他们抓耳挠腮。
毕竟有些东西,只有通过无数次的试验,才能在千万分之一的概率之中,抓住那一丝机缘巧合。
若是从头去搞,墨家就算能从墨阁窃取一些东西,也要搞上几百年,才能追上墨阁现在的程度。
到了那时候,赵诚没准连原子弹都弄出来了。
所以他完全不担心墨家的人去夺取蒸汽机来研究原理,甚至还期待他们这样做。
因为这样做的结局便是,最后会有大量追求真理的墨家子弟甚至长老,加入墨阁。
而进入了墨阁,再有赵诚的诸多未来构想蓝图忽悠之下,他们再想离开就难了。
没有墨家子弟会对磁力生电、万有引力等等未来理论不感兴趣。
而实践这些理论需要的实践,则以数百年计。
数百年的时间,足以将墨家这些人改变成墨阁的形状。
……
事实证明,墨家已经中计了。
公输策并没有能够休息几天,他重伤之后,不光是墨家的长老们心急难耐,就连墨家的三代弟子们都是茶饭不思。
所以整个墨家都集结力量,为公输策找最好的医师治伤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待遇。
但这却让公输策无比头疼,因为他至今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新型蒸汽机会炸出这样的威力。
开始有些不自信了。
但是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于是在荣坚带着一群长老第五次来探望他的时候,他终于还是拖着已经快要痊愈的身体爬了起来,准备为众人演示蒸汽的原理。
他自信满满站在广场之前,拿出了自己准备好的水壶。
“生火。”
师弟们古怪地看着他,公输策不满地踢了一旁的师弟一脚,“生火啊,愣着作甚?”
那弟子看了荣坚一眼,见其没有反对,只好顺从地生火。
公输策挺立炉火之前,一派胸有成竹。
待得壶盖乱跳,蒸汽腾起的时候,他撸起袖子,准备一展拳脚。
但想到自己修为浅薄,压制不住这蒸汽,于是转而大大咧咧地喊荣坚出手,“请师父用真元封锁这水壶!”
荣坚看了半晌,没想到就是这。
“你是想告诉我们,热能生力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