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公元前221年,嬴政扫灭六国,定帝号“始皇帝”。天下一统,但嬴政深知,权力只是虚无,死亡才是永恒,所以他最迫切的需求是长生不老,获得永生,这样才会有永恒的权力!
此时,有方士徐福自齐地献奏,其疏云:“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意为海上有三座神山,仙人居住其中,若能让他斋戒后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问药,定能为始皇帝带回不死之方,这番话,深深触动了嬴政。
公元前219年,嬴政东巡至琅琊台,召见徐福。徐福再言:“仙人非不赐药,唯需诚心为礼。童男童女,乃天地间至纯至净之体;百工技艺,可表人间至敬之心。”嬴政当即下令,选童男童女各五百、百工百人,备足粮草器具,令徐福率队出海。此次东渡,《史记》载“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徐福耗费巨资,却未能带回仙药。
公元前210年,嬴政再巡琅琊,徐福因求药无果,恐遭诛杀,于是编造理由:“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仙药本来可以取得,却被巨大鲛鱼阻拦,需带善射者与连弩同行才能清除障碍。他更进一步请求:“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这次要求派遣三千童男童女,携带五谷种子与各类工匠再行出海。求药心切的嬴政再次应允。
同年,徐福率庞大船队再次入海,《史记》记载:“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这是说他们找到一片广阔平坦、水草丰茂的土地,在此定居称王,再也没有返回。而嬴政,在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至死未等回他的“长生药”。
司马迁只说徐福去了“平原广泽”,具体是什么地方,却没有准确说明,后世就有了种种猜测。
东汉《后汉书·东夷列传》说徐福东渡是到了海岛之上:“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称徐福因害怕被治罪,留在了会稽海外的“夷洲”或“澶洲”,但具体地点仍不明确。
直至五代后周时期的《义楚六帖》,首次明确徐福是到了日本。书中载日本僧侣弘顺之言:“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云,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明确指出徐福带童男女留在日本,还将日本视为蓬莱,其后代皆姓秦。此书亦提及“日本有蓬莱山,又名富士山”。
此后,北宋《欧阳文忠公全集》、元代《日本考》等典籍,均沿袭“徐福止日本”之说。而日本本土,不仅接纳这一传说,更将徐福尊为“农耕之神”“医药之神”“纺织之神”。
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有“徐福墓”“徐福祠”,世代祭祀;佐贺县金立山有金立神社,供奉徐福为神,每五十年举“徐福大祭”;青森县、富士山麓等地,亦有徐福登陆的传说。日本文献中,13世纪都《神皇正统记》中首次记载了徐福东渡至日本的事情。
近现代史学家研究发现,徐福东渡的时间(公元前3世纪末),正好是日本从绳文时代向弥生时代过渡的关键期。绳文时代的日本以渔猎为生,无农耕、无金属工具;而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公元250年),日本突然出现巨变:
其一,水稻种植技术普及,田垄布局、灌溉方式与中国战国至秦代水稻田一致;其二,青铜器(铜剑、铜铎)、铁器大量出现,形制仿中国同期器物;其三,弥生式陶器取代绳纹陶器,工艺明显受我国大陆技术影响;其四,社会结构从氏族发展为阶级部落联盟。
学术界公认,推动“弥生革命”的是来自大陆的“渡来人”,因秦统一战乱、自然灾害等,华东沿海居民分批渡海至日本,带来先进文明。而徐福率领的三千童男女、百工与五谷种子,极可能是“渡来人”中规模最大、组织最严密的一支。
虽然没有再日本岛发现“徐福到此一游”的直接物证,但徐福的故事,实则是对“渡来人”文明传播的浓缩:众多无名渡来人改变了日本历史,而徐福因与秦始皇的关联被载入史册,成为早期文明传播者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