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33章 天理教袭紫禁城(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正午时分,紫禁城东华门外突然响起一阵骚动——数十名手持短刀的汉子乔装成挑夫,在太监刘金的接应下试图冲入宫门。守门护军猝不及防,双方瞬间厮杀在一起,鲜血溅染了朱红宫墙。与此同时,西华门也爆发激战,另一伙教徒已突破防线,直扑隆宗门。这场由天理教策划的突袭,史称“林清之变”,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农民起义军攻入皇宫的事件。当“天理教众打进紫禁城”的消息传开,朝野震动,连远在热河的嘉庆帝都惊呼“汉唐宋明未有之奇事”(《清仁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三)。

天理教的兴起,与乾嘉年间的社会危机密不可分。它是白莲教的支派,由京畿地区的“八卦教”与河南的“混元教”合并而成,嘉庆年间由林清、李文成等教首整合,以“真空家乡,无生老母”为核心教义,宣称“弥勒佛转世,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将有‘大劫’,入教者可免灾”(昭梿《啸亭杂录》)。

教首林清(1770—1813),北京大兴人,出身贫苦,曾做过药店学徒、搬运工,因目睹官场腐败与民生疾苦,逐渐走上反清道路。他善于笼络人心,“为人慷慨,济贫救难,信徒呼为‘林先生’”(《靖逆记》)。在他的倡导下,天理教以“八卦”为组织单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信徒遍布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既有农民、手工业者,也有八旗子弟与宫中太监——这为后来的宫廷突袭提供了重要条件。

河南滑县人李文成则是天理教的另一核心领袖。他“通巫术,能役使鬼神”(《钦定平定教匪纪略》),在豫北一带广收门徒,尤其注重积蓄力量,打造兵器,“纠集万人,约定与林清同时举事”。林清负责京城突袭,李文成则在河南发动起义作为呼应,计划“先取直隶,次夺河南,再图天下”,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林清的胆识与野心远超一般教首。他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竟将目标直接锁定在皇权核心——紫禁城。这一计划的可行性,在于他成功策反了多名宫中太监。清代太监多来自贫苦家庭,入宫后备受压迫,天理教“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对他们极具吸引力。其中,御花园太监杨进忠、西华门太监刘得才等成为核心内应,不仅提供了皇宫地图,还详细告知了嘉庆帝的行踪与守卫换班规律。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林清率京畿教众分两队从东华门、西华门攻入紫禁城,由太监引导至养心殿,“诛杀嘉庆帝,拥立明裔”;同时,李文成在河南滑县举事,攻占县城,牵制清军主力;山东教众则在德州响应,阻断南北交通。林清甚至对外宣称:“若要红花开,须待林清来”(民间歌谣,载《清稗类钞》),以此鼓动人心。

为确保成功,林清做了周密部署:教众以白布为号,腰系白带,暗号为“得胜”;东华门一队由陈爽带领,约五十人;西华门一队由陈文魁带领,约百人;他本人则在城外黄村坐镇指挥,等待捷报后再入宫“登基”。然而,计划的致命漏洞在于信息传递的滞后——河南李文成的起义因泄密提前爆发,打乱了整体部署,使京城教众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清晨,北京城内看似平静。此时嘉庆帝正在热河秋狝(xiǎn,秋季打猎),京城由皇次子旻宁(即后来的道光帝)留守。中午时分,东华门率先发难:陈爽率教众伪装成送柴草的夫役,在太监刘金的接应下试图闯入。守门护军察觉异常,双方立刻冲突,教众“抽刀砍杀,护军猝不及防,死伤数人”(《钦定平定教匪纪略》卷一),但最终因人数过少,仅十余人冲入东华门,其余或被杀或溃散。

西华门的进攻则更为猛烈。陈文魁带领的教众在太监杨进忠引导下,顺利冲入宫门,“手持白旗,呼喊‘顺天保民’,直扑内宫”。他们沿甬道冲向隆宗门,沿途砍杀侍卫,甚至登上宫墙,“张弓射箭,矢落养心殿旁”(《啸亭杂录》)。此时,旻宁正在上书房读书,听闻变乱,“急命取鸟铳、腰刀,登养心殿阶下观望”(《清宣宗实录》卷一)。当教众爬上墙头时,旻宁果断举铳射击,击毙两人,暂时遏制了攻势。

隆宗门是进入内廷的关键门户,此时大门已闭。教众情急之下,竟在门栓上砍凿,试图破门而入。如今故宫隆宗门匾额上仍留存的一个箭镞,便是当年激战的物证。关键时刻,清廷侍卫、宗室王公率领的禁军陆续赶到,与教众展开巷战。教众虽勇猛,但缺乏统一指挥,且多为乌合之众,“或持短刀,或握木棍,终不敌禁军火器”,至傍晚时分,西华门冲入的教众基本被歼灭,仅少数逃脱。

九月十六日,正在热河行宫的嘉庆帝接到六百里加急奏报,得知“教匪闯入禁城”,震惊得“手颤笔滞,良久不能言”(《清仁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三)。他当即中断秋狝,星夜回京,途中颁布《罪己诏》,痛陈“朕躬不德,以致酿成巨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朕绍承大统,不敢暇逸,十八年于兹。乃今岁九月十五日,大内突有逆匪之变,实汉唐宋明未有之事!……此皆朕之过也。罪在朕躬,无可推诿。”(《嘉庆帝罪己诏》,载《清史稿·仁宗本纪》)

这份罪己诏言辞恳切,承认“吏治败坏,民生困苦”是起义根源,下令“宽免百姓欠赋,严查贪官污吏”。但朝野的震动远未平息:王公大臣们“或惊悸病倒,或闭门不出”,民间则流传着“天理教,闹皇宫,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暗指“李”姓将兴),人心惶惶。

更令清廷难堪的是,起义首领林清竟仍在黄村坐镇,直到九月十七日才被叛徒出卖被捕。审讯中,林清坦然承认“欲杀皇帝,立新君”,并供出宫中内应太监名单。嘉庆帝震怒之下,下令将林清凌迟处死,首级传示各省;涉案太监“皆剥皮实草,悬于宫门”,以儆效尤。

京城的变乱虽已平定,但河南李文成的起义仍在蔓延。早在九月初,李文成因打造兵器泄密被捕,其徒众提前举事,攻破滑县县城,救出李文成,“开仓放粮,旬日聚众数万”,并连克浚县、长垣等地。李文成在滑县建立政权,自称“大明天顺李真主”,设置官职,与清军对峙。

嘉庆帝急调陕甘总督那彦成、提督杨遇春率军镇压。清军采用“围点打援”战术,先肃清外围,再猛攻滑县。滑县城墙坚固,教众“以土袋筑垒,死守不降”(《靖逆记》),战斗持续三个月之久。至十二月,清军挖地道炸塌城墙,攻入城内,李文成突围至辉县司寨,兵败自焚而死。起义军余部坚持至次年正月,最终被清军屠戮殆尽,“滑县一带,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豫军纪略》)。

天理教起义虽历时短暂,却给清王朝带来沉重打击。它暴露了清廷统治的脆弱:京畿腹地竟能发生教众攻入皇宫之事,说明“康乾盛世”的荣光早已褪色;八旗、绿营的腐朽在战斗中尽显,若非旻宁临危开枪,后果不堪设想;而太监作为内应,更凸显了宫廷管理的混乱。

嘉庆帝在事后反思:“贼匪不过数十人,竟能直犯禁城,皆因守御懈怠,官吏无能。”(《清仁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四)他下令加强京城防卫,整顿吏治,但积弊已深——官员依旧贪腐,百姓依旧困苦,正如魏源在《圣武记》中所言:“林清之变,非独教匪之悍,实由国势之衰也。”

林清之变虽未动摇清朝统治根基,却成为王朝由衰转危的标志性事件。民间将其与白莲教起义并称为“乾嘉之乱”,视作“天变”的预兆。那枚留在隆宗门匾额上的箭镞,被嘉庆帝下令“永不拔除”,以“警示后世子孙,勿忘此奇耻大辱”(《清宫述闻》)。

此次事件也深刻影响了统治阶层的心态。皇次子旻宁因平乱有功,声望大增,为后来继位积累了资本;而嘉庆帝则变得更加保守多疑,“屡下谕旨禁绝邪教,严查民间结社”,却未能触及民生疾苦的根源。正如史学家萧一山所言:“林清之变,如同一记警钟,敲醒了清廷的迷梦,但统治者只知堵截,不知疏导,终致危机愈深。”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刘甸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穿越到汉桓帝刘志私生子刘甸身上,并绑定了争霸系统。各个时代并不安分的开国之主,正史中的文臣武将,野史演义中人物,江湖中的侠剑客,齐聚汉末,掀起东汉末年的诡异乱斗。
柏路松芯
我有无敌舰队
我有无敌舰队
关于我有无敌舰队:古有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为大秦、保社稷。今有我王新打破百年之不变局,合并华夏神州,引领炎黄再临世界巅峰。唐朝末年,各地节度使佣兵自重,割据地方,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十国末年,分裂本应被大宋一统,但历史被神秘力量所改变,大宋并未出现,华夏大地依旧四分五裂。王新魂穿百年来到这个世界,灵魂附身落难世家少爷身上。在这个恶意满满未知世界中,看他如何用科学
晓小锋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单女主』『理智主角』『人设不崩坏』皇甫武正——睁开眼睛——我是沙...我是创世神!!皇甫武正还没从巨大的疼痛中反应过来感觉自己的手好像被人拿起来转了个什么东西“嗯,还行只见轮盘指向的地方『巨神战击队地神套装』(内容包括:裂地变,地神符手链,战狼战击士,苍龙战击士,虎吼战击士,巨甲战击士)“行了,修正一下战力设定,好像就没啥缺的了,去吧皮...去吧皇甫武正!!!皇甫武正:???哎哟**!!!
终极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