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20章 年羹尧功高招戮(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京师长安街迎来了一支凯旋的队伍。黄土铺道,彩棚林立,百姓沿街跪拜,迎接平定青海叛乱的大军统帅——川陕总督年羹尧。这位身着黄马褂、腰悬御赐宝刀的大将军,此刻正处于人生巅峰:他以雷霆之势击溃罗卜藏丹津叛军,将青海纳入清朝直接管辖,雍正帝甚至在诏书中称其“功盖宇宙,恩被四海”。然而,谁也未曾料到,短短一年后,这位“西北柱石”竟会沦为阶下囚,最终落得三尺白绫赐死的结局。《清史稿·年羹尧传》载:“羹尧才气凌厉,恃功骄纵,卒致覆灭。自古功臣之祸,未有如羹尧之甚者。”

年羹尧的崛起,与他和雍正帝的特殊渊源密不可分。他出身汉军镶白旗,父亲年遐龄曾任湖广巡抚,妹妹是雍正帝的侧福晋(后封敦肃皇贵妃),算得上是“外戚+潜邸旧人”的双重身份。康熙年间,年羹尧凭借才干崭露头角:三十岁任四川巡抚,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封疆大吏;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随皇十四子胤禵平定西藏,因军功升川陕总督,手握西北兵权。

《啸亭杂录》记载:“年公(羹尧)少负才名,博览群书,尤精兵法。圣祖尝谓:‘此子日后必为栋梁。’”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趁康熙帝驾崩、新君初立之机,勾结准噶尔部发动叛乱,自称“达赖珲台吉”,率军进攻西宁,西北震动。雍正帝力排众议,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总领西北军务,赋予其“节制四省兵马、生杀予夺”的大权。

雍正在给年羹尧的朱批中写道:“朕与卿,君臣谊同一体,天下后世皆当知朕君臣相知之厚。”(朕和你,君臣情谊如同一体,天下后世都应当知道朕与你君臣相知的深厚。) 年羹尧也不负所托,抵达西宁后,以“以战止战”的策略,先稳住叛军攻势,再亲率精锐突袭罗卜藏丹津大本营。雍正二年正月,年羹尧在青海郭隆寺大败叛军,“斩贼数万,降者十余万”,罗卜藏丹津仅带少数亲信逃往准噶尔。这场战役不仅平定了叛乱,更将青海正式纳入清朝版图,设立西宁办事大臣管辖,意义深远。

平定青海后,年羹尧的声望达到顶峰。雍正帝下旨:“年羹尧功在社稷,着封一等公,一子封子爵,赏穿黄马褂,准其世罔替。”(年羹尧功劳在于国家,着令封一等公,一个儿子封子爵,赏赐穿黄马褂,允许其世代承袭。) 更罕见的是,雍正还将年羹尧的奏折在朝廷公开,称“凡有政事,必问年羹尧之意见”,甚至让他参与中枢决策,一时间,年羹尧“权倾朝野,炙手可热”。

然而,巨大的功勋与恩宠,逐渐让年羹尧迷失了方向。他开始变得骄横跋扈,甚至僭越皇权。据《清世宗实录》记载,年羹尧在西北时,“令总督、巡抚跪道迎送”,蒙古王公见他需行跪拜礼;进京时,沿途官员“皆出郭远迎,膝行参谒”,连亲王大臣也需向他问好。更甚者,在雍正帝面前,年羹尧“箕坐无人臣礼”,即随意岔开腿坐,毫无臣子的恭敬。

在用人方面,年羹尧大肆培植亲信,形成“年党”。他推荐的官员,吏部、兵部不敢驳回,时人称为“年选”。《清稗类钞》载:“年公所用之人,多由私荐,虽微末小官,一经其保举,即得要职。” 他还利用职权贪腐敛财,仅在青海战事中,便“侵吞军饷数百万两”,甚至虚报战功,冒领赏赐。

年羹尧的骄纵,逐渐触怒了雍正。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尧进京陛见,沿途的僭越行为被密探上报,雍正帝在朱批中第一次流露出不满:“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大凡臣子图谋功劳容易,成就功劳困难;成就功劳容易,守住功劳困难;守住功劳容易,善终功劳困难。) 这番话,已是明显的警告。

雍正三年(1725年)正月,年羹尧在奏折中误将“朝乾夕惕”写作“夕惕朝乾”,雍正帝借此发难,上谕斥责:“年羹尧非粗心办事之人,其故将‘朝乾夕惕’倒置,是其心不欲朕‘朝乾夕惕’也。”(年羹尧不是粗心办事的人,他故意将“朝乾夕惕”写颠倒,是他心里不希望朕“朝乾夕惕”啊。) “朝乾夕惕”意为君主勤勉,雍正帝将笔误上升到“不敬君”的高度,实则是清算的信号。

随后,雍正帝开始逐步削夺年羹尧的权力。他先是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接着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之职,调任杭州将军。《清史稿》记载:“上谕曰:‘羹尧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岂可仍居总督之位?’”(皇上谕旨说:“年羹尧自恃自己的功劳,显露出不敬的意思,怎么可以仍然担任总督的职位?”) 官员们见风向不对,纷纷上奏弹劾年羹尧,列举其“大逆不道”“欺罔君上”“贪赃枉法”等罪状。

雍正三年十二月,议政王大臣会议汇总年羹尧罪状,共九十二款,其中可判死刑的就有三十多款,包括“与胤禵暗通款曲”“僭用龙袍”“滥杀无辜”等。雍正帝在谕旨中痛斥:“年羹尧辜负朕恩,悖逆不道,天地所不容,国法所难宥!”(年羹尧辜负朕的恩宠,悖逆不合道义,天地所不能容忍,国法所难以宽恕!) 但念及“年羹尧青海之功,朕不忍加极刑”,最终于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赐年羹尧在狱中自缢,其子年富处斩,其余家人流放边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啸亭杂录》记载,年羹尧接到赐死谕旨时,“犹冀皇上念旧恩,上书乞宥”,但雍正帝不为所动。他临死前写下“恨事千年谁雪,怨气一时难消”的诗句,感叹自己的悲惨结局。更有传言称,年羹尧被抄家时,发现其家中藏有“逆书”,其中有“皇帝分赏羹尧财物,皆为寻常之物”等语,坐实了他的“不敬”之罪。

年羹尧的覆灭,表面看是因骄纵跋扈,实则是封建皇权下“功高震主”的必然。雍正帝继位初期,根基未稳,需要年羹尧这样的重臣稳定西北、打击政敌(如胤禵);但当皇位稳固后,年羹尧的权势便成了威胁。

从政治层面看,年羹尧掌握西北兵权,又与“八爷党”有渊源(曾与胤禵共事),雍正帝既需利用他,又忌惮他与政敌勾结。据《清世宗实录》,雍正帝曾私下对大臣说:“年羹尧手握重兵,若与阿其那(胤禩)等勾结,必成大患。” 此外,年羹尧的“年选”制度,挑战了朝廷的用人权,与雍正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方针相悖。

从个人关系看,雍正帝性格多疑,对“朋党”深恶痛绝。年羹尧的“年党”势力,无疑触碰了他的底线。雍正三年,雍正帝在给大臣的谕旨中明确表示:“朕最恶朋党,凡结党营私者,必严惩不贷。年羹尧之党,当一一清除。”(朕最憎恶朋党,凡是结党营私的人,必定严厉惩罚不宽恕。年羹尧的党羽,应当一一清除。)

值得注意的是,年羹尧并非唯一的牺牲品。与他并称“雍正左膀右臂”的隆科多(雍正帝的舅舅,曾助其继位),也在雍正五年被圈禁至死,罪名同样是“结党营私”。这两人的结局,共同印证了雍正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统治逻辑。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刘甸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穿越到汉桓帝刘志私生子刘甸身上,并绑定了争霸系统。各个时代并不安分的开国之主,正史中的文臣武将,野史演义中人物,江湖中的侠剑客,齐聚汉末,掀起东汉末年的诡异乱斗。
柏路松芯
我有无敌舰队
我有无敌舰队
关于我有无敌舰队:古有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为大秦、保社稷。今有我王新打破百年之不变局,合并华夏神州,引领炎黄再临世界巅峰。唐朝末年,各地节度使佣兵自重,割据地方,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十国末年,分裂本应被大宋一统,但历史被神秘力量所改变,大宋并未出现,华夏大地依旧四分五裂。王新魂穿百年来到这个世界,灵魂附身落难世家少爷身上。在这个恶意满满未知世界中,看他如何用科学
晓小锋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单女主』『理智主角』『人设不崩坏』皇甫武正——睁开眼睛——我是沙...我是创世神!!皇甫武正还没从巨大的疼痛中反应过来感觉自己的手好像被人拿起来转了个什么东西“嗯,还行只见轮盘指向的地方『巨神战击队地神套装』(内容包括:裂地变,地神符手链,战狼战击士,苍龙战击士,虎吼战击士,巨甲战击士)“行了,修正一下战力设定,好像就没啥缺的了,去吧皮...去吧皇甫武正!!!皇甫武正:???哎哟**!!!
终极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