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一战,二战风云》最新章节。
			     一、德军战略目标:海峡制空权的初步争夺
 (一)战术侦察与防御评估
 德国空军在战役第一阶段的核心目标是:
 - 情报搜集:通过有限空袭获取英国防空体系的详细数据,包括雷达探测范围、战斗机响应速度、高射炮部署密度
 - 战力试探:评估英国皇家空军(RAF)的战斗机部队规模、战术水平及后勤保障能力
 - 心理威慑:通过袭扰商船和港口,制造恐慌气氛,动摇英国民众抗战决心
 戈林在7月9日的作战会议上强调:"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揭开英国防空网的面纱,为后续大规模空袭提供精确坐标。"德军情报部门预计RAF战斗机数量不超过500架,且雷达系统存在20公里探测盲区。
 (二)商船袭击的战略价值
 德军选择袭击英吉利海峡商船基于三重考量:
 - 经济打击:英国60%的进口物资通过海峡运输,1940年夏季每日有200艘商船往返
 - 海军牵制:迫使英国皇家海军分兵护航,削弱其对登陆部队的威胁
 - 诱饵战术:引诱RAF战斗机进入海峡上空,利用Bf-109的燃油优势进行消耗
 二、关键军事行动:从零星袭扰到集群试探
 (一)战役序幕:7月10日的首次交锋
 - 德军行动:第2航空队派出36架He-111轰炸机,在20架Bf-109护航下空袭多佛尔港
 - 英军响应:第11大队起飞12架飓风战斗机拦截,首次使用雷达引导战术
 - 战斗结果:英军击落3架德军轰炸机,自身损失1架,证明雷达引导的有效性
 (二)港口袭扰战(7月11日—31日)
 德军对海峡沿岸港口实施系统性攻击:
 - 多佛尔港:7月25日遭50架轰炸机袭击,德军使用新型SD-2集束炸弹,炸毁3个码头
 - 朴茨茅斯:7月30日凌晨,德军实施"月光轰炸",击沉英国驱逐舰"威瑟"号
 - 战术特点:采用"打了就跑"策略,轰炸机群从3000米高空俯冲投弹,战斗机在海峡中线接应
 (三)"海峡冲刺"行动(8月8日—12日)
 德军发动第一阶段最大规模攻击:
 - 兵力投入:每日出动200架次,包括He-111轰炸机与Bf-109战斗机混合编队
 - 重点目标:福克斯通码头、迪尔海防炮台、泰晤士河口商船队
 - 创新战术:使用"云层跳跃"飞行技术,在500-1500米云层间穿梭规避雷达探测
 三、英军防御体系:从被动接战到战术调整
 (一)雷达引导拦截系统的完善
 英国战斗机司令部优化指挥流程:
 - 情报融合:将雷达数据与观察员报告整合,误差从5公里缩小至2公里
 - 拦截策略:采用"分区负责制",第11大队负责海峡东段,第12大队负责西段
 - 通信升级:引入"葡萄藤"加密电台,指令传递时间从8分钟缩短至3分钟
 (二)战斗机部队的战术创新
 RAF在实战中发展出三大战术:
 - 四机疏开编队:取代传统三机密集编队,扩大视野范围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