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的技能有点离谱

第104章 商贾的重要性(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我的技能有点离谱》最新章节。

“请讲。”吴巨示意不用拘谨。

“吴卿是否记得朝会上提到的推广猪肉之事?不知准备得如何了?”祁农对此一直关注,但之前未有机会询问。

吴巨听后一愣,随即拍了下头,差点忘记了此事。

“这事很简单,只需找几个会杀猪的人,教他们技术即可。”

“如果条件允许,我希望也能把猪肉生意做成国营企业。”祁农说完,看向子楚征求意见。

“可以。”子楚思索后点头表示赞同。

他认为国营企业是个很好的想法,既能增加国库收入,又能推广盐和猪肉等重要物资,何乐而不为?

吴巨自然也同意:

“我负责技术,您提供工人,资金各占一半,利润按四六分成,我四你六,如何?”

“行。”子楚答应。

他接着问:“找合适的工人容易吗?”

吴巨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容易,如果有几个懂猪且适合做这个工作的大王能找到就最好了,我会教他们,他们再教其他人。”

子楚点头看向祁农。

祁农领会其意:“这事交给我,我一定找到合适的人选。”

一桩重要事务就此敲定。

“那屠宰场也设在城外吧。”吴巨建议。

“好。”子楚爽快应允。

众人聊了很久,口干舌燥。子楚示意侍者上茶,四人边饮边谈。

“吴卿,我还想请教些事。”祁农开口。

“请讲。”

“刚才听您提及国营企业,让我豁然开朗。您在商道上的见解很有价值,能否再谈谈国家与商贾的关系?”

吕不韦正喝茶,闻言顿时来了精神。若论商道,他绝不会错过。

“自然可以。”

吴巨稍作沉思,随即回答:“在我看来,秦国对商贾的关注还不够。国家应深入市场,实施监管。国营企业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七国各有侧重,有的重农抑商,有的重商轻农,但我认为都不够全面。农业与商业都是国之根本,不应厚此薄彼。国家需重视商贾,并加强对市场的管理。”

“例如,商品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不可强行调整,否则会导致混乱。但国家可设定基准价,避免商品价格过高或过低,从而扰乱市场。”

“还可制定生产标准,像烧刀子酒,允许兑水的比例是多少,超出规定就要惩处……”

吴巨侃侃而谈。

“对于关乎民生的商品如盐铁、粮食,国家必须直接干预,这类产业需接受严格监管,严禁走私。”

“同时要大力扶持国营企业,这对稳定市场和增强国力大有裨益。”

“等等。”子楚举手打断,“定价我能理解,为何还要控制交易量?”

“交易量容易理解,比如防止有人蓄意破坏市场。”

“破坏市场?”

“大王可曾听过管仲买鹿的故事?”

“当然听过。”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并非虚言,即便没有吴巨此番劝谏,子楚自小便熟读史书,更别说这是如此着名的一段历史。”

“齐国欲攻打楚国,但楚国实力强大,难以轻易取胜。于是齐桓公向管仲求计,管仲献策,让齐桓公高价收购楚国的鹿。”

“齐桓公派遣使者至楚国购鹿。当时楚国鹿价每头八万钱,管仲令齐桓公派出中大夫王邑携带两千万钱前往楚国大量收购。”

“楚王得知后,命令百姓捕捉鹿,用鹿换钱。”

“为了扩大影响,管仲还郑重其事地对楚国来的商人说:‘你若能弄来二十头活鹿,赏黄金百斤;弄来二百头,则赏黄金两千万。’”

“消息传出,楚国上下震动,无论官府还是民间,不分男女老少,农民纷纷放下农活,上山下田到处捕捉活鹿。”

“此时,管仲暗中让大臣隰朋在齐、楚两国收购并囤积粮食。”

“就这样,楚国靠卖活鹿赚得的钱比以往多了五倍;齐国囤积的剩余粮食,也比以往多了五倍。”

“然而,问题随之显现。”

“楚国虽然有钱,却没有粮食;齐国虽有粮食,却缺钱。”

“对于战争而言,粮食和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接着,管仲建议齐桓公进攻楚国,齐桓公疑惑,管仲解释道:‘楚国因得钱五倍,却耽误了农时,粮食无法短时间内收获,到时候他们必然需要购买粮食。那时我们只需封锁边境即可。’”

“齐桓公顿时明白,于是下令关闭与楚国的边界。结果楚国米价飞涨,楚王派人四处买米,却被齐国阻断,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占本国人口的十分之四。楚国损失惨重,三年后向齐国投降。”

“此计流传已久,被称为买鹿之计。”

“饶与吕不韦同样身为商贾,同为一国之相,对管仲之策亦十分钦佩。”

“正因如此,这难道不是证明了商贾对国家的潜在危害吗?”

吴巨说道:“比如我现在投入巨资收购粮食,粮价势必暴涨。等价格达到顶峰时,我再全部抛售,看似自己买卖,钱又回到了手中,但实际上高价之下会积压大量粮食。

这种行为会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恢复平衡需要很长时间。虽然个人难以做到,但如果是一个国家呢?这其实类似管仲的‘买鹿之计’,用金钱手段瓦解敌国的粮食储备,造成其国内 ** 和社会动荡。这样的策略是不是很可怕?”

子楚、吕不韦和祁农听了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吕不韦严肃地说:“商贾确实不能忽视。”

秦国过去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直到子楚即位、吕不韦掌权后才有所调整。吴巨的话虽有些夸张,但管仲的例子证明了这种操作并非完全不可能。

祁农点头附和:“必须加强对商贾的管理,完善相关法规。”

子楚感叹:“吴巨,你真是洞察秋毫,几句话就把潜在危机说得明明白白。”

吴巨谦虚一笑:“只是些浅显的道理。”

实际上这些道理并不复杂,只是古代重农抑商的背景下,不是所有商人具备这样的智慧。而且当时金融市场尚不成熟,货币体系也不完善,商人的作用有限。但吴巨认为,随着社会发展,这种问题迟早会出现,哪怕可能性微乎其微,也要提前防范。

“我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发现问题不解决只会留下隐患。”子楚坚定地说道。

傍晚时分,吴巨与三人长谈结束,把所有想法一股脑倾诉出来,剩下的完善和规划就交由他们继续商议。眼看天色渐晚,该谈的事情谈完,吴巨起身告辞回家用餐。临行前,他邀请大王与祁卿数日后酒楼开业时到场支持。二人欣然答应。

次日,吴巨因剧情细节稍有疏漏暂停更新,表示会在明日补足内容,争取从第六迁写到第八迁,具体篇幅视情况而定,请读者稍作等待。

时光流转至二月上旬,春寒料峭。为新酒楼命名之事,吴巨已反复斟酌半月。诸如“天下第一楼”之类浮夸之词,他果断放弃。参考同行,如“醉仙阁”“流涟居”,仍觉不够满意,最终定案拖延至初春。

这一天,魏磬在吴府假山凉亭内研读医书,周围堆满了书籍。吕凝坐在一旁沐浴阳光,吴巨则靠在她身边,头枕在她的裙摆上,显得有些苦恼。魏磬见状笑道:"师父起名总是困扰。"吕凝也笑着调侃他是"起名废晚期"。

吕凝笑了笑,随即轻声问:"堂堂一大词人,作诗填词都出口成章,怎么起个名字就难住了呢?"

吴巨沉思片刻,忽然睁眼道:"此言甚是。"

他完全可以从古诗中寻找灵感。

刹那间,无数诗词涌入脑海: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楼外楼、独上西楼……

许久后,吴巨开口:"就叫结海楼吧。"

"结海楼?"两位女子不解。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吴巨解释。

两位女子恍然大悟:"新诗?"

"算是一种吧。"终于有个称心的名字,吴巨心情舒畅,起身准备去写招牌。

走了一半,他又转身回来,趁吕凝不注意,在她脸颊轻吻一下。

吕凝愣住。

"这是感谢你提供的灵感。"吴巨说完又跑开了。

吕凝摸着发红的脸颊,嗔道:"哪有送谢礼还占便宜的。"

一周后,结海楼开张!

外墙拆除,帷幕落下,一座宏伟雅致的新酒楼展现在众人面前。

三层高,通透宽敞,飞檐微翘,尽显大气优雅。

"这就是吴巨新开的酒楼。"

"听说是咸阳城里除了无拘酒肆外,唯一供应烧刀子的地方,但配额限制很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欢乐宋
欢乐宋
王大卫穿越到了大宋朝,还是双穿,他一边捣腾两边的东西挣大钱,一边等待汝瓷和钧瓷问世挣更大的钱。你以为他是腹黑男主,他却为了朋友杀辽使,平青唐,战西夏,争霸海域。你以为他不解风情,他却为了心爱的女人,追到上穷碧落下黄泉。王大卫说:大宋朝,我来了,全都给我嗨起来!
王大胃
孑孓不独行
孑孓不独行
关于孑孓不独行:民间传言食黄鳝可补气血,强筋骨。那白色的黄鳝呢?大盛末年,苏北农村少年闯临海。目标就是活下去,没想很多很远。扛大包,当伙计,做买办,一步一步积累,目标不变就是小钱钱。世间苦,能吃饱饭也不易,发善心还是只为抱团活下去?面对世界始终心怀善意。时局动乱,风起云涌。如草,如蔓,如树?时势之下皆是虚。
公交八公司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我有无敌舰队
我有无敌舰队
关于我有无敌舰队:古有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为大秦、保社稷。今有我王新打破百年之不变局,合并华夏神州,引领炎黄再临世界巅峰。唐朝末年,各地节度使佣兵自重,割据地方,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十国末年,分裂本应被大宋一统,但历史被神秘力量所改变,大宋并未出现,华夏大地依旧四分五裂。王新魂穿百年来到这个世界,灵魂附身落难世家少爷身上。在这个恶意满满未知世界中,看他如何用科学
晓小锋
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
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
关于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火影世界迎来一个限定月读世界的漩涡面麻。纯火影体系,无系统。这是离别的馈赠。三代老头早看你不爽了,给你几个大逼斗。鸣人你想当火影?我愚蠢的欧豆豆哟!照美冥,以后我罩着了你了。
行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