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岳父是朱元璋》最新章节。
这是科举的第一级考试,通过者称为生员、秀才或童生。成绩优秀的秀才可以享受国家的廪膳补助,称为廪生。
接下来的就是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秋季在各省城举行。参加者主要是本省的秀才和监生,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而第三级那就是会试,同样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通常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进行。
各省举人可以参加,考中者称为贡士,之后才是殿试。
现如今大明的会试与殿试,也都已经进行了改革,使得进士头名,会试头名的含金量大大降低。
就像常二郎这位最后一位全国状元还算知名之外,之后的每一次会试,都会出现十数名省会元,以及十数名的省状元。
这踏马的状元都论打来计算,含金量不低才怪。
当然,这些都已经不是问题,而是现如今的大明所需要的人才远远不足。
毕竟几乎每一位读书人,都觉得自己很牛逼,都想要踏过三关,成为进士。
似乎成不了进士,自己这辈子读书就等于是白读了。
可问题是,不少的读书人,读到须发斑白,都还要来考举人,考进士。
这都快要入土了你们还来,玩呢?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位学官认为,朝廷不该放任那些苦读诗书,才华横溢的才俊,一辈子都耗费在科举的途中。
毕竟这些人既然有才华学识,并不见得非要考中进士才给朝廷效命。
所以,这位学官建议朝廷,给所有参加科举的人士多一个限制,也增加一项特权。
那就是,所有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年龄不得超过三十五岁,也就是说,三十五岁以后,就自动失去了参加科举的资格。
再有就是,未来大明的地方官吏,一律从科举人士中选拔。
例如那些不入流的吏员,秀才就自动获得吏员的资格。
而举人,能够获得的比吏员更好一档的甄选官员资格。
至于进士,仍旧是按照现如今的选官体制,不会有什么改变。
如此一来,朝廷中的官员的平均年纪,自然是会变得年轻而富有朝气。
而且三十五岁这个坎,这些进士什么的,也已经有了丰富的人生历练,而且他们还年富力强。
要是让那些年已老朽,须发花白,耳聋眼花的货色都能选官,那么对于朝廷和个人才俊而言,都属于是浪费。
而且如果说府、州、县以及官衙中的那些官吏,都是朝廷选派的话。
那么可以最大程度的削弱那些各地的士绅乡贤对于官府的影响力。
毕竟过去除了主要官员之外,几乎所有的那些书吏之流,都是那些士绅乡贤的子弟。
那样一来,等于是把朝廷的权柄都分润给了那帮家伙。
而这也是为何许多朝廷政令在地方上难以推行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家伙本就是既得利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