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名义:拒绝梁璐,靠钟小艾镇汉东》最新章节。
这就是彩电。
“嘿,真是彩色的。”
阎埠贵觉得新奇,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许大茂的话,他当作没听见。
钱绝不能乱花,必须节约。
眼前这哪是电视机,分明就是两套小四合院。
太贵了。
“行了,大茂,你先看,我回去了。”
阎埠贵觉得浑身不自在,总觉得彩电价格太高,长时间观看还让身体感到不适。
他反复思考,最后决定回家休息,同时盘算着如何从孩子们那里多赚些钱。
离开前,他没有忘记带走那个纸箱子。大茂曾随口提过这件事,阎埠贵记得非常清楚。既然已经答应给他的东西,那就带回去了。就算是折叠后,拿到废品站也能卖个一两分钱。
摇晃着脑袋离去,阎埠贵感叹,两千五百块买台彩电,这样的生活简直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他满脑子都是彩电的事,以至于没注意到屋里的冰箱,否则他会更加惊讶。毕竟,彩电加上冰箱,价值几乎等同于四套四合院。
屋内,许大茂坐在凳子上看了会电视。
屋外,阎埠贵刚走不久,关于彩电的消息就在大院里迅速传开。
“告诉你们,那台彩电可不得了,两千五百块啊,相当于两套小四合院。”
三大爷阎埠贵说话时一本正经,好像彩电是他自己买的一样。
听了这话,大家都半信半疑。两千五可不是小数目,哪能随便就拿得出这么多钱。
“三大爷,您是在讲评书吗?我们知道许厂长家境不错,但两千五百块,这数字也太夸张了吧。”
“对吧大家伙,你们说是不是?我没说错吧。”
刘成第一个不信,他在工厂干了这么多年。一年才挣四百多块,扣除一家人的日常开销,每月只能省下十几块。买锅碗瓢盆都要花钱,用钱的地方太多。
攒了二十多年,也攒不到两千五。虽然人和人之间有差距,但不会这么大吧。刘成年纪比大茂大不少呢。
“对,刘成说得对,要是有一千块,我信,大茂家的经济条件掏出来应该没问题。”
“两千五嘛,三大爷您这是跟我们开玩笑呢,哈哈。”
“就是啊,有了两千五,干嘛不买点更有用的东西,总比买彩电强吧。”
大家的想法差不多,花这么多钱买彩电,得先看看对方家底有多少。至少得有五万以上的资产,而许大茂家上有老下有小。
阎埠贵急切地解释着:“你们别不信,我真的没骗人!大茂家确实买了彩电,而且是外国货,花了两千四百多块。”
人群中,刘海中清了清嗓子,缓步走向许大茂家。
没多久,他神色严肃地走出来,众人立刻围上来。
“二大爷,怎么回事?您给透个底吧。”
“就是啊,您最靠谱,赶紧说说!”
刘海中坐定后,郑重地点点头,说道:“刚才我去看过,大茂家的确买了彩电,还是进口的,价格跟老阎说的基本一致,两千四百多块。”
他的语气平静,显然对此并不心动,毕竟他对电视节目兴趣不大,戏曲和新闻对他来说都没太大吸引力。
“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他们家真的买了!”阎埠贵松了口气。
刘海中接着补充:“除了彩电,他们家还添置了一台冰箱,听说也是进口的,大概也得两千多块。”
此言一出,人群顿时沸腾。
“天啊,连冰箱都有了?这不是越来越像城里人了吗?”
刘成率先质疑:“二位大爷,你们的话也太夸张了吧,照这样下去,是不是明年就要买飞机了?这两样东西加一起快五千块了,谁家能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
大爷们总说花钱就是几千块几千块的,这让人难以接受。大家本以为许大茂家买了电视,结果听说冰箱的事情后又开始怀疑了。一台国产冰箱都要两千块,进口的更贵,加起来五千块可不是小数目。许大茂虽然天天坐公家的车,但这车属于加工部工厂,并非他个人财产。
"老刘啊,许大茂是不是真买了冰箱?" 阎埠贵一脸震惊,连声音都在颤抖。电视已经够让他羡慕的了,现在又多了一台冰箱。四五千块的开销,大茂家也真是舍得。
"电视和冰箱都是真的。" 刘海中点头,却缩回手,眼神犹豫。他也不信是真的,但许大茂确实买了。对他来说,买电视不是难事,但两三千块的支出还是需要考虑一下。
"许厂长家是不是最近发财了?" 刘成心里很不服气,想着要多留意许大茂一家,打听加工部的情况。坐公家的车只能羡慕,但电视和冰箱是私人财产,大家都想拥有。
带着满心疑问,众人各自回家,继续和家人讨论电视和冰箱。等大家都 ** 了,阎埠贵凑到刘海中身边。
"老刘,我觉得大茂从不做没把握的事,他肯定找到了赚钱的门路。你要是想买电视和冰箱,就该开始想办法赚钱了。"
"老阎,你的话有道理,我抽空去问问。" 刘海中立刻心动了。从刚才大家的表现可以看出电视和冰箱的吸引力有多大。是否真的需要它们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紧跟潮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关键在于面子,尤其是在大院中的地位。有了彩电和冰箱,就能在大院里显得格外有面子。
人生在世,追求的无非就是这份面子罢了。
第295章
彩电和冰箱带来的影响在大院里愈发明显。五千元可不是小数目,没人能保持冷静。
许大茂家一如既往地平静,丝毫不受外界波动的影响。孩子们照常上学,大人也按时上班。下班回家,一家人围坐看电视。
"对了,大茂,我朋友从老家带来一株老山参,看起来不错,我想买下来,你觉得如何?"
边看电视,于海棠想起今天工厂的事情。
"买吧,不贵。"
许大茂毫不犹豫,他认为人参不值钱,老山参也不过如此。最多十几块,而且私人买卖暂未放开,要卖也只能卖给公家,一株才几块钱,绝不会超过五块。
否则,他早就利用空间种植人参了。这种东西并非消耗品,靠它赚钱至少要到九十年代。
"对了,海棠,给孩子们找点事情做吧。听我说..."
许大茂突然想到,邮票几年后会升值。集邮可能赚钱,但他不想亲自参与,只是想让孩子们试试,锻炼一下。
投资由许大茂负责,孩子们只需去买进卖出。十元买,十五元卖。这活儿简单,跑跑腿就行,适合孩子们。
赚来的钱全部归他们当零用钱。自己赚的钱和父母给的钱,感受完全不同。孩子们花自己的劳动所得,一定很开心。
于海棠认真思考后同意了。
"要是行得通,就让他们试试吧。"
于海棠对集邮一无所知,但她相信许大茂的消息灵通。几十块钱而已,不妨让孩子试试。
"你放心,没问题。"
许大茂信心满满,集邮的关键是要炒作。
许大茂一心要把邮票市场炒热,他自信满满地说,如今整个京城除了公家机构,他的现金储备无人能及。
在他手里,邮票的价格随心所欲,想定多少就能定多少。至于最终能赚多少,他心里有数,只要赚个两三倍就够了。他打算赚够了就抽身而退,剩下的亏损风险由其他人承担。
做生意嘛,有赚就有亏,这是常理。邮票交易的风险相对较小,因为它不像粮票那样重要。他已打定主意,等到孩子们放学回家,就把这个计划告诉他们。
“爸,倒腾邮票真的能赚钱吗?”许骁听得来了兴趣,毕竟钱确实是个好东西。小孩子手里的一块钱,就能让他们开心很久。而且抓投机倒把的政策虽然严厉,但不会针对他们这些未成年人。
许靖在一旁也跃跃欲试,觉得父亲说得轻描淡写,却充满吸引力。买进卖出邮票,如此简单的操作就能赚钱,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机会。
“本钱我出,你们放心去买,我保证至少有五成的利润!”许大茂计划着,一开始要花些小钱吸引大家参与。比如,派人在市场上以十五块的价格收购十块钱的邮票。这样消息传出后,肯定会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和加入。
“爸,您说得这么靠谱,那我们就干吧!明天就去买邮票!”许骁和许靖迫不及待,但邮局已经关门,只能等第二天再去。
晚饭时,父子三人讨论起邮票,许大茂劝他们别急,邮票可以慢慢炒,还可以尝试其他项目,比如花鸟鱼虫,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赚钱的机会。
一只虫子,只要学会炒,也能炒出万元身价。
许大茂从不做亏本生意,市场绝不会让他亏钱,亏钱的只会是最后接盘的人。
晚饭后,一家人看完电视正准备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