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最新章节。
临行前,他握着阿莱娜的手说:"祁山就交给你了。若魏军再来,可用火攻破他们的攻城器械。"同时,他将自己珍藏的战术手札交给阿莱娜,叮嘱她仔细研读。
赶往陈仓的路上,汉军日夜兼程。寒风卷着砂砾打在脸上,如同刀割一般。士兵们相互搀扶着前进,有的脚上磨出了血泡,却仍咬牙坚持。当他们抵达大散关时,却发现关隘已被魏军占领。
钟会站在城头,望着山下的汉军,高声喊道:"姜维,你来得正好!今日我便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军事天才!"说着,他下令放箭。顿时,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汉军,姜维连忙指挥士兵躲在盾牌后面。
强攻显然行不通,姜维决定智取。他带着几名亲卫沿着关隘探查,发现大散关右侧有一条隐秘的山间小道。那是一条仅容单人通过的羊肠小道,两侧是陡峭的山壁,上面布满青苔,稍不注意就会滑倒。于是,他挑选了五百名精锐士兵,让他们换上魏军的服装,趁着夜色悄悄摸上山道。
当这五百人出现在魏军背后时,汉军主力立刻发动攻击。喊杀声震天,火把将夜空照得通红。前后夹击之下,魏军大乱,钟会不得不下令撤退。然而,钟会并不甘心失败。他在撤退途中设下埋伏,等汉军追兵进入峡谷,突然发动攻击。一时间,巨石滚落,箭矢横飞,汉军死伤惨重。姜维身陷重围,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
千钧一发之际,阿莱娜率领羌骑及时赶到。她骑着一匹枣红色的战马,弯刀在月光下闪着寒光。羌人的战吼震破夜空,鲜卑战马列成锥形阵,直接冲入魏军的埋伏圈。战斗中,阿莱娜的手臂被流箭射中,却仍挥舞着弯刀,带领羌骑左冲右杀。钟会见势不妙,只好仓皇逃走,丢下满地的兵器和尸体。
第四折 金城风云起狼烟
祁山和陈仓的战事暂时平息,但更大的危机正在金城郡酝酿。鲜卑首领轲比能亲率三万骑兵,绕过祁山防线,直扑金城。那里不仅是汉军的重要粮草基地,更囤积着大量战马。一旦失守,汉军将陷入无粮无马的绝境。
姜维接到消息时,正在陈仓整军。他望着地图,手指在金城郡的位置反复摩挲。若分兵救援金城,祁山和陈仓的防线就会变得薄弱;若不救,金城必失。思忖良久,他决定兵行险着:留下少量兵力虚张声势,自己则率主力秘密驰援金城。为了迷惑敌军,他还让人在祁山和陈仓的营地里遍插军旗,夜晚点燃比平时多三倍的篝火,同时安排士兵假扮成百姓在营地周围劳作。
汉军沿着渭水南岸急行军,白天躲在密林里休息,夜晚借着月光赶路。士兵们的鞋子磨破了,就用布条裹住脚继续前进;干粮吃完了,就采摘野果充饥。有一次,队伍误入沼泽地,几名士兵陷入泥潭,同伴们冒着危险用绳索将他们拉出来。终于,在魏军攻城前一天,汉军赶到了金城。
轲比能没想到汉军来得如此之快,措手不及之下,暂时停止了进攻。姜维登上城楼,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鲜卑营帐,心中暗暗盘算。他发现鲜卑人扎营的地方地势较低,若能引渭水灌营,定能重创敌军。于是,他派人偷偷在渭水上游修筑水坝,又让士兵们准备了大量引火之物。
三日后的深夜,汉军突然决堤放水。汹涌的河水如猛兽般冲向鲜卑营帐,顿时一片混乱。鲜卑人从睡梦中惊醒,有的被水冲走,有的慌乱中找不到战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姜维趁机下令放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威,鲜卑人的营帐瞬间变成一片火海。战斗中,一名汉军将领为了确保水坝顺利决堤,亲自留守在水坝处,最终被汹涌的河水卷走。
轲比能慌乱中组织反击,但他的骑兵在泥泞的地面上根本无法发挥优势。汉军则趁机出击,杀得鲜卑人丢盔弃甲。轲比能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部仓皇北逃。此役,汉军不仅保住了金城,还缴获了大量战马和粮草,士气大振。
第五折 陇右长歌传千古
金城之战后,曹魏暂时停止了对陇右的进攻。姜维抓住时机,在陇右地区大力发展生产。他亲自带领百姓开垦荒地,教他们如何使用新式农具;兴修水利,挖掘了十几条水渠,让干涸的土地重新变得肥沃。他还从蜀地请来能工巧匠,教百姓烧制陶器、冶炼铁器,建立了多个手工作坊。
为了加强边防,姜维重新规划了陇右的防御体系。他在险要之处修筑堡垒,训练精兵,还与西羌等部落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盟。
阿莱娜则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负责处理民族事务。她经常深入到羌人、氐人的部落中,调解纠纷,传播汉地的文化,还组织了汉人与少数民族的贸易集市。
这年秋天,姜维带着阿莱娜和维兴登上冀县城头。远处的田野里,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山坡上,牛羊悠闲地啃食着青草。
维兴已经长成了一名英姿飒爽的将领,他望着这片安宁的土地,自豪地说:"父亲,如今的陇右,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地方了!"
姜维欣慰地点点头,目光望向北方。他知道,只要曹魏还在,陇右就永远不能放松警惕。
但他坚信,只要有这些忠诚的将士和百姓在,蜀汉的旗帜就永远不会倒下。"记住,"他语重心长地对维兴说,"守护陇右,不仅是守护土地,更是守护汉家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宁。"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际。姜维站在城头,望着这片他为之奋斗半生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感慨。
从一个年轻的将领到如今的陇右守护者,他经历了太多的生死考验。但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为了蜀汉,为了百姓,他愿意付出一切。而他的故事,也将永远在陇右大地上传颂,成为忠义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