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最新章节。
第一折 暗云压城危局至
景元二十四年深秋,凛冽的北风如同万把钢刀,裹挟着砂砾在陇右大地上肆虐。枯黄的野草被连根拔起,在空中打着旋儿,撞在残破的城墙上又跌落尘埃。
姜维身披陈旧的玄甲,外罩一件褪色的狐裘,独自伫立在冀县城头。玄甲上暗红的血渍早已凝结成块,与斑驳的铜锈交织在一起,诉说着往昔的惨烈战事。
他的发丝被寒风吹得凌乱,几缕灰白的鬓发在风中肆意飞舞,胡须上甚至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霜,却浑然不觉。
远处的地平线上,无数流民正艰难地朝着临洮城涌来。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补丁摞着补丁的衣袍在风中猎猎作响。有的怀中抱着啼哭不止的婴儿,婴儿的小脸被冻得通红,哭声微弱而断断续续;有的搀扶着行动不便的老人,老人拄着粗糙的木杖,每走一步都要喘息良久。队伍中不时传来阵阵咳嗽声和虚弱的呻吟,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难。姜维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充满了忧虑。这些流民大多是被战火波及的百姓,如今寒冬将至,若不及时安置,恐怕会有不少人熬不过这个冬天。
"将军!安定急报!"一名浑身是血的斥候跌跌撞撞地冲上城楼,脚下的草鞋早已磨破,露出血肉模糊的脚趾。他的战甲上凝结的血痂随着急促的喘息簌簌掉落,手中的长矛也在微微颤抖。"曹魏征东将军诸葛诞率五万大军,联合匈奴左贤王,已破萧关!沿途烧杀抢掠,所过之处,鸡犬不留!"斥候颤抖着递上染血的布帛,上面用暗红血迹歪歪扭扭写着"冀县危矣"四个字。姜维猛地攥紧布帛,指节泛白,布帛在他掌心发出细碎的撕裂声。冀县作为陇右防线的关键据点,一旦失守,曹魏大军便可长驱直入,直捣蜀汉腹地,整个局势将岌岌可危。
阿莱娜匆匆赶来,她的发辫被风吹得凌乱不堪,几缕发丝粘在沾满尘土的脸颊上。作为西羌部落的才女,她熟知陇右一带的山川地理和风土人情,此刻眼中满是忧虑。
她的羊皮袄上还沾着赶路时的泥浆,腰间的皮鞭也磨损得厉害。"我刚从羌人部落回来,匈奴与鲜卑残部结盟了。"她展开随身携带的羊皮地图,粗糙的指腹划过陇右与匈奴接壤的边境,"他们在六盘山峡谷设下重兵,准备截断汉军援军。而且......"阿莱娜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魏军此次带来了改良后的投石车,射程比之前远了一倍,城墙恐怕难以抵挡。"她的声音微微颤抖,显然意识到了局势的严峻。
姜维眉头紧锁,凝视着地图上蜿蜒的渭水与起伏的六盘山。这里地势复杂,山川交错,虽有天险可守,但曹魏大军来势汹汹,且有异族相助,局势对汉军极为不利。他伸手抚摸着城墙上的裂痕,这些都是以往战事留下的伤痕。沉思良久,他突然目光一亮,转头对副将张虎下令:"传令下去,立即征集所有麻绳、铁钉,三日内务必打造五千个'悬石铁索'!再命工匠日夜赶工,在城墙上加装可旋转的弩台。记住,每架弩台配备十名精锐射手,务必做到万无一失!"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三日后拂晓,曹魏联军如期而至。凛冽的寒风中,诸葛诞骑在高头大马上,身披华丽的银甲,外罩一件雪白的貂裘,手中羽扇轻轻摇动,尽显大将风范。他望着城头严阵以待的汉军,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冷笑:"姜维,你死守陇右多年,今日便是你的葬身之地!"随着他一声令下,五万大军如黑色潮水般涌向冀县城墙。改良后的投石车率先发动攻击,巨大的滑轮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粗壮的绳索被拉到极致。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巨大的石块如流星般划破天空,重重砸在城墙上,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城墙在剧烈的震动中出现一道道裂痕,守城的汉军将士们被震得头晕目眩,不少人摔倒在地,耳鼻渗出鲜血。
姜维站在城头,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敌军的一举一动。他看到一名年轻的士兵被石块击中,当场脑浆迸裂,尸体被巨大的冲击力抛向空中,又重重摔落在地。
姜维的心中一阵绞痛,但他知道此刻绝不能有丝毫动摇。当他看到敌军进入"悬石铁索"的攻击范围时,果断下令:"放!"刹那间,无数碗口粗的铁索从城墙上飞落,铁索末端的巨石如雨点般砸向敌军。惨叫声、马嘶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曹魏联军的阵脚顿时大乱。一些士兵被巨石砸中,当场血肉模糊;有的战马受惊,扬起前蹄将骑手甩落,又疯狂地践踏过去。诸葛诞见状,恼羞成怒,挥舞着羽扇大喊:"给我继续进攻,不要停下!"然而,汉军的弩台开始发威,密集的箭矢如飞蝗般射向敌军,不少士兵中箭倒地,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第二折 六盘峡谷伏兵起
首战受挫并未让诸葛诞气馁,这个出身曹魏名门的将领,素以坚韧和谋略着称。当晚,他的大帐内灯火通明,羊皮地图铺满整张长桌,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陇右的山川地形和汉军布防。诸葛诞与匈奴左贤王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炭火旁,商议着下一步的计策。炭火噼啪作响,火星不时溅起,照亮了他们脸上阴鸷的表情。
"姜维老儿果然有些手段。"诸葛诞用铁钳拨弄着炭火,火星四溅,"但陇右迟早是我囊中之物。我们假意攻打上邽城,实则在六盘山峡谷设下三万伏兵。那峡谷两侧山势陡峭如刀削,中间仅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正是打伏击的绝佳之地。一旦汉军援军进入峡谷,就如同瓮中捉鳖,插翅难逃。"他的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汉军全军覆没的场景。
匈奴左贤王捋着胡须,哈哈大笑:"妙!妙!只要截断汉军援军,冀县就是一座孤城,早晚得落入我们手中。到时候,陇右大地将任我们驰骋!"他的笑声中充满了贪婪和野心。
与此同时,姜维的军帐内也是气氛凝重。摇曳的油灯下,姜维与一众将领围坐在沙盘前,眉头紧锁。斥候不断传来敌军的动向,每一条消息都让局势变得更加严峻。姜维仔细研究着诸葛诞的行军路线,突然发现了其中的蹊跷。"诸葛诞一向谨慎,此次却大张旗鼓地攻打上邽,这其中必有诈。"他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沙盘上的六盘山位置,"霍弋,你率三千骑兵佯装救援上邽城,行军时务必做出慌乱之态,旗号散乱,马蹄声杂乱,引敌军出击。记住,一旦敌军现身,立刻且战且退,将他们引入峡谷深处。但不可退得太快,也不能太慢,要让敌军觉得有机可乘。"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又转向另一位将领木尔丹:"你带两千羌人勇士从小路迂回到敌军后方,等他们主力出动,便烧毁粮草辎重。此次行动,时机最为关键,稍有差错,便会满盘皆输。"
霍弋领命而去。当他的骑兵接近六盘山时,寒风愈发凛冽,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来临。队伍故意走得凌乱,军旗东倒西歪,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突然,一声号角划破长空,曹魏与匈奴的联军如饿狼般从峡谷中冲出,喊杀声响彻山谷。霍弋佯装不敌,率军后撤,途中故意丢弃一些粮草和兵器,让敌军以为汉军仓皇逃窜。诸葛诞见此,更加确信汉军毫无防备,当即下令全军追击,却不知自己正一步步踏入姜维设下的陷阱。
就在此时,木尔丹率领的羌人勇士悄悄摸到联军后方。他们穿着与夜色融为一体的黑衣,借着地形的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敌军粮草营地。木尔丹举起火把,示意手下准备。当他看到敌军主力全部进入峡谷后,大手一挥,数千名羌人勇士手持浸透桐油的火把,点燃了堆积如山的粮草。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噼里啪啦的爆裂声中,联军顿时大乱。正在追击的士兵们听闻后方起火,军心浮动,队伍开始出现骚乱。
姜维抓住时机,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从正面杀出。汉军的强弩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巨大的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敌军。
与此同时,预先埋伏在悬崖上的士兵们将捆绑着石块的藤蔓割断,巨石如流星般砸向峡谷中的联军。峡谷中狭窄的通道让联军根本无法展开阵型,士兵们挤在一起,成为了汉军的活靶子。惨叫声、哭喊声、马嘶声交织在一起,鲜血顺着峡谷的沟壑流淌,将脚下的土地染成暗红色。诸葛诞见势不妙,想要撤军,却发现退路已被霍弋截断。他望着周围死伤惨重的士兵,心中懊悔不已,但为时已晚。在亲兵的拼死保护下,他好不容易杀出重围,但此次伏击让他损失惨重,三万大军折损过半,短时间内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
第三折 羌道奇兵破困局
六盘山之战后,诸葛诞改变策略,转而切断汉军的羌道补给线。羌道是陇右与西羌部落联系的重要通道,不仅是粮草运输的命脉,也是获取战马和战略物资的关键。
一旦被切断,汉军不仅失去了粮草和战马的来源,也会失去西羌部落的支持,局势将变得更加被动。诸葛诞派出精锐骑兵,伪装成商旅,混入羌道,专挑押运粮草的队伍下手。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汉军损失粮草过半,冀县城中开始出现饥民,军心也开始动摇。
寒风呼啸的深夜,姜维在军帐中来回踱步,油灯昏黄的光芒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在帐幕上摇曳不定。
他眉头紧锁,眼中布满血丝,连日来的焦虑和疲惫让他显得更加憔悴。"这样下去不行。"他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充满了忧虑,"诸葛诞这是要困死我们。必须有人去夺回羌道,打通补给线。"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帐中诸位将领,最后落在了阿莱娜身上:"你熟悉羌道地形和羌人部落,带两千汉军和三千羌人勇士,夺回羌道。记住,不可强攻,要智取。羌道对我们至关重要,务必成功。"
阿莱娜坚定地点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必胜的决心:"将军放心,我定不辱使命。"她深知羌道的重要性,也明白此次任务的艰巨,但作为西羌部落的才女,她有信心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阿莱娜带着队伍悄悄出发了。夜色如墨,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
队伍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行进,脚下的碎石不时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阿莱娜走在最前面,她的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耳朵仔细聆听着任何异常的声音。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她找到了一条隐秘的小路,这条小路鲜为人知,只有当地的牧民偶尔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