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算长安》最新章节。
南京的深秋,梧桐叶铺满明孝陵的神道。李逸风裹着粗布褂子,混在挑夫队伍里避开巡逻的新军。怀中的青铜残片贴着皮肤发烫,与玄真合葬时取下的半块玉佩在口袋里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那是开启朱元璋观星台的钥匙。
“前面的,快点!”督工的哨棍抽在挑夫背上。李逸风低头盯着地面的石砖,数到第七十九块时,终于看见砖缝里隐约的北斗刻痕。这是《推背图》第四十六象的提示:“黯黯阴霾,杀不用刀;万人不死,一人难逃”,暗指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前,在紫金山埋下的星象秘藏。
绕过碑亭,破败的观星台遗址出现在眼前。台基上的青苔里,半块刻着“钦天监”字样的石碑斜插着,碑面的日晷刻度与唐朝浑天仪的分野完全吻合。李逸风摸出玄真的桃木剑,按“斗柄指北”的方位插入石缝,地面突然传来齿轮转动的闷响。
“果然在这里。”身后传来熟悉的咳嗽声。李逸风转身,看见张之洞由幕僚搀扶着走来,老人脸上蒙着纱布,右耳已在上海观象台的爆炸中炸断,“袁党正在挖掘明故宫的地宫,他们以为《推背图》的真本藏在朱元璋陵寝里。”
“真本不在地下,在天上。”李逸风指着观星台残留的石柱,“朱元璋让刘伯温按北斗七星排布台基,每根柱子对应一颗主星。玄真说的‘双生魂合一’,其实是指......”话未说完,远处突然传来密集的枪声。
子弹擦着头皮飞过。李逸风拽着张之洞滚进草丛,只见三十余名身着黑衣的刺客呈扇形包抄而来,为首者正是王承业——他左脸缠着绷带,手里拎着从上海夺来的乾隆抄本。
“李逸风,你跑不了的!”王承业挥动手臂,刺客们举起的枪口泛着幽蓝——竟是淬了毒的达姆弹。李逸风护着张之洞退到观星台石柱后,瞥见抄本封面的“象”字突然扭曲,变成朱元璋画像上的“明”字。
“把青铜残片交出来!”王承业的声音里带着癫狂,“袁大帅说了,只要拿到第三重锁的密钥,就能让《推背图》的预言永远为己所用!”
李逸风突然想起玄真临终前的血书:“解铃还须系铃人”。他摸出残片与玉佩,对准石柱上的北斗凹槽。当两块青铜严丝合缝地嵌进去时,整座观星台突然震动,七道光束从柱顶射出,在夜空中勾勒出完整的北斗星图。
“看天上!”张之洞突然指向北斗第六星。李逸风望去,只见星光组成的图案正是《推背图》最后一象——第六十象的“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更惊人的是,星图中竟浮现出唐朝钦天监的建筑轮廓,与眼前的观星台完美重叠。
“原来如此!”李逸风大喊,“朱元璋重修观星台时,照抄了唐朝钦天监的星图!两朝的观象台其实是同一座,只是时空不同!”他转向王承业,“你以为控制预言就能掌控天下?但袁天罡早就算出,妄图篡改天命的人......”
话音未落,第七根石柱突然翻转,露出内壁刻着的《推背图》真本。李逸风抢步上前,却见真本上的卦象竟在不断变化——第四十五象的北洋水师沉没变成了武昌起义的炮火,第四十六象的“一人难逃”化作袁世凯称帝后的众叛亲离。
“不可能!”王承业扑过来抢夺真本,“这图明明......”他的话戛然而止,因为真本的最后一页,赫然画着他此刻的模样——跪在观星台前,手中抄本燃成灰烬。
远处传来新军的军号声。李逸风知道,这是张之洞安排的伏兵到了。他将真本塞进张之洞手中,转身面对王承业:“你看清楚了,《推背图》从来不是预言工具,而是面镜子——照见妄图逆天者的可笑模样。”
刺客们的枪响被一声闷雷掩盖。倾盆大雨中,李逸风看见真本上的卦象全部化作光点,飞向夜空的北斗星图。当第一颗子弹穿透王承业的胸膛时,他终于明白玄真说的“象眼”究竟是什么——不是具体的人或事,而是每个时代里,那些不愿被命运摆布的人心中的光。
雨停时,张之洞在幕僚搀扶下走向观星台。李逸风望着老人颤抖的手抚过真本,突然发现那些变幻的卦象早已凝固,最后一象的空白处,赫然出现了新的字迹:“民国元年,帝制终结”。
“去北京吧。”张之洞将真本交给李逸风,“紫禁城的钦天监里,还有最后一道锁。”老人转身望向紫金山的晨雾,声音里带着释然,“而我,该去完成最后一件事了——给李鸿章大人写封信,告诉他,《推背图》的真正秘密,我们找到了。”
李逸风握紧真本,踏上通往京城的官道。他知道,这一路不会太平,袁党的残余势力绝不会轻易放弃。但此刻,他终于不再被预言束缚——因为他明白,真正的“天算”,从来不在卦象里,而在千万个像他一样,为了改变命运而奔走的人脚下。
紫金山的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照亮了真本的第一象:茫茫天地间,两个解图人并肩而立,一人指向过去,一人望向未来。而他们脚下的土地,正在黎明的曙光中,等待着真正的天命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