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野史!

第92章 赵子龙龙魂犹烈斩五将,诸葛亮智海微澜诱三城(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野史!》最新章节。

当夜,赵云、关兴、张苞三路蜀军,如同三把锋利的尖刀,狠狠地插入了已然混乱不堪的魏军阵中,来回冲杀,势不可挡!邓芝亦率领后续接应兵马赶到,四路大军并力夹攻,将数万魏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其“反败为胜之势”已然确立!

那夏侯楙本就是个并无真才实学的草包将军,又兼年纪尚轻,从未经历过如此惨烈的战阵,眼见手下兵马大乱,死伤枕藉,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哪里还敢再作抵抗?他急忙召集身边仅存的百余名骁勇亲兵,也顾不得指挥残余的魏军,便慌不择路地向着南安郡(魏国边境重镇)的方向,夺路而逃!其余魏军将士,因见主帅逃遁,更是军心彻底崩溃,纷纷抛下兵器,四散逃窜,其“溃败之势”已无可挽回。

关兴、张苞二将,听闻夏侯楙已望南安郡方向逃窜而去,精神更是大振,立刻率领本部精锐骑兵,连夜向南安城方向追赶而去,誓要将其生擒活捉。

夏侯楙一路狂奔,好不容易逃入南安城中,惊魂未定之余,急忙下令紧闭城门,并驱赶城中所有能战之兵,登上城墙,日夜防守,其“惊弓之鸟之态”狼狈不堪。关兴、张苞二人率军追到城下,见城门已闭,便立刻将南安城团团围住,日夜攻打。赵云随后亦率兵赶到,与关、张二人合兵一处,从三面猛攻南安城。不多时,邓芝也引着蜀军主力后续部队赶到,四面合围,将一座小小的南安城围得水泄不通。然而,南安城池虽然不大,但城墙却也还算坚固,守军在夏侯楙的严令之下,亦是拼死抵抗。蜀军一连攻打了十日,竟未能将城池攻下,反而折损了不少兵力,其“攻坚之难”显而易见。

正在蜀军攻城受挫,众将一筹莫展之际,忽有探马飞报,说丞相诸葛孔明,已将后军主力留驻于沔阳,左军屯扎于阳平关,右军则扼守石城要隘,他自己则亲率中军主力,星夜兼程,已抵达南安城外。赵云、邓芝、关兴、张苞等将闻讯,皆是大喜过望,急忙出营拜见孔明,并将连日攻打南安城不下,损兵折将的情形,详细禀报。

孔明听罢,神色平静,其“智珠在握之意”丝毫不减。他乘坐着那辆特制的小车,亲自由众将簇拥着,来到南安城边,仔仔细细地将城池的地理形势、防御工事以及周边的山川河流,都勘察了一遍。回到中军大帐之后,孔明升帐高坐,众将环立两旁,皆屏息凝神,静候丞相将令。

孔明缓缓开口道:“本相观那南安城,地势险要,壕深城峻,又有夏侯楙这厮困兽犹斗,急切之间,确实难以攻破。我军北伐,首要之务,乃是占据陇右,以为进取中原之根本。若在此处与这南安小城旷日持久地消耗兵力,倘若魏国援军从其他方向杀出,以优势兵力奇袭我汉中后方,则我大军危矣!军心亦将因此而动摇,其‘北伐锐气’必将受挫。”

邓芝闻言,出班进言道:“丞相所虑极是。但那夏侯楙乃是魏主曹睿的驸马,身份贵重,若能将其生擒活捉,其功劳胜过斩杀魏军百员大将,亦能极大地震慑魏国朝野。如今他已被我军困于这南安孤城之中,如同瓮中之鳖,难道我等便要如此轻易地放弃,任其逃脱吗?”其“不甘之意”亦是可以理解。

孔明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邓将军此言差矣。本相并非要放弃擒拿夏侯楙,只是不必在此处与他硬拼,徒增伤亡。吾自有妙计,可令其不战自溃,束手就擒。——此南安城,西面连接天水郡,北面则与安定郡接壤。不知这两处郡城的太守,是何人担任?”

有随军的探卒立刻上前禀报道:“启禀丞相,据探报,如今天水郡太守,乃是马遵;而安定郡太守,则是崔谅。”

孔明闻言,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似乎早已将此二人“底细”了然于胸。他当即唤过大将魏延,对其面授机宜,如此这般,如此这般。魏延领命,其“心领神会之意”溢于言表,悄然退下。孔明又唤过关兴、张苞二将,亦是对他们低声嘱咐一番。二人听罢,亦是摩拳擦掌,其“跃跃欲试之情”十分明显,也领命而去。最后,孔明又唤来两名最为心腹、精明能干的军士,对他们也是一番密语交代。二人领了丞相密令,亦是悄然离去。

诸事安排妥当之后,孔明却下令,让围困在南安城外的蜀军士卒,停止攻城,反而四处去搜集大量的柴草枯枝,堆积于南安城墙之下,并扬言要用火攻,焚烧城池,其“疑兵之计”再次上演。城中魏兵听闻之后,见蜀军只是堆积柴草,却并无实际行动,又念及南安城墙高大坚固,一时难以引燃,皆是哄堂大笑,以为蜀军黔驴技穷,不足为惧,其“轻敌之心”更甚。

再说那安定郡太守崔谅,在自己城中,听闻蜀军已将魏国驸马夏侯楙团团围困在南安城中,每日攻打甚急,心中亦是十分慌惧,唯恐南安失陷,唇亡齿寒,自己亦难保全。他急忙下令,点起城中所有军马,约有四千余人,日夜加强戒备,死守城池,其“自保之意”十分强烈。

忽然有一日,有守门军士来报,说城外有一人,自称是从南安方向而来,有机密要事求见太守。崔谅不敢怠慢,急忙将其唤入府中盘问。只见那人一身风尘仆仆,形容憔悴,自称是夏侯都督帐下的心腹偏将,名叫裴绪(实乃孔明派出的心腹军士伪装而成)。他对崔谅哭诉道:“崔太守!救命啊!我家夏侯都督如今被蜀军围困在南安城中,日夜攻打,城池危在旦夕!都督每日在城上燃起狼烟,作为求救信号,盼望天水、安定二郡的援兵能够早日到来,但却迟迟不见动静!因此,都督万般无奈之下,才特命末将,冒死杀出重围,前来向您和天水马太守求援!恳请崔太守念在同殿为臣之谊,星夜起兵,前往南安救援,以为外应!都督已与城中将士约定,只要见到二位太守的援兵一到,便立刻大开城门,里应外合,定能大破蜀军,解南安之围!”其言辞恳切,神情焦急,其“求援之意”显得十分真挚。

崔谅听了,心中已信了七八分,但仍存一丝疑虑,便问道:“口说无凭,你可有夏侯都督的亲笔公文?”

那“裴绪”闻言,立刻从贴身衣物之中,摸出一份用油纸包裹的文书,文书已被汗水浸湿了大半,字迹都有些模糊。他小心翼翼地将文书呈上,崔谅接过,只草草看了一眼上面的印信和大致内容,见似乎确是夏侯楙的笔迹,便不再怀疑。他急忙命人为那“裴绪”换了一匹快马,催促他火速赶往天水郡,向马遵太守求援。“裴绪”领命,拜谢而去。

过了不到两日,果然又有快马从天水方向奔驰而来,向崔谅报称:“启禀崔太守!天水马太守已接到来报,深明大义,当即点起本部所有兵马,星夜兼程,赶往南安救援去了!马太守特命小的快马前来告知,请崔太守亦尽早发兵,与天水军在南安城外会合,一同解救夏侯驸马!”

崔谅听闻此讯,再无疑虑。他立刻召集府中大小官员商议出兵之事。众官员皆道:“夏侯驸马乃是金枝玉叶,皇亲国戚,如今身陷重围,倘若有个三长两短,我安定、天水二郡见死不救,朝廷怪罪下来,你我皆难辞其咎!依我等之见,还是应当立刻发兵,前往救援,方为上策!”

崔谅深以为然,当即下令,点起城中所有能战之兵,也顾不得留下多少守城兵力,只留下几名文官负责看守城池,便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向着南安方向进发而去,其“救援之心”倒是颇为急切。

崔谅带领安定郡兵马,沿着通往南安的大路,星夜兼程。远远望见前方南安城方向火光冲天,以为战况激烈,更是催促兵马加速前进。行至离南安城尚有五十余里的一处峡谷地带,忽然听得前后两面喊杀声大震!有败逃回来的探马慌忙报道:“太守大人!不好了!前方有关兴率领的蜀军截断了我们的去路!后方亦有张苞率领的蜀军追杀而来!我们中埋伏了!”

安定郡的兵马,本就不是什么精锐之师,又兼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此刻听闻前后皆有伏兵,登时军心大乱,如同没头苍?般四下逃窜,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其“乌合之众”的本质暴露无遗。崔谅见状,大惊失色,知道已中了诸葛亮的奸计。他也顾不得指挥残兵,只得带领身边百余名亲兵,仗着熟悉地形,往偏僻的小路奋力死战,侥幸才杀出重围,狼狈不堪地向着安定城方向逃回。

然而,当崔谅一行人,好不容易逃回到安定城壕沟之旁,还未来得及喘口气,却见城上箭如雨下,将他们射得抬不起头来!蜀汉大将魏延,身披铠甲,手持大刀,威风凛凛地站在安定城的城楼之上,对着城下的崔谅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崔谅匹夫!你这安定城,早已被本将军攻破了!还不快快下马投降,更待何时!”

原来,就在崔谅带兵离开安定城之后不久,魏延便依照孔明妙计,带领一支精锐的蜀军,巧妙地伪装成安定郡前来换防的援军,趁着夜色,赚开了安定城的城门。城中守军本就空虚,又未曾防备,哪里抵挡得住如狼似虎的蜀军?转眼之间,安定城便落入了蜀军之手!

崔谅眼见安定城已失,自己已是走投无路,心中又气又急,一口鲜血喷出,险些栽下马来。他只得强打精神,又慌忙调转马头,向着天水郡方向逃窜而去,希望能得到天水太守马遵的庇护。

然而,他行了不到半日,还未走出多远,忽然见前方大路之上,一彪军马早已排开阵势,拦住了去路。只见军阵正中,大旗招展之下,一人端坐于一辆四轮小车之上,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神情怡然自得,不是诸葛孔明,又是何人?

崔谅一见孔明,更是吓得魂飞魄散,三魂去了七魄!他知道今日在劫难逃,急忙勒转马头,便要向来路逃回。然而,他刚刚有所动作,左右两翼,喊杀声再次响起!关兴、张苞二人,各率一支精锐骑兵,如同两柄烧红的铁钳,从两侧包抄而来,口中齐声大喝:“崔谅反贼!早早下马投降!免得污了我等手中兵刃!”

崔谅眼见四面八方皆是蜀军,旌旗蔽日,杀气冲天,自己身边只剩下数十名疲惫不堪的残兵败将,知道再作抵抗,亦不过是徒增伤亡罢了。无奈之下,他只得长叹一声,翻身下马,乖乖地向孔明投降。

孔明见崔谅投降,并未加以刁难,反而以上宾之礼相待,将其请入中军大帐。孔明温言问道:“崔太守,据本相所知,那南安太守杨陵,与足下交情深厚,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崔谅老实答道:“回禀丞相,那杨陵确是已故名士杨阜的族弟,与下官乃是邻郡太守,素来往来密切,交情确实不浅。”

孔明微微颔首,道:“既然如此,本相今日便欲烦劳足下,亲自入南安城中一行,劝说那杨陵太守,令其审时度势,开城献降,并生擒那魏国驸马夏侯楙,一同归顺我大汉。不知足下可愿为本相奔走一遭?”其“招降之意”不言而喻。

崔谅此刻已是阶下之囚,性命掌握在孔明手中,哪里还敢不从?他连忙躬身道:“丞相若肯饶恕下官不死,下官愿往南安城中,尽力劝说杨陵。只是,恳请丞相能暂且将围城兵马后退数里,容下官独自一人入城,如此,方能显得下官乃是真心前来传递消息,杨陵亦不至疑心。”

孔明从其言,当即传下将令,教围困南安城的四面蜀军,各向后退二十里下寨,只留下少数兵马监视城中动静。

崔谅便独自一人,匹马单枪,来到南安城下,高声叫开城门。守城军士认得是安定太守崔谅,不敢怠慢,急忙放入城中。崔谅来到太守府中,与南安太守杨陵相见。行礼已毕,崔谅便将自己兵败被擒,以及孔明欲招降南安之事,一五一十地对杨陵详细述说了一遍。

杨陵听罢,脸上露出一丝冷笑,道:“崔兄,你我皆深受大魏国恩,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乃是为臣之本分!岂能因一时兵败,便背主求荣,投降蜀贼?依我之见,不如将计就计,假意献城,诱那诸葛亮入城,然后聚而歼之,方为上策!”其“忠心不二之意”与“阴险狡诈之心”并存。

于是,杨陵便与崔谅一同来到夏侯楙的府邸,将此事的前因后果,以及他们的计策,详细地禀报了夏侯楙。夏侯楙本就对孔明恨之入骨,又急于脱困立功,听闻此计,不由得大喜过望,连声称妙,问道:“依二位太守之见,当用何等计策,方能确保万无一失,将那诸葛亮一举擒获?”

杨陵献计道:“都督大人,我等只需让崔太守回报诸葛亮,只说末将已同意献出城门,引蜀军入城。待蜀军主力进入城中之后,我等便可紧闭城门,然后城中伏兵四起,与都督带来的亲兵一同,内外夹击,定能将入城的蜀军杀个片甲不留,生擒诸葛亮!”其“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毒计”已然成型。

崔谅无奈,只得依照杨陵、夏侯楙的计策行事。他再次出城,来到孔明中军大帐,回报说:“启禀丞相,下官幸不辱命!那南安太守杨陵,已同意献出城门,放丞相大军入城,并愿在城中协助,生擒夏侯楙,一同归顺大汉。只是杨陵本想亲自捉拿夏侯楙,但因其手下心腹勇士不多,唯恐寡不敌众,未能轻举妄动,还需丞相派遣精兵相助。”

孔明听了,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道:“此事甚易。如今足下身边,尚有原先跟随你归降的百余名安定郡兵士。本相可于其中,暗中挑选数十名最为精锐的蜀中勇将,让他们巧妙伪装,扮作安定郡的援军,跟随足下,一同带入南安城中。让他们预先埋伏在夏侯楙的府邸左近。再暗中与杨陵太守约定,待到半夜三更,夜深人静之时,便献开城门,我大军主力则从城外杀入,里应外合,大事可成矣!”

崔谅听了孔明这番安排,心中不由得暗自盘算:“诸葛亮果然狡诈!若我不带他的人马入城,他定然会心生疑虑。也罢!且先将他这些所谓的‘蜀将’带入城中,入城之后,我便立刻命人将他们尽数斩杀,然后在城上举起火把为号,诱骗诸葛亮的主力大军入城。到那时,城中伏兵齐出,定能将他一举擒获!”想到此处,崔谅便不再犹豫,立刻满口答应下来。

孔明见崔谅应允,又故作关切地嘱咐道:“为确保万无一失,本相特派遣我的两位心腹爱将,关兴、张苞二位将军,率领部分兵马,跟随足下先行入城。你可对外宣称,此乃是安定郡前来救援南安的先头部队,以此来安抚夏侯楙之心。只要城中举起火把为号,本相便会亲率中军主力,立刻杀入城中,一举荡平此城,生擒夏侯楙!”

时近黄昏,关兴、张苞二人,早已领了孔明的密计,各自披挂整齐,手持兵刃,巧妙地混杂在那些安定郡的降兵之中,跟随崔谅一同,来到南安城下。

杨陵早已在城楼之上等候。他命军士在城上撑起一道悬空的木板,自己则倚着护心栏杆,向下高声喝问道:“来者可是崔太守?城下是何处军马?”

崔谅在城下高声应道:“杨贤弟!正是愚兄!我已带来安定郡的救兵,前来援助南安!”说罢,依照约定,先向城上射出一支系有密信的“号箭”。那密信之上写道:“诸葛亮老奸巨猾,已派遣关兴、张苞二将,伪装成我军,随我一同入城,欲在城中埋伏,作为内应,配合城外大军破城。贤弟切不可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泄漏了我等将计就计之策。待此二人随我进入太守府后,再将其一举擒杀,然后举火为号,诱诸葛亮入瓮!”

杨陵取下密信,急忙呈送给夏侯楙观看,并将其中情由详细述说。夏侯楙览毕,更是大喜,得意洋洋地说道:“哈哈哈!诸葛亮啊诸葛亮!任你智计百出,今日也终究要中我之计了!立刻传令下去,命刀斧手百余人,埋伏于太守府内外。待那关兴、张苞二将,跟随崔谅来到府门之前,一下战马,便立刻紧闭府门,将其乱刀砍死!随即,在城上燃起冲天大火,作为信号,诱骗诸葛亮的主力大军入城。到那时,我城中伏兵四起,定能将那诸葛亮一举生擒活捉,扬我大魏神威!”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杨陵再次回到城楼之上,对城下的崔谅高声说道:“既然是崔太守带来的安定援军,那便请入城吧!”说罢,下令打开城门,放下吊桥。

关兴依照孔明吩咐,一马当先,紧随崔谅之后,率先进城。张苞则押着后续“援军”在后。那南安太守杨陵,亲自来到城门边迎接。便在此时,异变陡生!只见一马当先的关兴,趁着杨陵躬身行礼,毫无防备之际,猛然间掣出腰间佩刀,手起刀落,寒光一闪!只听“咔嚓”一声,杨陵的头颅已然应声飞起,鲜血狂喷!其“将计就计之得意”瞬间化为“身首异处之惊骇”!

站在一旁的崔谅,眼见杨陵被斩,登时吓得魂飞魄散!他哪里还敢多想,急忙拨转马头,便要向城门吊桥方向逃窜。然而,他刚刚有所动作,紧随其后的张苞,早已大喝一声:“无耻叛贼崔谅休走!尔等这点微末的诡计,又如何能瞒得过我家丞相的神机妙算!”话音未落,手中丈八蛇矛已如毒龙出洞般,快如闪电,一矛便将崔谅刺于马下,当场毙命!其“背主求荣之念”亦随之灰飞烟灭!

关兴斩杀杨陵之后,早已飞身上了城楼,依照孔明吩咐,立刻在城上燃起了数堆巨大的狼烟烽火,作为信号。城外的孔明主力大军,一见城中火起,知道关兴、张苞已然得手,当即擂鼓呐喊,如同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向着洞开的南安城门,猛扑过来!

城中守将夏侯楙,正在府中焦急地等待着斩杀关兴、张苞的喜讯,忽闻城中喊杀声四起,火光冲天,知道大事不妙,自己又一次中了诸葛亮的奸计!他哪里还敢再作抵抗?急忙召集身边所有残余亲兵,也顾不得许多,慌不择路地打开南门,拼尽全力,想要杀出重围,逃出生天。

然而,他刚刚冲出南门不远,便迎面撞见一支军容整肃的蜀军,早已拦住了去路!为首一员大将,手持长枪,威风凛凛,正是蜀汉大将王平!王平奉孔明之命,在此等候多时,专门负责堵截从南门逃窜的魏军。二人战马相交,只一个回合,王平便觑个破绽,长枪一抖,便将惊慌失措的夏侯楙挑落马下,生擒活捉!其余跟随夏侯楙突围的魏兵,亦被王平率军尽数斩杀,或俘虏。

孔明从容进入南安城中,立刻下令安民告示,招抚城中百姓,并严令三军,秋毫无犯,不得惊扰百姓,其“仁德之风”深得民心。众将各持所擒获的俘虏与斩获的首级,前来中军大帐献功。孔明命人将夏侯楙好生看押,暂且囚禁于囚车之中,以待后用。

副将邓芝见孔明用兵如神,不费吹灰之力,便连下三城,心中愈发敬佩,便上前问道:“启禀丞相,末将有一事不明。丞相是如何事先便知晓那崔谅乃是诈降,而非真心归顺呢?”

孔明抚须微笑道:“吾观那崔谅,其人‘气度’浮躁,‘眼神’闪烁,言语之间,虽看似诚恳,实则暗藏‘虚伪之意’。其被俘之后,非但没有丝毫‘亡国之臣’的悲戚与羞愧,反而急于为本相效力,劝降杨陵,此举本身便不合常理,其中必有诈也。本相故意派他入城,正是要让他将我欲招降南安之意,尽数告知夏侯楙与杨陵,引诱他们行此‘将计就计’之策。吾观其回报之时,神情欣然,并无丝毫为难之色,便知其诈降之心已定。本相再故意派遣关兴、张苞二位贤侄,伪装成降兵,与他一同入城,便是要进一步稳住他的心神,让他以为本相已然中计。崔谅此人,若当真有心归顺,在得知本相要派二将随行入城之时,必然会心生顾虑,加以劝阻,唯恐发生变故。但他却欣然应允,毫不迟疑,便是生怕本相察觉其诈,打草惊蛇。他心中盘算,定是想着先将二位贤侄赚入城中,再行图之未迟;同时,亦可让我军因此而放松警惕,放心大胆地进城。殊不知,本相早已暗中嘱咐兴、苞二侄,一入城门,便立刻动手,斩杀杨陵、崔谅二人,先声夺人!彼时,城中守军必然因主将暴毙而大乱,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我城外大军便可趁势一拥而入,一举荡平此城。此乃‘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策也。”

众将听了孔明这番详尽的解释,无不拜服于其神鬼莫测的“智谋”与洞察人心的“心术”,皆称:“丞相用兵如神,算无遗策,我等万万不及也!”

孔明又说道:“当初,本相派遣心腹之人,伪装成魏将裴绪,前往安定郡赚那崔谅出城。同时,亦派遣了另一路心腹,前往天水郡,欲用同样计策,赚那太守马遵出城。不想,去赚崔谅之人已然成功,而前往天水郡之人,至今却仍未有消息传回,也不知其中究竟是何缘故。如今,南安、安定二城已下,陇右局势,已初露曙光。我等正好可乘此大胜之余威,一鼓作气,将那天水郡也一并取下!如此,则陇右三郡尽归我手,北伐大业,便成功了一半!”

于是,孔明当即下令,留大将吴懿率兵镇守南安城,又命刘琰率兵镇守新下的安定城。同时,抽调出原先负责攻打南安的魏延所部兵马,与其他部队会合,准备即刻向天水郡进发。

再说那天水郡太守马遵,亦早已听闻魏国驸马夏侯楙被蜀军围困在南安城中,情势危急的消息。他心中亦是惶恐不安,急忙召集郡中所有文武官员,商议对策。其帐下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人,皆力劝马遵道:“太守大人!那夏侯驸马乃是皇亲国戚,金枝玉叶,身份何等尊贵!如今他身陷重围,倘若有个三长两短,而我天水郡与南安互为唇齿,竟坐视不救,朝廷怪罪下来,你我皆难逃失职之大罪!太守大人何不效仿安定崔太守,尽起本部所有兵马,火速前往南安救援,或许还能博个救驾勤王之功劳!”

马遵正自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之际,忽然有守门军士飞报入内,称夏侯驸马派遣心腹将领裴绪前来求见。那“裴绪”进入太守府后,从怀中取出一份盖有夏侯楙印信的紧急公文,交给马遵,言辞恳切地说道:“马太守!我家夏侯都督被困南安,危在旦夕!特命末将前来,恳请太守大人与安定崔太守,能念在同僚之谊,火速率领两郡兵马,星夜兼程,前往南安救援!我家都督已与城中约定,只要见到二位太守的援兵一到,便立刻里应外合,共破蜀贼!”说完,也不等马遵细问,便又行色匆匆地告辞离去,仿佛军情紧急,刻不容缓一般。

次日,果然又有快马从安定方向传来消息,对马遵报称:“启禀马太守!安定崔太守已接到来报,深明大义,当即点起本部所有兵马,星夜兼程,赶往南安救援去了!崔太守特命小的快马前来告知,请马太守亦尽早发兵,与安定军在南安城外会合,一同解救夏侯驸马!”

马遵至此,再无疑虑,正准备下令,点起全郡兵马,火速开拔,前往南安救援。忽然,堂外一人,未及通传,便已大步流星地闯了进来,朗声说道:“太守大人且慢!万万不可发兵!您这是中了诸葛亮的奸计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之人,乃是天水郡冀县人士,姓姜,名维,字伯约。其父姜囧,昔日曾担任天水郡功曹,后因抵御羌人叛乱,不幸殉国。姜维自幼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诸子百家皆有涉猎,尤其对兵法战策、排兵布阵之术,更是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与领悟,其“智慧之光”早已崭露头角。他不仅文才出众,武艺亦是不凡,弓马娴熟,枪法精湛,其“文武双全之气度”,在整个陇右地区,也是颇有名声。更为难得的是,姜维对其母至孝,侍奉汤药,无微不至,郡中之人无不敬佩其“孝德之行”。后因其才名,被举荐为中郎将,参赞本郡军事。

当日,姜维见马遵正要发兵,便立刻出言阻止,对马遵说道:“太守大人,请恕属下直言!近闻那蜀国丞相诸葛亮,用兵如神,诡计多端。他已将魏国驸马夏侯楙重重围困于南安孤城之中,其城池水泄不通,插翅难飞。似这等情形之下,夏侯楙又如何能轻易派遣心腹之人,从万军之中杀出重围,前来求援?况且,那所谓的都督心腹将领裴绪,从未听闻其名,乃是一个无名下将,其身份来历,亦是十分可疑。再者,那安定郡派来的报马,只说崔太守已发兵救援,却并无崔太守的亲笔公文印信为证。以此种种迹象推断,此事十有八九,乃是诸葛亮施展的诡计!他派遣蜀军将领,伪装成魏将裴绪,前来诓骗太守大人您率兵出城救援。其真正目的,必定是料定太守大人您一旦出城,则天水城中必然空虚,毫无防备。届时,他便可暗中派遣一支奇兵,埋伏于城池左近,乘虚而入,一举夺取我天水郡城!”其分析条理清晰,句句在理,其“洞察之意”令人折服。

马遵听了姜维这番鞭辟入里的分析,不由得恍然大悟,额头之上,亦是渗出了一层冷汗!他心有余悸地说道:“哎呀!若非伯约贤侄今日点醒,本官险些便中了诸葛村夫的奸计,断送了这天水郡城,亦辜负了朝廷的信任啊!”

姜维却是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神采,对马遵说道:“太守大人不必过分担忧。诸葛亮虽然智计过人,但亦非神明。如今他既然已将计策使出,我等便可将计就计,反戈一击!某亦有一计,不但可保我天水郡万无一失,更能反过来设下埋伏,生擒那诸葛亮,一举解除南安之危,为我大魏立下不世之奇功!”其言语间,充满了“运筹帷幄之自信”与“与强敌斗智之渴望”。

正是:运筹帷幄又遇强中手,斗智斗勇还逢意外人。

未知姜维究竟有何妙计,能反制诸葛孔明,且看下文分解。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宋暴君
大宋暴君
赵宋后人穿越家族耻辱完颜构,新生的大宋皇帝看着内忧外患的局面,直接拍案而起。什么乱七八糟的!杀,统统杀了!
王家郎君
王直
王直
历史上真有一个人叫王直。但这部小说,显然不算真。最多只能算直。本人不帅,从小缺钙,长大缺爱。我是浙江人,又姓王。与王直人生经历,天然重合。因此才有了这一部小说。
疯了的王旭远
历史请就位
历史请就位
在2125年的未来,人类发现时间并非一成不变的线性存在,而是由无数个时间节点构成的复杂网络,每个节点的细微改变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导致整个时间线的崩塌。为了维护时间的稳定,一群来自不同领域的精英组成了传奇小队,他们驾驶着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科技星舰
蛮荒大陆的小静
港综!我没得选
港综!我没得选
关于港综!我没得选:靓坤是我二舅?我是倪家的私生子?我想有自己的路,有人给我机会?我还有选择的资格?要回头时,发现背后已无人……
平常先生
港综之我的系统全靠猜
港综之我的系统全靠猜
关于港综之我的系统全靠猜:张北一觉醒来,来到了1982年的港综世界,觉醒了一个抽卡系统,只要猜中卡牌上的图案代表的人物,就能获得一个影视剧里的人物,并且同步得到人物的能力。结果卡牌上的图案越来越离谱,一盘回锅肉,一片树叶,一个麻袋,一个扑克牌。张北麻了
加点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