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第170章 紫宸夜半传急诏 肱骨重臣议凌烟(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最新章节。

“凌烟阁!!”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

饶是李纲早已对官家的“不按常理出牌”有所预料,饶是吴敏深知官家有意提振武功,此刻听到赵桓这石破天惊般的设想,也无不被震得目瞪口呆,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效仿唐太宗,设立凌烟阁?!

这……这哪里仅仅是表彰功臣那么简单?!

这分明是要从根本上撼动大宋立国百余年来“重文抑武”的国策!是要将武将的地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在朝堂之上,在整个士林之中,将引起的轩然大波,恐怕比之前任何一项新政,都要来得更加猛烈!

短暂的震惊之后,偏殿内陷入了一片异样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消化着这个信息,权衡着其背后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须发皆白的宰执李纲。他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凝重,却也带着几分难掩的激动。他离座起身,对着赵桓深深一揖:“陛下此议,高瞻远瞩,振聋发聩!臣……臣以为,于国于民,皆有天大的好处!”

李纲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坚定:“自靖康以来,国事多艰,幸赖陛下圣明,将士用命,方有今日转危为安之局。然将士浴血沙场,百姓箪食壶浆,其忠勇节义,若不能彪炳史册,传之后世,诚为憾事!陛下欲效仿唐太宗,设立凌烟阁,图形功臣,此举不仅能告慰忠魂,更能激励天下人心,使万民知晓忠义之可贵,勇武之可嘉!长此以往,何愁国不强,民不附?老臣……老臣窃以为,此乃我大宋中兴之基石也!”

他顿了顿,语气中也带着一丝隐忧:“只是……陛下,此事干系重大,触动祖制,朝中守旧之臣,以及那些只知空谈义理、轻贱武功的腐儒,恐怕……必将群起而攻之。陛下需有万全之准备,方能推行无碍。”

李纲话音刚落,枢密使吴敏眼中也闪过一丝亮色。他虽然是文臣出身,但久掌军政,深知军心士气对一支军队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他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李相公所言极是。设立功勋之阁,表彰忠勇,不仅能告慰为国捐躯之英灵,更能激励在世将士奋勇杀敌之心。昔日将士作战,常有‘朝廷不重武功’之叹,若能见同袍袍泽图形于阁,享受万世瞻仰,必能使三军将士感念陛下天恩,人人争先,奋不顾身!此举于我大宋军心士气之提振,乃至未来北伐大业之助力,皆不可估量。臣以为,此策甚善!”

他虽然没有像纯粹武将那样激动下跪,但言语中的赞同和对军事利益的看重,已经清晰地表达了他的立场。不过,他也补充道:“然,陛下,此事推行,确需审慎。祖宗之法,虽有积弊,然亦有其维系朝局稳定之用。骤然大改,恐操之过急,反易引起不必要的反弹。臣以为,当徐徐图之,先易后难,方为上策。”

赵桓微微颔首,示意自己明白了吴敏的顾虑。吴敏的反应,比他预想的还要积极一些,这让他心中多了几分底气。

户部尚书蔡懋,此刻却是眉头紧锁,脸上露出了惯有的忧色。他清了清嗓子,小心翼翼地开口道:“陛下圣明,此举确能激励人心。然……臣忝掌户部,不得不为陛下算一算这笔账。兴建功勋之阁,需择良材巧匠,耗费巨大。为功臣图形,需请当世名家,润笔之费亦是不菲。更何况,若要广布其事迹,刊印成册,传于天下,这……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今国库虽因江南钱粮稍有缓解,然各处用度如流水,北伐大军粮草军械尚未齐备……老臣愚见,此事是否可稍缓行之?待日后国库更为充盈,内外更为安稳之后,再行操办,或更为稳妥?”

蔡懋所言,句句在理,皆是从国家财政和稳定大局出发。钱袋子不鼓,什么宏图伟业都难以为继。

紧随其后,御史中丞许翰也出班奏道:“陛下,臣亦有同感。我朝自太祖皇帝定下‘偃武修文’之策,百余年来,士大夫早已习惯以文制武。如今陛下欲效仿唐制,大幅提升武将地位,恐会打破朝堂平衡,引来众多文臣言官的激烈反对。太祖皇帝曾言‘兵权不可过盛,尾大不掉,国之大患’。若因此引发朝堂党争,内耗国力,反而不美。望陛下三思,此事需有万全之策,能平息纷争,方可推行。”

许翰身为御史台之长,考虑的则是朝堂的稳定和祖宗制度。他的担忧,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务实官员的想法。

一时间,偏殿之内,气氛又变得有些微妙起来。李纲、吴敏的支持,与蔡懋、许翰的冷静顾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赵桓将四位大臣的意见一一听在耳中,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已有了计较。

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爱卿所言,皆是为国着想,朕心甚慰。”

“蔡尚书所虑钱粮之事,朕亦有考量。”赵桓道,“兴建凌烟阁,绘制功臣图,确需耗费。但朕以为,此乃千秋功业,其激励人心、凝聚国力之效,远非金钱所能衡量。况且,江南财赋陆续解送京师,国库日渐充盈,拨付部分款项用于此事,并非难事。朕甚至可以从内帑之中,再行拨付,以示朕对此事之重视。”

他转向蔡懋:“此事,户部不必过于担忧,只需配合礼部、工部,妥善规划便是。”

“老臣……遵旨。”蔡懋见陛下已有定夺,且提及江南财赋和内帑,也不好再坚持。

赵桓又看向许翰,微笑道:“许爱卿所虑朝堂纷争,以及祖制之言,朕亦理解。然,时移世易,祖宗之法,亦需因时而变。太祖皇帝定下偃武修文之策,乃因当时天下初定,需与民休息,消弭兵戈。然如今,强敌环伺,国难当头,若再固守旧制,不思变革,无异于坐以待毙!”

“至于提升武将地位,是否会造成尾大不掉之势,”赵桓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朕以为,关键不在于是否提升武将地位,而在于兵权是否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掌握在朕的手中!只要军纪严明,赏罚有度,忠奸分明,则将士用命,何来跋扈之忧?朕设立凌烟阁,正是要树立忠勇报国之楷模,让天下将士皆知,为国尽忠,方是荣耀!”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当然,”赵桓话锋一转,语气稍缓,“此事推行,确需讲究策略,不可一蹴而就。朕以为,可分步进行。”

他看向李纲和吴敏:“朕意,可先由礼部、太常寺拟定仪典,朕将亲自主祭太庙,隆重追赠自靖康以来为国捐躯之忠臣烈士,尤其是如故太尉种师道这般功勋卓着之人,当给予最高哀荣,其事迹当载入史册,编入邸报,传颂天下,令万民知晓。”

“同时,对在世的有功之臣,亦当不吝封赏,擢升其位,彰其功绩。如此先行造势,让天下军民皆知朝廷崇尚忠勇,不忘功臣,为后续正式兴建凌烟阁,图形立传,奠定人心基础。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李纲闻言,抚须点头道:“陛下此法甚好!先扬忠烈之名,再建功臣之阁,循序渐进,阻力必将大为减少。臣附议!”

吴敏也道:“陛下圣明!如此一来,既能安抚人心,又能逐步推行,确是稳妥之策。”

蔡懋和许翰见赵桓并非一味强硬,而是采纳了分步实施的策略,心中的担忧也减轻了不少,皆表示赞同。

“善!”赵桓见核心大臣已基本统一意见,心中大定,“既然如此,明日早朝,朕便会正式提出此事!届时,还需诸位爱卿,与朕同心同德,共促此议!”

他目光扫过四人,带着一丝期许,也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朕知道,朝中必有反对之声。但朕心意已决!这凌烟阁,朕非立不可!谁敢阻挠,便是与大宋中兴为敌,便是与天下万民为敌!朕,绝不姑息!”

四位大臣心中一凛,齐声躬身道:“臣等谨遵陛下圣谕!愿为陛下分忧!”

夜色更深,福宁殿偏殿的灯火,却比先前更加明亮。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我能在古代和现代自由来回
穿越,我能在古代和现代自由来回
关于穿越,我能在古代和现代自由来回:刘长宁穿越到古代成为一介小卒子,发现可以在古代和现代来回穿越,在拥有一整个现代世界的资源情况下,他完全改变了古代世界的生活。防身手电筒是机关器,平板电脑是宝镜,肯德基炸鸡、可乐、牛奶、啤酒等各种零食小吃和现代高科技产品,都可以“带货到古代去卖上一个高价。
花花爱吃大虾
黑篮:我是士道龙圣
黑篮:我是士道龙圣
蓝色监狱世界的士道龙圣突然闯入黑子的篮球世界,并且自身的足球技巧全部转化为篮球技巧!脑海里还带着蓝色监狱的角色卡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是被淘汰还是闯出属于自己的「奇迹」呢?
旅行世界的金毛
大宋暴君
大宋暴君
赵宋后人穿越家族耻辱完颜构,新生的大宋皇帝看着内忧外患的局面,直接拍案而起。什么乱七八糟的!杀,统统杀了!
王家郎君
从成为悍匪开始
从成为悍匪开始
陆云川意外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的边塞,为了在乱世中求存,带着一批逃兵上山当了土匪。从此招兵买马,修建壁垒,火并匪寨,合纵连横,周旋列国……且看他如何从一个鸟不拉屎的山头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做大做强,继而走向权力巅峰,书写波澜壮阔的人生!
雪中红
穿越三国,我成为了张角
穿越三国,我成为了张角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我睁开眼,竟发现我带着现代记忆穿越到张角身上!在手,符水能活万民,道术可破铁甲,却见颍川少年郭嘉跪献毒计,典韦倒提双戟劈开城门——这乱世,该由谁来执掌天命?当三卷天书化作屯田方略,当黄巾流民蜕为钢铁雄师,张角剑指洛阳:颍川名士尽入瓮中,虎贲悍将皆为所用!看道术与兵戈撕裂腐朽汉庭,铁血洪流碾碎诸侯野望——这一局,苍天必须死!
莫道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