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寒门科举小懒娃》最新章节。
而且,如果送礼的话,这位闵教谕比较记仇,漏送谁都不要漏送他的。
其实,府学之前有过先例。有个倒霉蛋平时读书认真,每次班级旬考都在七名左右,于是咬咬牙给教谕送礼。
其他三个教谕都送到了,闵教谕和季教谕他特意给漏了。
倒霉蛋也不是看闵教谕不顺眼,就是感觉只漏季教谕有点不太好,得再漏一位教谕,于是他就把闵教谕漏了!
那一年刚好闵教谕给六艺打分,别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了。
他刚好六艺不怎么好,到他就没闭眼,直接六艺只通过三门。
六艺要求是四门以上通过才算合格,不合格没办法领取禀银。
嘿,他当时就被卡住了,那年不光把礼物搭进去,还没有领到禀银,亏大发了。
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非要走这捷径干啥???
捷径好走吗?
明智感觉一点也不好走,有这送礼的钱,还不如上课在这些夫子面前刷点存在感,课下多花时间琢磨一下功课,平时多请教一下同窗和夫子。
明智觉得来府学,是为了学习知识考取举人,不是来学送礼的呀!
名次在五名左右,而不是稳定在前三名。说明平时肯定有知识点遗漏,或者答的没有别人好,又或者答题没有亮点。
总之,肯定是答案比别人差点什么,才没有被教谕一眼选为佳卷。
最该做的应该是改正自己的问题,学习别人的优点,提升自己的成绩。
短期的岁考可以通过送礼来提升自己的名次,但是考取举人也不会让你送礼。
就算你真找到送的门路,事情败露就是杀头的大罪,可没有人敢冒这个险。
所以,明智感觉考试还是纯粹靠成绩,最起码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加以改正。
明智这么想,别的学子可不这么想。
学子间聚齐府学,其实每个人想法完全不同。
大家所处的家庭阶层和经济能力都不一样,全靠科举这个纽带把所有人联系在一起。
有的书香世家,这种人情往来他像喝水一样熟练。
禀银的这点猫腻,从来都不稀奇,就算这些同窗不说,家里也早就帮他把礼物安排好,他只用吩咐仆人把礼物带好就行!
有的商人出身,家里不缺钱,就喜欢给夫子送钱。
你给夫子送礼,即使岁考你没有考进前五名领取到禀银,但是夫子上课平时会更多关注你,解答问题也会更耐心一些。
还有的人就是像明智这样的农家子,平时一门心思苦读,对这些暗地里的人情往来不懂。
如果没有人提点,禀银就和他再也没有关系。就算被人提点,也会因为没有钱而送不起。
府学,前五名必须送礼早已变成一种风气。
风气是啥?
只要有一个人开了口子,并且从中获利,没有人加以制止,后面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别人都送了,你不送就是罪过!
虽然明智好运的被人提点,但是他坚持秉持着靠成绩取胜的原则,干干净净考试。
于是,之后的岁考,他考的非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