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从抗战到远征,谁敢反对》最新章节。
吴雄一时间拿捏不准鬼子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也不敢轻易下令部队进行合围,担心会中计,于是就把这件事上报到了司令部,让张云峰拿主意。
收到吴雄的电报,张云峰看完以后,直接咽下嘴里嚼到一半的馒头,起身走到沙盘前看了起来。
他对照着系统地图上双方的兵力部署,将沙盘上的敌我旗帜重新调整了一遍,一个千载难逢加速结束会战的机会渐渐浮现。
刘振山看着沙盘上的日军兵力分布,首先注意到的却是祁县方向的地二十一师团,眉头微蹙道:“鬼子第二十一师团停在曹庄一带迟滞不前,我们的抄后计划无法完成啊!”
张云峰已经看出了鬼子的想法:“鬼子不是傻子,他们这么安排一定是有计划的,曹庄的位置很重要,向东可以稳固退路,向南可以抵挡国军主力,这是鬼子在给自己留后路。”
“决战都开始了,鬼子的筹码却没有全部押上赌桌,那我们的计划岂不是要推迟下去,否则三团就是有天大的能力,也不可能打穿鬼子一个整编制师团啊!”刘振山顿感有些棘手。
张云峰嘴角冷笑道:“既然鬼子还有所犹豫,那就证明我们的饵不够香,想把这条大鱼钓上来,还得再下香饵。”
“哪来的饵?不能是太原吧?”刘振山面色一惊,张云峰这表情怎么看都像是要玩把大的。
“我的人头,加上太原,我不信鬼子不疯狂。”张云峰语气很严肃,显然不是在开玩笑。
刘振山沉默了下问道:“我们怎么让鬼子相信他们可以快速攻占太原?”
“这就要靠东面寿阳方向的第二十师团和第一零八师团了。”
张云峰指着沙盘上寿阳到榆次的路线道:“目前鬼子东路大军分成了两路,主力向西冒进,如今已经进入我们的腹地,只要一旅稍微动动脚,就能把他们包成饺子,这是个现成的机会。
我打算让一旅三团抄了鬼子后路,然后由三旅派出一部增援一旅,从榆次往寿阳方向推进,先把这个孤立联队吃了,然后从寿阳西进,汇合一旅,把鬼子这两万部队就地歼灭。”
刘振山点了点头,沉思片刻道:“东面不比南面,我们的机械化部队不好展开,甚至山地树林太多,重炮和飞机也受影响,如果鬼子就地坚守,想彻底歼灭这支鬼子部队,恐怕要不少时间。”
“那是部队不够,只要兵力足够,鬼子能撑多久,最多三天,绝对把它吃下去。”张云峰对此很有把握。
刘振山越听越不对劲,忍不住问道:“司令,你到底想从三旅调多少部队增援一旅?”
“两个团!”
张云峰拔出代表三旅二团三团的旗帜,插到寿阳方向。
“三个团从榆次向寿阳推进,再加上飞机配合,最多一天,就可以完成对鬼子第二十师团以及第一零八师团的合围,到时候由不得鬼子不急,他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两个师团被围歼。
这个时候我们太原守军薄弱,鬼子想要救援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全力进攻太原,如此既能围魏救赵,又符合他们此次会战的目标,还能借机占领我军的机场,一举多得,鬼子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刘振山听了张云峰的计划,眼皮直跳:“司令,把两个团调走,我们太原南边就只剩一个团了啊,对面鬼子可是有七万人,这怎么守啊,万一防线被突破,鬼子兵临太原城下,可真就危险了。”
这种极端冒险的作战计划,刘振山是真的不提倡,毕竟太原是他们的心脏,一旦太原有失,这场会战哪怕最后胜了,那也相当于败了。
“不给鬼子看到希望,他们是不会轻易上钩的,何况我们还有几万预备兵,打起来随时都能补充,除非他们能一次性把阵地冲破,否则我们一个团和一个军也没什么区别。”
张云峰既然敢提出这个计划,自然是有所把握的,四万预备兵和一万多张各种单兵卡就是他的底气。
刘振山见张云峰已经下定了决心,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说道:“那动手之前,先把清徐县的部队撤到第二道防线布防吧,起码要留出一个缓冲时间,不然如果鬼子趁我们立足未稳发起总攻,就太危险了。”
张云峰点头道:“今晚就让清徐县的守军撤退吧,放开口子让日军过来,勒村的部队明天撤退,直奔寿阳,空军和榴弹炮营掩护断后。”
“这样的话,如果一切顺利,后天可以完成对鬼子第二十师团和第一零八师团的合围,最迟十四日前歼灭这两个师团的主力。”
刘振山计算了一下时间道:“鬼子两个师团主力一旦被歼灭,南面的鬼子可能会龟缩,二旅三团需要提前一天直插鬼子后方切断鬼子的退路,再加上东面部队主力赶回太原的时间……三团可能要顶三天啊!”
“不用,三团完成包抄后,三旅一团即刻转守为攻,搭配合成旅四十多辆坦克,还有所有重炮自己空军部队,闪电战直击祁县,从中切割鬼子部队。
寿阳方向部队,一旅一个团回撤太原向南作第二轮推进部队,补强切割线,三旅两个团不用回太原,从寿阳南下过榆次,沿着长凝镇、范村镇、古县镇包抄整个东面战线,配合歼灭切割出的东部之敌。”
张云峰的全盘计划与其说是奇招,不如说是阳谋,除了包抄祁县后路的二旅三团,其他部署都是摆在明面上的。
鬼子除非选择放弃东面的两个师团,放弃整个太原会战,默认损兵折将灰溜溜的撤离山西,否则张云峰给它们安排的都是最正确的路线,由不得它们不走。
“传我命令,一旅三团立刻占领平头镇,切断东部之敌退路,不可放走敌军一兵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