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到远征,谁敢反对

第88章 复兴社(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从抗战到远征,谁敢反对》最新章节。

“司令,即便我们不调动部队回援,成功勾引板垣和我们在榆次打一场大的,我们的弹药恐怕也不够,我们现在的弹药储备如果要打一场几万人的战役,只能采取守势慢慢耗着,到时候板垣未必会进攻。”

刘振山很清楚现在他们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不是兵力不够,而是弹药不足,让他们不能进行大规模进攻,因为进攻方要消耗更多的弹药。

尤其是在攻坚战上,炮火覆盖是一个必然选项,否则就只能用士兵的命去填,巧合的是他们兵力也是劣势,而且就算兵力足够,张云峰也不可能舍得用士兵的命去弥补弹药不足。

比如张云峰打寿阳的时候,为了减少部队伤亡,消耗的炮弹数量简直惊人,现在整个太原所有库存加起来都够呛有那么多。

而那还只是围歼一个旅团兵力所消耗的炮弹,现在他们要打的,可是鬼子三万大军,弹药消耗可想而知。

如果不是弹药不足,他们分分钟就能集中兵力平推板垣师团。

对此张云峰也很清楚,也早已想好了策略,此时缓缓说道:“我们现在储备的原材料有限,弹药暂时跟不上,所以这次我们要避免大规模兵力碰撞,只打局部小规模战斗,钝刀子磨肉,给板垣这个老家伙放放血。

不调动部队回来,就是为了放松板垣的警惕,他现在所处的位置比我们更尴尬,稍有不慎同样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至少从他的角度来看是这样的,所以如果我们人数过多,他一定会想办法避战,坚守不出,只有我们人数足够少,他才会犹犹豫豫,不肯轻言放弃防线。”

随后张云峰开始给众人讲述自己的作战思路,一是用小规模的兵力对榆次的外围防线进行袭扰式进攻,只杀人不要阵地,直到鬼子主动放弃所有外围阵地为止。

二是派遣少量多支队伍绕过鬼子的防线,到榆次后面寻摸一些机会,对鬼子一些小的据点之类的进行攻击。

三是在阳泉地区化被动为主动,给20师团上上压力,如有可能,可以让小股部队绕过阳泉,或前往平定,或前往娘子关,打打鬼子的运输队什么的。

整个作战思路总结起来,就是要命不要地,在一些不好防守的阵地一点一点放鬼子的血,尽可能的削弱板垣的兵力。

如果能够在下次大战来临前,消磨掉板垣三分之一的兵力,此消彼长,到时候他调兵遣将会更加从容。

“第一轮进攻,就由三旅一团负责,每次出击不要超过一个连的兵力,炮团重炮负责掩护,如果鬼子出现大规模炮击,尽快找到他们的炮兵阵地进行消灭,我们有防空武器,不怕鬼子轰炸机过来。”

“司令,坦克出动吗?”赵德柱问道。

“最好不用,我们要给鬼子一种打的有来有回的错觉,出动坦克的话,迟迟打不穿鬼子阵地就显得有些太假了。”

下达了具体作战任务后,张云峰便让众人各自下去准备了,他还有其他事情要忙。

“刘城,你抓来的那个人呢,把他带过来!”

张云峰现在对刘城是越来越喜欢,能力方面先不提,关键是刘城有点往福将方面发展的潜力,总能时不时给他搞出点惊喜。

就比如这次,他前些天还在愁手底下没有专业的特工组织,结果刘城转眼就捉到了一个复兴社在太原安插的人手,而且还是个头目。

这叫什么,这就叫能解君忧!

“报告!”

“进来吧!”

张云峰坐在桌案前,看着刘城带着一个年龄三十来岁的男人走了进来。

“报告司令,人已带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从成为悍匪开始
从成为悍匪开始
陆云川意外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的边塞,为了在乱世中求存,带着一批逃兵上山当了土匪。从此招兵买马,修建壁垒,火并匪寨,合纵连横,周旋列国……且看他如何从一个鸟不拉屎的山头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做大做强,继而走向权力巅峰,书写波澜壮阔的人生!
雪中红
重生回到家破人亡前,从赎罪开始
重生回到家破人亡前,从赎罪开始
冷景澜重生回被捉奸那日,看着即将被沉塘的村花娘子,他掏出一株百年人参:“这彩礼,够吗?”左手灵泉种田,右手空间致富,只是娘子怎么越宠越娇了?
贾开水
四合院之胎穿1937
四合院之胎穿1937
关于四合院之胎穿1937:因为一次车祸,我胎穿到1937年,在我9岁时,我被父母送到了四九城一个堂舅舅家里。从此在四九城生活。等再次与母亲相见时就是北平解放了。(有一个小空间,但是很少用到。小空间只有在困难时期有作用。)
砖石的心
穿越古今,风流绝色女儿国
穿越古今,风流绝色女儿国
男人意外穿越女儿国,还喝了子母河的水怎么办?在线等,急!……岳燃在家大扫除,意外发现了个能穿越古今的玉佩。玉佩自成空间,另一端连接着个历史从未有过的国度——女儿国。女儿国中无男丁,他一到,便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土匪绑票、大臣惦记、皇帝倾心,简直不要太自在!
庚金丁火
谍战之我能危险预警
谍战之我能危险预警
刑侦组长程墨穿越至1936年军统情报科,获预警与学习能力,可洞察微表情、快速掌握信息。深陷密码本争夺、派系斗争,在日谍、军统、地下党间周旋,借历史节点破局,凭现代刑侦经验在危机四伏的谍海暗战中求生。
墨年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