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最新章节。
白天在蒙学馆听方先生讲解基础经义,晚上则在图书馆里印证、深化、拓展。
遇到不懂的地方,或者想要验证自己的理解,他便会以请教的方式,去问方先生。
“先生,学生昨日读《孟子》,见有‘制民之产’一说。若要使百姓‘有恒产者有恒心’,除了教其耕种,是否还应考虑…嗯…货物之流通,商贾之有无?”
看似不经意的问题,却将话题引向了经济和商业。
方先生可能会皱着眉头,先是训诫他“士农工商,农为本”,然后才引经据典地解释孟子原意,但也可能会被他这种联系实际的思考方式所触动。
“先生,学生练习八股,总觉破题难以精当。是否有什么诀窍,能更快地抓住题旨要害?”
这是在请教八股技巧,实则是将图书馆总结的“破题法”拿出来,想听听方先生这位“过来人”的看法。
方先生可能会倾囊相授自己的经验,也可能会惊叹于他对八股文理解速度之快。
如此一来,陈平安不仅高效地吸收着图书馆的知识,还能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将其“本土化”,避免了闭门造车可能带来的偏差。
同时,他这种远超同龄人的学习速度和领悟能力,也让方敬儒先生愈发惊叹。
“此子…真乃天纵奇才。寻常孩童尚在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之时,他已能通读经义,初窥作文法门。假以时日,成就不可限量啊。”
方先生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看着陈平安送来的、虽然稚嫩却已初具章法的习作,发出这样的感叹。
他甚至隐隐觉得,自己这点浅薄的学问,恐怕很快就要教不了这个“妖孽”弟子了。
对于老师的惊叹和日益增加的期许,陈平安心里有数。
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但也清楚自己的劣势。
比如,八股文的写作。
虽然理论和格式都懂,但真正动笔,要将自己的思想严丝合缝地塞进去,还要写得漂亮、流畅、符合规范,依旧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打磨。
过早接触这些高度格式化的东西,会不会固化自己的思维,让自己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也是他所担心的。
因此,在学习八股的同时,他并没有放弃对其他知识的涉猎,尤其是那些能启发思维、开阔眼界的“杂学”。
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
上午,跟着方先生学习经义,打牢基础。
下午,练习书法和小楷,这是科举的“门面”,必须过关。
晚上,前半夜练习八股文写作,揣摩格式技巧。
后半夜,则沉入图书馆,广泛阅读,吸收各种知识,并尝试将现代思维与古代经典进行融合、碰撞。
这个计划,强度极大,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
但他却甘之如饴。
因为他知道,每多吸收一点知识,每多掌握一项技能,他未来的道路就更宽阔一分,成功的希望就更大一分。
图书馆的“应试宝典”能多大程度帮助他?
现在还不好说。
毕竟,科举考试不仅仅是知识的比拼,还有临场发挥、心理素质、甚至…运气的成分。
但至少,它给了陈平安一个远超旁人的起点,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至于会不会固化思维…
陈平安相信,只要自己时刻保持警惕,坚持独立思考,广泛涉猎,就一定能在掌握“规则”的同时,又不被“规则”所束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图书馆作舟。
属于陈平安的、独特的备考之路,已经悄然开启。
目标,直指那决定命运的第一次正式科举——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