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

第82章 就得全民皆兵!(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最新章节。

苏安沉吟片刻,说道:“让他们去窑房前,先带铁头他们熟悉一下陷阱布置。”

赵三郎领命,带着铁头等人先抵黑水村。

待众人将陷阱位置,构造烂熟于心后,才让青壮押着乔树山和阿光等人前往窑房搬运泥坯。

当日下午,窑房内泥坯码放整齐,炉火熊熊燃起。

黄昏时分,滚滚浓烟从黑水村窑房冲天而起。

苏安站在鹿鸣村制高点远眺,心中默算。

按古法烧砖,这一窑少说要二十多天。

只是不知阿光此前烧窑的手艺究竟如何?

正琢磨间,秦宝生带着青壮打猎归来。

众人手中皆提着猎物,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秦宝生快步上前。

“大安哥,你改良的弓箭比老物件好使太多!”

“按你教的围猎法子,大伙打猎的成数翻倍!”

苏安刚点头,一旁的小虎便忍不住邀功。

“大安哥,咱是不是该再做一批弓箭?”

苏安看向他,说道:“前几日让你备的鹿筋,正好用来制弓。”

秦宝生却心生疑惑,说道:“眼下年轻人人手一把,做太多做什么?”

小虎急道:“黑水村那些年长的,不少身子骨还硬朗着,也该人人有弓!”

苏安赞许点头:“小虎说得对。”

“要护住两村乡亲,守住家园,就得全民皆兵!”

他目光扫过远处忙碌的村民,神情凝重。

两村人口本就不多,仅凭青壮扛不住大批土匪。

若连老人和孩童都能握弓持械,方能聚沙成塔,筑牢防线。

秦宝生听完两人的话,深觉有理,点头道:“大安哥,咱如今储备的粮食足够两村人省吃俭用撑一个多月。”

“我懂你的意思,你想和小虎一道制弓箭?”苏安挑眉问道。

“你不是说人人都得担起护村之责么?”秦宝生正色道:“况且咱们已摸准山里捕猎的门道,缺粮时随时能进山。”

见他如此有担当,苏安很是欣慰。

“这样安排吧……你们早上进山布捕猎套,白天带老家伙们制弓箭,天黑前再去收套子上的猎物。”

小虎闻言瞪大眼,急道:“那我干什么?”

此前因他脑子灵光,苏安设计的物件他一看就懂,一做就成。

制弓箭的活儿向来交给他。

如今突然换了人,他难免困惑。

苏安却说道:“我需要你跟在身边,去办另一件事。”

不等小虎追问,赵三郎匆匆跑来。

“大安哥!我和铁头合计着,就算咱在村周和窑房布了木蒺藜陷阱。”

“可朱崖山土匪或绮国兵将来了,难道不会破坏陷阱攻进来?”

苏安沉声道:“绮国兵将一时半会儿来不了。”

“但张雄那帮土匪若撞上陷阱,绝不肯为救大柱和阿光这些人白白送命。”

赵三郎仍觉忧心,正要再言,一名青壮气喘吁吁跑来。

“不好了!村外来了土匪!”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寒门科举小懒娃
寒门科举小懒娃
狗娃上辈子运气不好,勤劳一辈子啥也没落着,一辈子白干。这辈子只想有吃有喝的,躺平度过一生。谁知道,老赖家已经有一个懒汉了,就是狗娃他爹,容不下第二个懒汉了。只能被推着上进,推着努力。(原书名:农门懒娃娃考科举)
豆腐黑
狗肉换江山:创业吧!刘邦
狗肉换江山:创业吧!刘邦
创业吧!刘邦:咸阳宫阙似铁笼,苛政如虎噬人心;沛县街巷起风雷,草根似火燃豪情。当暴秦化作吸血的“大秦集团”,层层KPI压弯脊梁;刘邦变身最野CEO,熊熊壮志照亮征途。樊哙为社保焦头烂额,恰似热锅蚂蚁;萧何攥桦皮辞职信,宛如离弦之箭。县令抛出“吃土入职易,脱身吐狗肉”的霸王条款,众人忍无可忍。县衙里离职单纷飞如雪,打工人怒吼震破云霄,毅然转身投奔起义新途。这是一场以脑洞为剑、勇气为盾的江山创业战,
李京杭
三国野史!
三国野史!
关于三国野史!:东汉末年,天崩地裂,黄巾席卷,预示着一个前所未有的乱世降临。这不仅是王朝的崩塌,更是一个武道法则取代礼教秩序,黑暗力量悄然滋生的血色年代。在这个世界里,英雄们的力量源自对天地之“气的掌控和对个人“意的锤炼。战场上的杀伐之气可凝成“煞气,助长功法威力,却也侵蚀心智。曹操的“霸者之意睥睨天下,却难掩对力量的无限贪婪;刘备聚拢“仁德之气,但也需在黑暗现实中挣扎求存;孙氏则凭借江东水脉修
天字第一等
我被王莽拉着穿越
我被王莽拉着穿越
新来同事叫王莽,这小子怎么跟皇帝一个名字啊喂?!合租,穿越,莫名将我牵扯进去的历史漩涡。鞭打阿慈,被老朱当枪使,和女帝的黄梅之约,受命李二的委托,三国的激情热血,见证汉朝的无奈。龙符?!背后的巨大秘密……那个等了我千年之久的迷人老祖宗!
江啊江月韩
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
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
任小平猝死,却意外赶上了穿越的时空火车好消息:住豪宅,穿华服,奴仆成群。坏消失:有个叫貂蝉的姐姐和一个叫吕布的姐夫更坏的是:目前他,人在小沛哦豁,再有几年吕布就嗝屁了,他这个小舅子还能落的好。任小平此时很忧愁,就吕布这经常不听话的莽夫,陈宫都带不动,他不觉得自己就能为吕布逆天改命。哎,等等!任小平突然发现,吕布这娃,似乎,好像,是一个‘耙耳朵\’呀。身为耙耳朵之省长大的男孩,没有谁比他更懂耙耳朵
乡间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