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港片:开局拍电影,主角叶子楣》最新章节。
“咚咚!”
霍曜正在审阅文件时,传来敲门声。
“请进。”
姚可可走进来,手里抱着一堆文件,径直走到霍曜面前,将文件放在桌上,快速说道:“有两件事。
一是《逃学威龙》的演员甄选和预算已完成,请您过目;二是王金的问题已解决,80万元违约金已到账,邵氏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放人了。”
王金与邵氏合约到期,80万元违约金虽让邵氏有些不甘,但也算是有所收益。
毕竟在这四年间,邵氏在王金身上投入不足20万。
而王金执意离开,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
邵氏那边得知东正传媒竟愿意出资500万让王金执导电影时,几乎笑得前仰后合,都等着看热闹,甚至有人说东正可能会被王金折腾垮。
第三百零一章:股灾、资本、操控!(第四更)
霍曜对旁人的议论毫不在意,一心专注于自身事务。
他从姚可可手中接过文件,快速翻阅。
王金这家伙真是令人惊讶,预算只报了240万,主要是因为他作为导演收费极低,仅需2.5万,男主角尹天仇比他还便宜,只需1.5万,这两人的报酬几乎等同于白送。
尹天仇的低薪尚可理解,毕竟他毫无名气,多年来一直在跑龙套,连达叔这种配角的片酬都有12万,远超他的收入,而达叔在圈内可是知名的绿叶演员。
但王胖子只收2.5万港币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他虽尚未大红,但在业内已小有名气,还是霍曜亲自招揽来的,即便他要价10万,霍曜也不会反对。
2.5万显然配不上他的地位。
霍曜嘴角微扬,说道:“这胖子倒是有意思。”
他自然明白王金的意图,无非是想讨好自己,表明忠诚和决心,同时也希望将来票房大卖时能得到丰厚回报。
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诸多心思。
姚可可说:“他很机灵。”
霍曜回应:“如果他真能让东正传媒崭露头角,给个大红包又有何妨?告诉整个团队全力以赴投入这部戏,只要做到最好,人人皆有奖励。”
姚可可点头:“明白。”
霍曜继续查看资料,当看到《逃学威龙》的女主时,微微一惊,扮演 的女星叫杨倩儿!
这位女士曾出演过《Z南海保镖》。
在这个世界里,杨倩儿18岁参加港姐比赛,也就是1981年,随后出道,至今已有四年,次年便凭借《人鱼传说》走红。
然而她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之后两年虽参演了几部电影,但多为男性主导的角色,缺乏表现机会。
除身材外,未能给观众留下太深印象。
这不仅是杨倩儿的困扰,更是整个时代的写照。
尽管女明星们看似风华绝代,但大多数只能饰演花瓶角色,大部分电影仍以男主为主导。
不过,某些特定类型的电影是个例外,例如片。
在《逃学威龙》剧组,片酬最高的反而是二线女星杨倩儿,拿到了五十万。
姚可可注意到霍曜正看着杨倩儿的照片,脸上露出怪异的表情,她强忍笑意,板起面孔,严肃地说道:“老板,我还有件重要的事情要汇报。”
霍曜问:“什么事?”
姚可可答:“我听说有个叫宋世昌的富家子弟正在热烈追求杨倩儿。
很多人都觉得杨倩儿很幸运,即使不再演戏,下半生也能衣食无忧。”
霍曜惊讶地抬起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姚可可摇头:“没有!绝对没有关系!我只是单纯觉得应该告诉您这件事,仅此而已。”
霍曜立刻明白过来,嘴角微微抽动,批评道:“别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做好自己的工作!《逃学威龙》剧组没问题,我已经批准了,让王金马上开始拍摄,尽快完成电影制作。”
姚可可点头:“好的,老板。”
霍曜将文件递回给她,随口说道:“这是第一部电影,谨慎些无妨,之后你负责东正传媒,不用事事请示,能自己决定的就自己做主,我相信你的能力。”
姚可可点头,随即兴奋地说:“老板,我还有第二件事要汇报,您要找的金牌操盘手,我已经找到了,他们完全符合您的要求!”
霍曜回应:“哦?这么有把握?他们在哪?”
姚可可回答:“人已经带来了,在外面等着,随时听从您的吩咐。”
霍曜笑着说道:“那还等什么,让他们进来吧。”
“好。”
姚可可答应一声,转身离开办公室,很快带着两个人进来。
一见到这两人,霍曜便明白了姚可可为何如此自信,这两位确实称得上是金牌操盘手。
进来的两人均穿着西装,神采奕奕。
其中一人年逾四十,虽对男人而言仍处于事业拼搏的黄金期;另一人则约二十五岁,肤色黝黑如炭,天生自带包公形象。
这二人出自《风云2》,中年者名唤司马祥,青年名为罗敏生。
二人皆为证券经纪人,俗称股票经纪人。
不同于散户,真正的操盘手多经由经纪人操作交易,因其最了解股市运作技巧。
这些经纪人无固定薪资,收入全凭佣金。
《风云2》中,罗敏生被公认为股神。
他创立的证券行位列港岛五大华资证券行之一。
然而,他的成功并非完全依靠自身能力,大部分归功于背后的地主会支持。
司马祥不仅是地主会创始人之一,更是罗敏生的引路人。
起初,“地主会”
只是由一群股票经纪人组成,他们无法直接操控市场,仅替资本方打工。
然而,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这伙人利用手段周期性收割散户,逐步积累财富。
提到地主会,不可不提1973年的港岛股灾,这是港岛股市普及化后的首次大崩盘,也是股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自1968年至1973年,港岛股市经历了一段漫长牛市。
全民沉醉于炒股发财的幻想中,大量民众辞去工作投身股市,民间资金疯狂涌入。
当时港岛多次警示风险,提醒民众切勿盲目投资,以免形成泡沫,但民众已被一夜暴富的故事冲昏头脑,对警告置若罔闻。
由于港岛实行自由经济政策,加之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国际资本巨头如嗅到血腥的鲨鱼般涌入,先拉升股价,再高位抛售获利,离场后恒生指数直线跳水。
恒生指数从1973年3月9日的1774.96点跌至1974年12月10日的150.11点,跌幅达91.5%,无数投资者倾家荡产。
地主会在那个时刻成立,着手拯救市场,保全了许多濒临破产的小型企业。
然而,这不过是一场戏罢了,几个股票经纪人何德何能去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