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最新章节。
先前上本弹劾苏家的那位御史按捺不住说道:“太子殿下此言差矣!”“士农工商,次序分明,岂能颠倒!商贾逐利,易使人心浮动,非立国之本。自古以来,何曾有盛世是靠倒买倒卖成就的?”
“正是!”另一位世家出身的官员立刻附和,“商贾之道,乃奇技淫巧,与农桑国本相比,不值一提!太子殿下切莫受人蛊惑,误入歧途啊!”
李承乾面色沉静,从容应道:“诸位大人视商贸为小道,儿臣却以为,其中蕴藏着无穷潜力。”
“我大唐物阜民丰,百姓心灵手巧,若能鼓励技艺,货通天下,远销海外,其利远胜于田亩之税。”
他信手拈来一例:“便如近来长安城中热销的玉容皂、火玉浆,看似寻常之物,稍加巧思,便能化腐朽为神奇。其本钱几何?售价几何?一月之盈利,足以抵数县之农税!此难道不足以证明经商之利?”
他话锋未点苏家二字,可满殿诸公,谁人不知那些新奇之物出自何处?
此言一出,方才几个言辞激烈的老臣,面皮不由得有些发烫。
“不过些许奢靡之物,焉能长久?”有官员兀自嘴硬。
李承乾淡然道:“是否奢靡,百姓用度,市井自有公论。紧要的是,这些利润,并非从百姓身上盘剥而来,而是经商所得。”
“倘若朝廷能从中抽取税赋,岂非在不加重百姓负担的前提下,充盈了国库?”
他接着往下说:“儿臣想啊,是不是能把一部分农税减了甚至免了,让百姓缓口气,把更多心思花在好好种地或者做手艺上。同时,朝廷牵个头,弄些官家管的或者官家看着的商行,出海做买卖,把咱们大唐的丝绸、瓷器、茶叶这些运到海外,换回金子银子,还有咱们缺的东西。这么一来,不但国家富了,百姓日子也能好过。”
“这,这真是听都没听过!”有大臣小声惊呼。
“太子殿下这是要跟百姓抢饭吃!”马上有人跳出来反对,“官府怎么能下海做买卖?”
“不是这么说。”李承乾摇了摇头,“儿臣不是说让官府把买卖都包了,是让官府引着、管着。官府可以修路修港口,管好治安,定好做买卖的规矩,再从里头抽税。让民间的买卖人也进来,大家伙儿一起把大唐的买卖做大做强。这不是抢饭吃,是让国家和百姓都富起来,是把整个国家的饼做大!”
他声音高了起来:“国家富了,才能应付灾荒,修水利,办学堂,练兵打仗。百姓日子好了,才能安居乐业,打心眼儿里向着朝廷。而把买卖做起来,是眼下最快、最有用的法子!”
李承乾的这番话,跟一把斧子似的,砍在了那些老规矩上。一些出身不好,知道种地苦的官员,还有那些脑子活络的大臣,听得心里热乎乎的。他们好像看到了解决眼前难处的盼头。
“太子殿下说的,挺有道理!”中书侍郎褚遂良站了出来,拱手说,“戴尚书刚才还说国库空着呢,太子殿下这法子,或许能给国库找条新路子。”
“可这法子险得很!”太常卿韦挺立刻反驳,“海上的事儿说不准,碰上风浪,可就血本无归!再说,鼓励做买卖,怕是让读书人都看不起种地了,时间长了,江山根基都要动摇!”
“韦大人这话不对!”魏征站了出来,他一直没吭声,这时候一开口,声音跟打雷似的,“啥事儿没风险?怕这怕那,啥也不干,这叫当官吗?太子殿下想的,是国家长远的事儿,是给天下百姓奔个好日子!要是能让国家富起来,百姓过得舒坦,那点风险,怕啥?”
“魏征!你少胡说!”有个世家官员厉声呵斥,“你是个谏官,不劝太子老实本分,倒过来帮着他瞎折腾,说这些没边儿的话!”
“哈哈哈哈!”魏征仰头大笑,笑声在殿里回荡,“老夫就知道,当官的,得想着百姓,想着国家!要是死守着老规矩,看着百姓受苦,国库没钱,那才是真没尽到本分!太子殿下有这样的眼光,老夫凭什么不能支持?!”
朝堂上,关于太子这新想法的争吵一下子就起来了。赞成的说这是顺应时候,让国家百姓都富起来的好法子;反对的就死守着老规矩,觉得太子这是胡闹,要动摇根基。两边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让谁,吵得不可开交。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脸上的神情变了几变。他既有点吃惊太子这想法够胆儿,说得也明白,又为大臣们吵成这样头疼。
这场争论,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