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

第95章 分头行动(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最新章节。

竖亥被苏美尔人拖着向西北方向走,直接进入草原,和原本计划的道路偏离。

而狄道城和弇兹氏所在,植被茂密,气候宜人,农耕放牧皆可,后世称为河湟谷地,聚落众多,道路也方便不少。

“商均,你我很快便能恢复,等老汤安排好向导,我们出发去西王母国。”

“好。”

一切安排妥当,未知的旅途就要开启。

......

荆山以南,大江以北。

尧的使者乘在一张竹筏上,正顺着江流前往三苗部的都邑。

“三苗部的都邑如今竟和安邑一般大。”

当清晨的浓雾被阳光驱散后,一座庞大的城池出现在使者眼前。

三丈多高的外城墙,随处可见三苗武士行走在上方。

墙体由夯土堆砌,截面为梯形,底部足有十数丈宽。

使者乘坐的竹筏顺着江水进入苗都的护城河,尽管如今气候日趋干旱,护城河水位有所下降,但数十丈宽的护城河依然令人叹为观止。

整座都邑分为三层,其中心区域乃是六百年前建成,最外围是丹朱和尧派来辅佐他的辅臣主持建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使者顺着护城河进入都邑,随后被前来迎接的苗人带入内部。

“你便是帝尧派来的使者?请跟我们来。”

苗人生硬且粗鄙的华夏语让使者有些不悦。

“早年间我来的时候,丹朱是亲自来迎接我的。”

“丹朱现在是我们的首领,地位尊贵,不需要亲自来。”

使者回忆往昔,距他上次来三苗都邑,已有十年之久,那时外城墙才刚刚开始挖掘地基,

这样一想,使者倒也释然了。

“那丹朱的辅臣呢?”

“最后一位在两年前死了。”

使者又是一阵唏嘘,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三苗都邑内不同于安邑那般拥挤,各个家族的聚落分隔较开,其间是土丘和树林,使者大部分时间只能见到两边高大的树木。

当跨过内城之时,才见到许多宽广高大的房屋,这里遍布三苗部的贵族和工坊。

使者满意的望着路过的制陶工坊,这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洞,里面皆是被砸碎的陶器。

“光是有瑕疵的陶器就如此之多。”

哀恸之声从附近传来,是一个夭折的贵族孩童将要下葬。

大人们将孩童的尸体装入巨大的瓮中,又放了十数件精致小巧的玉器。

有来自中原地区的龙形玉器,还有来自东夷的凤鸟玉器,以及三苗特有的虎形,鹰形,神人面形。

“丹朱做的不错,三苗的丧葬风俗,陶器制作还有玉器,都在向我们华夏靠拢。”

“尧真乃神人。”

“如此一来,也许三代内就能让三苗部归心。”

使者对丹朱所做的一切十分满意,脚步也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想要见到这位帝尧的儿子。

穿过占地数百方的宏大祭祀台,进入三苗内城的宫殿,使者站在原地等候。

“丹朱来了。”苗人一边说一边对前来的男子行礼。

迎着阳光,使者看清了阔别十年的丹朱的面貌。

如今的丹朱,脸庞如刀劈斧凿一般棱角分明,稀碎的胡茬布满鼻底和下巴。

“丹朱长这么大了......我也快老了啊。”

使者揉了揉眼睛,继续打量着近前来的丹朱。

丹朱的身形不似尧一般瘦削,而是矫健精壮,他头顶戴着洁白的鹤羽制成的头冠,两只耳朵皆配着耳环,

丝绸长袍外披一张豹皮,裸露在外的手臂上隐约可见黑色纹身。

“丹朱怎么做了苗蛮打扮。”使者微微皱眉。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单女主』『理智主角』『人设不崩坏』皇甫武正——睁开眼睛——我是沙...我是创世神!!皇甫武正还没从巨大的疼痛中反应过来感觉自己的手好像被人拿起来转了个什么东西“嗯,还行只见轮盘指向的地方『巨神战击队地神套装』(内容包括:裂地变,地神符手链,战狼战击士,苍龙战击士,虎吼战击士,巨甲战击士)“行了,修正一下战力设定,好像就没啥缺的了,去吧皮...去吧皇甫武正!!!皇甫武正:???哎哟**!!!
终极天剑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