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云麓词心录:白云着》最新章节。
云麓从腰间解下玉笛,往沈砚秋手中一塞:"既是文友,便该有信物。这笛子是我十三岁时在湘江边拾得,今日送你,望你坚守本心,莫学那‘夭桃竞一春’。"
沈砚秋握着玉笛,眼眶再次泛红。远处传来暮鼓晨钟,三人并肩走出书院,只见天边晚霞如醉,将墙角墨菊染成琥珀色,恰似一幅"篱畔寒英映晚曛"的绝妙画图。
第三章 寒江送别
转眼冬雪纷飞,一日煜明收到家书,言及家中长辈为他谋得一县教谕之职,催他速速赴任。云麓得知消息,连夜赶来煜明家中,推门便见案头摆着官服,青灰色的布料上绣着寒梅纹样,却显得格外萧索。
"你当真要去?"云麓盯着官服,声音低沉。
煜明背对窗口而立,手中握着一卷《陶渊明集》,书页间夹着的菊花标本早已褪色:"家中二老望我光耀门楣,我...怎能不从?"
"光耀门楣?"云麓冷笑一声,"如今官场如泥潭,你这朵东篱菊若插在金钗上,怕是要被污水浸烂了根!"
两人一时沉默。窗外北风呼啸,院中的墨菊早已凋零,唯有残枝在雪中挺立,宛如倔强的瘦影。煜明忽然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个紫檀木盒,里面装着他近年来所作的诗稿:"云麓,此去不知何时能返,这些诗稿便托付给你。若有一日我...忘了初心,望你以诗相警。"
云麓接过木盒,指尖触到盒盖上刻的"素志"二字,忽然想起去年重阳,两人在岳麓山顶刻石盟誓的情景。那时他们曾说:"愿如秋菊,经霜不败;愿如明月,照彻本心。"
"我送你去码头。"云麓忽然开口,声音已无方才的尖锐,"明日辰时三刻,江上有雾,宜送别。"
次日清晨,江面果然笼罩着茫茫白雾。煜明背着简单的行囊,站在船头回望,只见云麓身着一袭青衫,立在岸边的老槐树下,手中握着那支玉笛。沈砚秋则捧着一个油纸包,里面是新烤的糯米糕,还带着温热的香气。
"此去珍重!"云麓举起玉笛,笛声破空而来,竟是一曲《鹧鸪飞》。沈砚秋跟着轻声吟诵:"瘦朵飘零情未已,还将素志付冰轮..."
煜明眼眶发热,从怀中取出一张素笺,抛向岸边。云麓接住展开,只见上面是新题的《临江仙》:"霜冷东篱谁与共?孤标岂惧风饕。此心原不慕春韶,任他红尘闹,我自守清寥。"
江风卷起白雾,将船影渐渐吞没。云麓望着江心,忽然想起煜明所作的第三首咏菊诗:"秋深露重冷香匀,篱下幽姿远俗尘..."他握紧手中的木盒,只觉盒上的"素志"二字硌得掌心生疼,却又分明感到,某种比金石更坚硬的东西,正在胸腔里轰然作响。
第四章 云麓词心
三年后,江南大旱,蝗灾四起。煜明在任上开仓放粮,却因触怒贪腐官员被革职查办。他孑然一身回到故乡,正值深秋,推开旧居柴门,忽见东篱下新种了数十株墨菊,在暮色中开得如火如荼。
"你果然回来了。"熟悉的声音从树后传来,云麓抱着一坛酒走出,鬓角已添了几缕霜色,"沈砚秋中了举人,却拒不出仕,如今在岳麓书院做山长。这菊花,是他去年托人从庐山移来的新品种。"
煜明望着满院菊花,忽然想起贬谪途中所见的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官员却依然宴饮作乐。他伸手轻抚菊瓣,只觉指尖传来清冽的寒意,竟比当年更胜三分。
"那日在江上,我本以为...你不会再回来。"云麓打开酒坛,酒香中混着菊花的清苦,"这三年,我每隔十日便来替你侍弄菊花,沈砚秋则每月寄来他新写的诗稿。你瞧——"
他指向堂屋,墙上挂着三幅字画:第一幅是沈砚秋画的墨菊,题着"冷蕊经寒香自冽";第二幅是云麓写的书法,内容是煜明当年的《咏菊》三首;第三幅则是空白的素绢,四角却染着淡淡的菊香。
"这空白处,是等你来补的。"云麓递过酒杯,"那日你走后,我忽然明白,所谓‘独邀明月伴清尊’,从来不是孤独,而是知己相隔,心却如明月般皎皎相通。"
煜明举杯一饮而尽,只觉喉间辛甜交加,竟比当年的桂花酒更有滋味。他转身取过笔墨,在素绢上挥毫写下:"云麓词心,菊骨琴魂。风霜历尽,此志犹存。"
窗外暮色渐浓,第一颗星子升上天空。云麓忽然指着东篱笑道:"你看那朵新开的菊花,竟像是当年我们在书院墙角见过的墨菊转世。"
煜明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一朵墨菊婷婷而立,花瓣上凝着露珠,宛如未干的泪痕。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寒江上收到的那首《临江仙》,想起沈砚秋在书院石阶上吟诵的"愿持一瓣心,来照幽人骨",心中忽然涌起一股热流,竟比春日暖阳更暖人肠腹。
"明日叫上砚秋,"他放下毛笔,握住云麓的手,"我们去岳麓山采菊酿酒,就用当年那半卷《菊谱》上的法子。"
云麓大笑,笑声惊起树上的寒鸦。月光下,两株老菊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宛如两个并肩而立的人,在霜风中轻轻摇曳。远处传来隐约的琴音,不知是哪家女子在弹奏《秋江夜泊》,却与这满院菊香、满室友情,共同织成了一曲永不凋零的《云麓词心录》。